摘要:致敬生命守护者——群众有“医”靠,三亚传媒影视集团天涯之声《一路听天下》特别节目邀请下沉基层卫生院的三亚中心医院医疗集团崖城分院常务副院长关李稳做客直播间,讲述扎根基层的感人故事,分享基层医疗的巨大变化。
致敬生命守护者——群众有“医”靠,三亚传媒影视集团天涯之声《一路听天下》特别节目邀请下沉基层卫生院的三亚中心医院医疗集团崖城分院常务副院长关李稳做客直播间,讲述扎根基层的感人故事,分享基层医疗的巨大变化。
台风期间
崖城分院情况如何
台风期间医院各科室均在岗,院内接诊共245人,因台风所致外伤12人得到及时有效处理,120接诊4人。
崖城卫生院之前什么样
崖州区作为三亚市核心区,拥有崖州科技城,承载“深海+南繁”国家战略,但远离市区,车程需要1小时,全区医疗主要依赖崖城卫生院,而崖城卫生院处于“重公卫、轻医疗”的状态,技术、设备、人才、管理全面滞后,导致居民“看病难、看病远”问题突出。无法满足科研人才及10万常住人口的医疗需求。矛盾突出,2023年6月9日,在积极响应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大背景下,崖城分院成为三亚中心医院医疗集团11家分院中的重要一员,总院也将崖城分院的临床诊疗能力列为首要解决问题。
中心医院专家
下沉崖城分院有哪些具体安排?
为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题,提升医疗集团单位的服务能力,真正打通专家下沉“最后一公里”,在三亚市卫生健康委党委的指导下,三亚中心医院城市医疗集团总院派出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新生儿科、口腔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妇产科、心胸外科、肿瘤科等学科专家前往崖城卫生院,共27名中青年专家,团队以“技术平移+专科共建”为核心,推动三甲医院资源直达乡村:开设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妇产科、心内、口腔科、神内、肾内、外科等多个特色专科,成立联合病房,累计接诊患者6万余人次,基层首诊率提升40%。
崖城分院近年来有哪些变化?
一、 基层医生医疗水平:从“基础薄弱”到“专科化、同质化”:三亚中心医院总院长期派驻27名涵盖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儿科等专科的专家至崖城分院,挂牌了7个名医工作室(如心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外科、泌尿外科等),通过联合查房、手术带教和病例点评,显著提升基层医生的临床思维和实操能力。一年多来,分院独立完成宫腔镜手术、乳腺占位切除、内镜下息肉切除等601台手术,填补了基层技术空白。
二、 医疗设施设备:从“简陋短缺”到“智能化、专科化”:1.大型设备普及与升级,配置64排CT、DR、胃肠镜等二级医院标准设备,建成南部首个基层医院内镜室,内镜下息肉切除及止血术让患者告别“进城奔波”。2.构建急救体系:创建三亚市首家基层胸痛救治单元,建立胸痛救治单元,成功处置93例胸痛患者(含静脉溶栓案例),实现“溶栓后无缝转诊”机制。依托5个急救站点构建“15分钟急救圈”,一年多来共出诊1421人。
三、 诊疗模式:从“孤立诊疗”到“分级协同、智慧化”:1.远程医疗突破空间限制:通过远程CT、心电图、超声诊断网络,一年多来完成17385例“基层检查+总院诊断”;开设“远程门诊”,患者可在分院直连三甲专家,实现线上预约、线下转诊一站式服务。2.健康管理延伸至家庭:推广“互联网+护士上门”服务,为行动不便患者提供居家护理(如胃管更换、术后康复);家庭医生签约结合免费消化道早癌筛查,推动疾病早筛早治。3.紧密型医共体资源整合:实行行政、人员、财务等“六统一”管理,总院与分院药品目录共享,区域审方中心实现处方前置审核全覆盖,保障用药安全。
四、 群众健康意识:从“被动就医”到“主动预防”:
1、健康教育与信任度提升:结合各种主题开展大型义诊23场,(提供病人咨询1000余人次),通过公众号、宣传栏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门诊及住院患者明显增长,部分患者从三亚市区“反向回流”就诊。
2、早筛早治意识增强:针对崖州地区消化道早癌高发特点,开展免费筛查项目(海南首次县区级大规模早癌筛查),推动居民形成“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理念。群众主动监测血压、血糖比例显著提高,基层首诊意愿增强。
未来,崖城分院将继续深化急诊分中心、妇产科升级等专科建设,进一步巩固“小病不出镇、大病有通道”的分级诊疗格局,为全国基层卫生院转型提供鲜活样本。
总的来说,崖城分院的变化是结构性的、全域性的。它早已超越传统卫生院的单一诊疗定位,而是深度融合预防、治疗、康复、管理四大核心功能,通过紧密型医共体资源下沉、智慧医疗全域覆盖、全周期健康管理闭环的协同发力,真正铸就了一座“诊前有筛查、诊中有精度、诊后有照护”的基层健康堡垒。
有没有哪个病人或家属的举动
让您觉得特别温暖,觉得一切都值了?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三清晨,我正在内镜室做准备工作,69岁的阿婆在家人的搀扶下走了进来。“医生,我妈妈就拜托您了。”儿子略显紧张地说,“他腹痛半年了,想让他去市里,她又坐不了车,死活不肯去。”检查发现,她的结肠里长了一个2.0*3.cm肿瘤,征得家属同意后,我们随即为老人安排了内镜下微创治疗。无痛胃肠镜让她全程安睡,醒来时第一句话是:“做完了?我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三天后病理结果出来:早期癌变。手术很成功,不需要开腹,也不需要化疗。出院那天,阿婆的儿子找到我,突然深深鞠了一躬:“关医生,你们来这里之前,我邻居有个阿叔也是肠癌,查出癌时晚了,人没了……要不是你们把技术带到崖城,我妈妈可能也要拖到晚期。”最让我动容的是阿婆本人的举动。术后复查时,她拿了3个粽子硬塞到我手上:“医生,这是我自己包的粽子,我没什么值钱东西,就想让你尝尝。”那一刻,我看着老人淳朴的笑容,心里激动得很。我们只是做了医生份内的事,却换来患者最珍贵的真心。这也是医疗技术下沉的真正意义,不仅是把设备带到基层,更是把希望和尊严带给每一个普通人家。
在崖城这一年多,在崖州区政府的支持下,我们首创了海南省内区级消化道早癌筛查,做了近2000例胃肠镜,筛查出10多例早癌。每一个患者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当看到老人们不再因“怕麻烦儿女”而忍痛拖延,当听到他们说“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做无痛检查,不用天没亮就去赶车了”,我就觉得——一切奔波与付出,都值了。
有没有因为条件有限而没能帮到的病人?
这件事对您后来的行医有什么影响吗?
有的。
我们接诊过食管异物患者,还是一名科技城科研人员,但由于当时崖城分院还没有设备,只能上转往总院。虽然患者后来很快就取出异物。当时的崖城分院虽已建立24小时急救站,但复杂异物取出术依赖特殊器械(如鳄口钳、透明帽),而这类设备因使用频率低、成本高(单套超20万元)尚未配置。这位患者背后,是崖州湾科技城万名科研工作者的医疗困境。他们承担着国家深海、南繁等重大战略任务,却因科技城远离市区(45公里)、分院设备局限,面临“小病致大险”的威胁。此事成为分院设备补短的催化剂:紧急采购高频急救设备,与总院建立“器械绿色调度通道”,确保2小时内可调拨专科设备。推动技术进步:在总院支持下,我们引进一名耳鼻喉主任医师,开展复杂异物取出等新技术,使分院成为琼南首家掌握硬镜异物取出术的基层医院。
未来基层卫生院还会有哪些提升?
综合政策导向、现有实践及行业趋势,个人认为未来基层卫生院的提升方向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能力强化,从基础诊疗到专科深化:
① 未来崖城分院将继续依托医疗集团,推动二级医院标准的技术下沉,实现常规手术(如外科、妇科)本地化,减少患者转诊需求。目前我们开展了消化道早癌筛查等专科项目,未来将进一步拓展专科覆盖(如增设眼科、心血管内科等),并配置高端设备(如DSA、磁共振等)。
② 崖州区已构建“15分钟急救圈”,未来需强化急救设备配置(如负压救护车、DSA等),并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能力,例如通过急救分中心资源整合,实现全区急救流程无缝衔接。
二、服务功能优化:从疾病治疗到全周期健康管理。
① 家庭医生签约深化:崖城分院将计划建立体检中心,结合家庭医生团队为重点人群提供免费体检、慢病监测服务。未来将通过数字化健康档案,实现签约人群健康数据动态管理,提供个性化干预方案。
② 中医药与康复服务融合:国家政策强调发挥中医药在基层的作用。崖城分院已改造国医堂,未来可拓展中医治未病、针灸推拿等服务,并探索医养结合模式,满足老龄化需求。
三、智慧医疗普及:从远程会诊到AI辅助:崖城分院已开展远程CT、心电图等远程医疗,未来将推广AI辅助诊断系统(如影像识别、慢病风险预测),提升筛查效率与准确性。
专家简介
关李稳副主任医师
关李稳,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三亚中心医院医疗集团崖城分院常务副院长。
曾至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医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20年赴四川华西医院进修消化内镜早癌筛查。海南省医学会消化系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医学会消化系病专业青年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三亚市医学会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熟悉消化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特别是肝病、胃肠道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明原因腹痛等疾病的诊治。熟练操作胃肠镜及镜下治疗(内痔治疗、止血、异物取出、EMR、ESD等),尤其是内镜下胃肠道早期癌症的诊断。参编医学著作一本,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一区论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及其它期刊论文多篇、医学科普视频和文章多份等。
来源:星娱少女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