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售当天,泡泡玛特深圳海岸城门店外的长队像一道难以逾越的“分界线”,一边是焦急等待的消费者,一边是紧绷神经的门店员工,空气里全是躁动和期待,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开售当天,泡泡玛特深圳海岸城门店外的长队像一道难以逾越的“分界线”,一边是焦急等待的消费者,一边是紧绷神经的门店员工,空气里全是躁动和期待,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时间推到了2025年8月29日午间,深圳海岸城的门店里,排队的队伍越拉越长,大家的脸上都写着同一个字——抢,外头的长椅成了见证人,见证着有人在现场“开盒”、有人嚷嚷着“抽到紫色款了”,你能感受到那种气氛,像是刚刚捡到彩票大奖的现场,夹杂着兴奋和紧张,谁都想成为那个幸运儿。
这股热潮,其实早在8月28日晚上十点就被点燃了,泡泡玛特在淘宝、京东、抖音多平台同时上线LABUBU新品,几乎是秒空,屏幕那头的抢购和门店外的排队遥相呼应,一场线上线下的“双线大战”正式打响,所有人都在争分夺秒——谁也不想做最后一个“空手而归”的倒霉蛋。
这次卖的东西有点不一样,除了迷你版LABUBU,还有彩色LABUBU、字母挂件盲盒,价格也“迷你”了些,79元一个的迷你LABUBU比以前的99元常规版便宜点,但整套1106元的售价也不是小数,分为A/B两端,每端都有14个常规款和1个隐藏款,隐藏款概率1:168,这种设计其实是在放大“稀缺感”,让消费者觉得买到就是赚到,刺激大家一次买一套,赌一把心理上的“幸运”。
在深圳门店现场,记者和消费者混在一起,发现有四个人刚买了一整套,直接在门店外开盒,打开包装那一刻,表情像是拆红包,喜忧参半,这其实已经成了泡泡玛特新品发售的“标志性动作”,情绪、仪式感、圈层认同,统统叠加在那一瞬间,很多人其实买的不是玩偶,而是参与感。
官方没有公布具体的预售量,数据只能从淘宝旗舰店窥见一角,截至8月29日,迷你版LABUBU已经卖出去30万多只,新款彩色LABUBU毛绒公仔也卖了2万多,字母挂件盲盒更是卖了6万,数字的堆叠背后是消费热情的集中爆发,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早就预判到新品会成为爆款,这次算是又一次押中了潮流。
门店外也不乏“二道贩子”,有人买了现货直接转手,价格比原价高出一些,单个迷你版LABUBU能卖到100元左右,稀缺和炒作在这里制造出一种复杂的供需关系,有人甘愿付出溢价,只为那一点点心理满足,泡泡玛特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变得耐人寻味,既是制造者也是“看客”。
LABUBU这个IP已经有十年历史,不断做出新品和联名,从常规版到迷你版再到毛绒版,一路进化,产品场景越来越生活化,能当挂件、能做小摆件,甚至能和可乐联名,这种变化其实是泡泡玛特对消费趋势的敏锐捕捉,也是对IP生命力的延展尝试,潮流玩具和生活场景的融合,带来了新的消费爆点。
搪胶毛绒版LABUBU的推出,正好契合了年轻人对生活仪式感的需求,大家希望随身带点什么,既是爱好也是身份象征,泡泡玛特把IP元素不断外延,周边品类也在扩充,搪胶毛绒产品成了新的业务重心,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把IP做大做深,持续创造新鲜感,才能让消费者不断回头。
有意思的是,泡泡玛特的新品一边热销一边断货,产能成了必须面对的问题,泡泡玛特供应链中心总裁袁俊杰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8月毛绒品类产能突破3000万只,比之前提升了10倍,这样的数字听起来很夸张,但实际操作却并不轻松,潮玩行业本身就比传统玩具复杂多了,多IP、多SKU、多材质,生产节奏难以预测,毛绒产品自动化程度低,缝制全靠工人手工,一个熟练工一天最多缝50个LABUBU,人工和时间成本都很高。
产能一紧一松,供需矛盾不断拉锯,消费者想买得不到,品牌又担心积压和滞销,这种矛盾其实是潮流产业里最真实的写照,泡泡玛特一边要抓热度,一边又要守住品质,走钢丝一般的微妙。
IP本身的商业价值,也被放到放大镜下审视,王宁在2025年中报会上讲得很清楚,当一个IP成了世界级IP,开发方向会越来越多,真正的商业价值才刚刚开始,言下之意,是要把LABUBU做成“超级符号”,让它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这种野心很大,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IP的热度和商业模式之间,始终有一道看不见的鸿沟。
除了泡泡玛特本身,整个潮玩行业的生态也在变化,潮流趋势难以预测,消费者的喜好也在不断变化,谁也说不准下一个爆款会不会是某个新IP,或者LABUBU还能火多久,所有人都在找规律,但规律往往只在事件发生后才清晰。
回头看2025年8月28日到29日这两天,泡泡玛特的迷你版LABUBU几乎是“开售即秒空”,线上线下同步上演抢购大战,消费者、黄牛、二级市场都被卷进来,仿佛一场关于“稀缺”和“欲望”的集体狂欢,每个人都在这个链条里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谁也没能置身事外。
店员的压力也在增加,现场没有现货,所有到店的消费者都是昨晚预售时选了门店提货,门店只能建议大家每周四关注新品预告,这种节奏,其实是对品牌方和消费者耐心的双重考验,抢到的高兴,没抢到的只能等下一波。
而整个过程中,泡泡玛特其实也在摸索,既要保证新品热度,又要防止舆论反噬,毕竟每一次“秒空”都有人质疑是饥饿营销,每一次溢价都有人吐槽割韭菜,品牌和市场之间的信任,其实比产品本身更难维系,泡泡玛特要想走得更远,这一关是绕不过去的。
说到底,这次迷你LABUBU的热销,既有潮流的推动,也有品牌的精心策划,供需矛盾、产能压力、市场波动,这些问题不会因为一场火爆就消失,反而会随着LABUBU这个IP的做大而更加复杂,无论是泡泡玛特还是整个行业,都站在了一个新的“临界点”上。
至于接下来的故事会怎么发展,是继续高歌猛进,还是遇到新的瓶颈,现在还没人能给出准确答案,留给泡泡玛特和消费者的,只有一段悬念未解的时间,潮玩产业的下一个爆点,会不会还属于LABUBU,谁都想知道答案,但谁也只能等下去。
来源:菲汐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