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燃了!二十一世纪学校开学第一课,与歼-10副总师共话航空梦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2 11:31 2

摘要:“强国有我” 从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它藏在航天工程师的实验室里的灯火通明中,刻在边境士兵风雪无阻的坚守里,更融入每位学子课堂上专注的眼神、完成一堂课的学习任务、坚持一次体育锻炼,每个人对责任的践行,都在为国家的强大积蓄力量。

开学第一课

“强国有我” 从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它藏在航天工程师的实验室里的灯火通明中,刻在边境士兵风雪无阻的坚守里,更融入每位学子课堂上专注的眼神、完成一堂课的学习任务、坚持一次体育锻炼,每个人对责任的践行,都在为国家的强大积蓄力量。

9月1日,我校举行以“强国有我,传承红色基因,铸就科技梦想”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特邀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究员、歼-10B飞机试飞副总师卢克老师担任主讲嘉宾,以航空力量点燃学子报国梦想,以红色精神筑牢成长根基。

演讲嘉宾介绍

01

专家领航

37 年航空匠心,播撒科学梦想的种子

作为我国航空工业领域的资深专家,卢克老师拥有 37 年飞机设计研发经验,此次 “开学第一课”,也是他的第一百场科普讲座。

卢克老师以 “蓝天有梦,即刻起航” 为主题,为同学们搭建了从航空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应用的知识桥梁。他结合亲身参与歼-10系列战机的研发与试飞经历,讲述这款国产三代机从设计、试验到首飞、定型的艰难与辉煌。他提到,歼-10是我国首款自主研制、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战斗机,它的成功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更培养出一批具有系统创新能力的航空人才团队。

他从飞行控制演进的角度,梳理从机械操纵、助力操纵到电传飞控的代际跨越,并以歼-10采用的电传操纵系统为例,解释其如何大幅提升战机操控性和作战能力。“没有歼-10的探索与突破,就没有后来歼-20的跨越与发展”,卢老师总结道。

02

互动燃情

问答间启智,梦想中见担当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卢克老师精心设计了多个航空知识问答,引发同学们的浓厚兴趣与深入思考。

“试飞员在歼-10首飞中面临哪些挑战?”。

“舰载机有哪些显著特点?”

“飞机操作有哪些面?”

“航天员在空间站一天能看到几次日出?”

……

同学们都争先举手,踊跃应答。展现出新一代青少年对国防科技的关注与了解。

被问及未来梦想时,同学们的回答充满朝气与力量,卢嘉迩同学说:“我想当艺术家,传播中国文化”;陈林枫同学说:“我要当科学家,研发先进装备”…… 每一个梦想都展现出新时代少年的远大志向。

卢老师认真倾听每个梦想,并给予了赞许和鼓励,他强调了坚持与热爱的重要性,以及中学时期把握青春梦想的关键。教育被视为点燃学生内心火焰的过程,他鼓励学生追求成为更好的自己。

03

硬核科普

从装备体系到未来技术,解码中国航空力量

谈及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卢克老师作为亲历者与推动者,用详实的资料展示了我国航空装备的跨越式成就与体系化实力。他以歼-10的研制为典型案例,强调其作为我国首款三代机带来的技术体系、人才体系和作战理念的全方位变革。

“现代空战早已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体系作战。歼-10不仅自身性能优异,更可与预警机、无人机等多平台协同作战,形成系统对抗优势。” 他通过歼-10与其他机型协同训练的实例,让同学们理解中国空军从“单机作战”到“系统作战”的巨大进步。

针对人工智能与未来航空技术,卢克老师更是带来前瞻性分享,让同学们看到科技迭代的速度;同时解读中国航空工业 “预研一代、研制一代、装备一代” 的发展模式,介绍代表未来方向的 “蓝天鹅” 计划与新概念无人机平台,不仅拓宽学子的科技视野,更让他们懂得:掌握 AI 技能、学好科学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应对未来国际形势变化。

04

精神传承

从跟跑到领跑,读懂航空人的 “永不言败”

作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见证者,卢克老师始终将航空科普视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此次讲座中,他不仅梳理了从早期飞行器到第四代战机的技术演进脉络,更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科研故事,向同学们传递中国航空人 “永不放弃、永不言败” 的精神品质。

他用中国航空工业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的历史性跨越告诉学子:科技的力量固然震撼,但更值得铭记的,是一代代航空人艰苦奋斗、自主创新的精神内核。这堂 “开学第一课”,早已超越一般性的知识普及,成为融合科学精神、爱国情怀与人生价值的素质教育课,让 “渴望蓝天、立志报国” 的种子,在每位同学心中深深扎根。

05

少年发声

承红色基因,书强国担当

小学五年级都一心同学以《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题,带领大家回望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他引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强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身体、培养高尚品德的重要性,号召全体同学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为祖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高一年级佘锦轩同学则在《强国有我,少年担当》的演讲中,从科技强国的角度阐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他以天问探测器火星着陆为例,揭示科技成就背后科研工作者的艰辛付出;同时指出,强国的内涵不仅体现在先进的科技装备上,更凝聚在不屈的民族精神中。他呼吁同学们将 “强国有我” 的信念融入日常学习与行动,在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不断努力,共同推动国家进步与民族复兴,字里行间满是对这一代中国少年的信心与期待。

06

校长寄语

在 “暴风雨” 中起飞,续写强国新篇章

我校李家军校长分享了个人青年时期的飞行梦想,他强调了航空人“绝不在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绝不在设计标准上降低一寸,绝不在四更时辰前却步”的“三个绝不”精神,以及“真正的创业者永远选择在暴风雨中起飞”的信念,鼓励同学们不畏困难,勇敢追梦。

他特别指出 “学生是未来创造者”,并以 “从歼-10 到歼-20用13年,第五代到第六代战机需多少年” 设问,点明答案藏在同学们当下的努力里,让大家清晰感知自身奋斗与国家未来的联结,推动 “强国有我” 落地为行动。

这堂 “开学第一课”,以航空为媒、以红色为魂,将爱国情怀、科学精神与责任意识深深植入每位同学心中。新学期的号角已然吹响,愿我校学子都能怀揣 “蓝天梦想”,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在青春的航道上向着强国目标,飞得更高、更远!

来源:成都好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