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老板注意!以后做生意,不是 “圩市好位置”,是这两样东西!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1 16:25 2

摘要:今天听了一节课,讲述了未来个人或品牌竞争的核心逻辑,指出在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几乎所有品牌竞争围绕构建信任成本和构建流量成本展开。现在逛街的人少了, 所有线下的东西都要转移到线上,争夺消费者注意力。

今天听了一节课,讲述了未来个人或品牌竞争的核心逻辑,指出在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几乎所有品牌竞争围绕构建信任成本和构建流量成本展开。现在逛街的人少了, 所有线下的东西都要转移到线上,争夺消费者注意力。

走在客家地区的老圩市上,总能想起阿婆说的老话:“要赚食,先选地 —— 圩口第一间铺,喊破喉咙都有人来!” 以前啊,咱们客家老板做买卖,靠的是圩市口的好位置,是酿豆腐摊前飘出的香味,是盐焗鸡笼上挂着的 “祖传手艺” 木牌 —— 只要街坊看得见、闻得到,生意就差不了。

可现在呢?不少阿叔阿婆守着老街的铺子叹气:“以前圩日挤破头,现在半天见不到个年轻人。” 是咱们客家靓货不好了吗?不是!你看那盐焗鸡,还是用的三黄鸡,酱料还是阿婆传的方子;那梅菜扣肉,梅菜是自家晒的,五花肉是本地土猪 —— 可为啥生意不如从前?

开头课中所说的倒把咱们客家生意人的困惑说透了:现在做生意,拼的早不是 “谁成本低一点点”,而是 “能不能让人家信你”,“能不能让人家刷手机时看到你”

这话咋理解?就说咱们客家的盐焗鸡店。大家用的鸡、料都差不多,你卖 58,人家卖 60,没人会为这两块钱较真 —— 毕竟吃进嘴里的东西,差两块钱算啥?反倒是 “这家是不是真的土法腌制”“有没有添加剂”,成了街坊问得最多的话。这就是 “信任成本”—— 让人家信你,比卖得便宜更重要。

再说说 “圩市好位置” 的事。以前阿公说 “位置选得好,生意跑不了”,因为那时候街坊买东西,都得去圩市逛,谁的招牌大、位置显眼,谁就占优势。可现在呢?

年轻人买客家梅菜,是刷短视频看到 “阿妹在菜园摘梅菜”;买酿豆腐预制菜,是看直播里 “阿叔教怎么调肉馅”—— 他们的 “圩市”,早搬到手机里了!

紧跟时代潮流,直播卖货

你看隔壁镇的 “阿芳家客家特产”,以前只在圩市摆摊,一天卖不了几包腐竹。后来她儿子帮她拍视频,拍阿婆凌晨泡黄豆、用石磨磨豆浆,拍腐竹晒在客家围龙屋的天井里 —— 没几天,视频火了,广东、福建的客家子弟都来买,说 “这才是家乡的味道”。

你看,她没换铺子,没降成本,就靠把 “做腐竹的实在劲” 拍到线上,既让外面的人 “看到”(这是流量),又让人家 “信”(这是信任),生意一下就活了。

其实咱们客家人做生意,最擅长的就是 “讲实在、重情义”—— 这恰好是现在最缺的 “信任成本”!你卖客家米酒,就说说你家酒是怎么用山泉水酿的,放了多少年;你做客家凉帽,就讲讲竹篾是怎么选的,阿婆怎么一针一线织花纹。这些 “家常话”,在线上就是最好的 “招牌”,比喊 “我家最便宜” 管用多了。

所以啊,客家老板们别愁 “圩市没人”,也别纠结 “人家成本比我低一块”。以后做生意,记住两件事:

第一,把你做买卖的 “实在劲” 搬到线上,让更多人看到;

第二,守住咱们客家人的本分,让人家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做到这两样,不管是盐焗鸡、酿豆腐,还是客家凉帽、老米酒,都能卖得远、卖得火 —— 毕竟,好东西,就该让更多人知道!

来源:职场ta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