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还记得上个月那个Coldplay演唱会的大屏幕名场面吗?一对小情侣在现场甜蜜背后抱,浪漫值拉满。结果出现在大屏幕的两人居然表现得惊慌失措!闻到味儿的网友很快就扒出俩人其实都是已婚人士,一个是CEO,一个是人力leader,掀起了一阵八卦的惊涛骇浪。
叶火大英伦大叔
2025年09月02日 01:24英国
还记得上个月那个Coldplay演唱会的大屏幕名场面吗?一对小情侣在现场甜蜜背后抱,浪漫值拉满。结果出现在大屏幕的两人居然表现得惊慌失措!闻到味儿的网友很快就扒出俩人其实都是已婚人士,一个是CEO,一个是人力leader,掀起了一阵八卦的惊涛骇浪。
没想到,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这两天“镜头”又一次抢尽风头,不过场地换成了美网赛场。
这天比赛结束后,球员走到观众席,特意把帽子摘下来,送给一位小朋友,结果剧情急转直下:旁边一位大叔当众伸手,把小朋友手里的帽子直接夺走。全程发生在镜头之下,观众全看傻了。
视频一传开,他瞬间被骂上了热搜,外网还给他贴上了“互联网上最讨厌的人”的标签。
1
一顶帽子引爆的互联网大戏
你要是觉得演唱会大屏幕才容易制造“名场面”,那可低估了体育比赛的魔力。就在美国网球公开赛的赛场上,一顶小小的球帽,硬是掀起了一场全民怒火。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波兰网球选手卡米尔·马赫扎克(Kamil Majchrzak) 在经历了一场五盘大战后,成功击败九号种子卡恰诺夫,拿下职业生涯里程碑式的胜利。
按惯例,胜利者要和球迷互动,他摘下帽子,准备送给场边一个叫布洛克(Brock) 的小男孩。
可还没等男孩开心收下礼物,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站在布洛克身边的皮奥特·斯泽雷克(Piotr Szczerek),一个成年男性,竟然伸出手,把帽子硬生生从孩子手里抢走,然后若无其事地塞进了旁边妻子背的包里。整个过程被高清镜头记录下来,现场观众和后方的网友们全都看傻了。布洛克满脸错愕,还小声问了一句:“你在干嘛?”
这一幕被上传到社交媒体后,立刻点燃了舆论火药桶。网友们的愤怒几乎是秒表计时般炸开,有人直截了当评论:“只有蠢货才会从孩子手里抢东西。”
更有网友毫不客气地贴标签:“懦夫、恶霸、骗子,还能更低劣吗?”
一时间,斯泽雷克成了“全美最讨厌的人”。
2
真相浮出水面,百万富翁的双面身份
很快,网络侦探们挖出了这位“抢帽老登”的真实身份。原来他可不是普通观众,而是波兰铺路公司 Drogbruk 背后的老板,一个妥妥的百万富翁。据媒体披露,他还是一名业余网球爱好者,平时和妻子安娜一起打球,甚至在自家还建了私人网球场,接待过前职业选手。
更让人惊讶的是,他的公司还赞助过波兰网球联合会,也就是说,他和球坛关系不浅。
面对舆论海啸,斯泽雷克最终在公司官方Ins上发了一份长声明,态度堪称卑躬屈膝。他承认自己在激动时刻犯了“巨大的错误”,并表示帽子已经归还给布洛克。
在声明中,他解释说,当时他误以为帽子是递给自己的,因为“儿子之前一直想要签名”,于是就下意识伸手去拿。现在回想,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看起来就像是故意从孩子那里抢东西,这种“误会”并不能消除他带来的伤害。
他还补充:“我向那个男孩和他的家人、所有球迷以及球员本人道歉。我会尽力弥补,希望能够重新获得大家的信任。”为了避免更多口水,他甚至关闭了评论区,并强调自己和家人没有在社交媒体或媒体上做过任何回应,更没有请律师,网上的所谓“辩解”一律不是出自他们。
当然啦,网友可不认账他的道哦:
与此同时,当事人马赫扎克也出面回应。他承认当时确实想把帽子送给布洛克,可由于比赛刚结束,自己又累又兴奋,没能注意到帽子被“半路截胡”。“我当时就像快虚脱了一样,很多细节都没留意到。”
不过,他也给了斯泽雷克一个台阶,说那可能是对方在情绪激动下的“误会”。
更暖心的是,几天后马赫扎克特意安排和布洛克再度见面。他在社交平台上传了一段视频:小男孩手里拿着一大袋他亲自送的纪念品,两人还合影留念。
虽然帽子已经物归原主,布洛克也收获了额外的“惊喜礼包”,但这场风波远没有随着道歉和补偿而消散。
斯泽雷克的个人形象以及公司声誉都受到巨大冲击,网友的评论几乎一边倒地否定他,有人甚至发起抵制,表示以后绝不会购买他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直接把他称为“互联网上最讨厌的男人”。
写在最后
在互联网的放大镜下,很多原本只存在于小范围的瞬间,如今都可能变成全球性的“新闻”。斯泽雷克抢帽子说到底不过几秒钟,在现场也许只是观众席里的一个插曲,但镜头和社交媒体的传播让它迅速破圈,变成全民讨论的热点。
曾经,这类事件可能在场馆内就烟消云散,如今却能在几个小时内传遍世界,让所有人都指指点点。
这种变化有好的一面。它让公众有了前所未有的监督力,每个人都可能因为一条视频、一张照片而被追究责任,谁也无法轻易逃脱“视线死角”。同时,它也能放大善意,像马赫扎克赛后弥补小球迷的一幕,就在互联网上获得了无数点赞与支持。
在这个人人都被“现场直播”的时代,我们必须意识到:再小的举动都有可能被看见、被评论。
互联网让世界更透明,同时也更尖锐。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