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暑假不是补课就是打游戏,这次能跟着侯老师学素描,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8月29日,信阳市淮滨县文化管内,12岁的小宇举着画板兴奋地说。这个暑假,淮滨县文广旅局推出的公益艺术培训像一阵清风,为群众的假期生活注入文化活力。
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赵丽华
"以前暑假不是补课就是打游戏,这次能跟着侯老师学素描,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8月29日,信阳市淮滨县文化管内,12岁的小宇举着画板兴奋地说。这个暑假,淮滨县文广旅局推出的公益艺术培训像一阵清风,为群众的假期生活注入文化活力。
在县图书馆剪纸培训教室,县级非遗传承人胡春梅正带领学员创作《淮滨八景》系列作品。学员张女士的《淮河春晓》剪纸中,波纹状的锯齿纹与柳叶纹交错,生动再现了淮滨湿地风貌。"剪纸不仅是手艺,更是淮河文化的活态记忆。"胡老师指导学员将东西湖、博物馆等地域元素融入传统纹样,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在素描公益课上,侯宁老师独创的"光影三色教学法"让学员大开眼界。13岁的轩轩通过反复练习,终于让画纸上的正方体"立"了起来:"原来单色也能有‘层次感’!"课程特别设置的"淮滨写生日",带领孩子们用画笔记录城市变迁,培养青少年艺术素养的同时,也种下了热爱家乡的种子。
淮滨县实验中学李晗杨参与了素描课,作业也入选县青少年艺术展,这个曾沉迷电子游戏的少年告诉老师:"我以后想当美术老师,把侯老师教给我的都传下去。"这就是文化传承最动人的模样:艺术之光不仅照亮了淮滨的夏天,更在无数心灵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这个暑假,淮滨县累计开展剪纸、舞蹈、素描等公益培训168个课时,参与培训260个人。县文化馆负责人李想表示:"我们正构建‘高品质文化生活圈’,让文化服务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城乡。"如今,在淮滨的社区广场、文化驿站,处处可见艺术培训结出的硕果——剪纸作品装点着文化墙,国标舞爱好者组建起文艺队,青少年素描展吸引众多市民驻足。
来源:河南经济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