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FAA超视距飞行规则要点介绍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2 12:53 1

摘要:近年来,在前沿科技突破与广泛应用的驱动下,低空经济产业迅速崛起,并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无人机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无人机注册量与飞行小时数均呈爆发式增长,但其应用深度与广度距万亿级市场的预期仍有差距。究其

近年来,在前沿科技突破与广泛应用的驱动下,低空经济产业迅速崛起,并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无人机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无人机注册量与飞行小时数均呈爆发式增长,但其应用深度与广度距万亿级市场的预期仍有差距。究其原因,体系化的超视距(BVLOS)运行规则与无人机交通管理(UTM)服务体系的缺失,已成为制约低空经济产业迈向全面商业化的瓶颈。

美国交通部下属的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和国土安全部下属的运输安全局(TSA)联合在近期提出的《超视距运行规则》(Normalizing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 Beyond Visual Line of Sight Operations)征求意见稿,为解决无人机超视距运行监管难题提供了系统化的制度框架。该规则的核心在于构建一套结合技术标准、风险控制与责任划分的综合监管体系,对我国低空经济相关法规的完善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其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1. 运行管理

飞行计划:所有无人机运行须经FAA对特定空域的批准,运营人需提交详细运行计划,确保通信覆盖并具备通信中断的应急程序;操作员必须熟悉空域和飞行限制。对于多架无人机同时运行的情况将逐案进行评估。

分级授权:根据运行风险不同设置两种授权路径:

·许可证(Permit):针对低风险运行(如农业、测绘、快递等),简化审查流程。

·合格证(Certificate):针对高风险运行(大型、高速、大规模机队),需经过严格审查并要求运营人建立安全管理体系(SMS)和员工培训程序。

人员资质:要求设立运行主管和飞行调度员两个关键岗位负责安全管理与运行监控,但不强制要求持有FAA签发的飞行执照或遥控飞行执照。

2.安全间隔

引入自动化数据服务提供商(ADSP),由其提供保持超视距无人机之间及与有人机之间的安全间隔的服务,并由FAA对提供商进行审核与监管。

无人机需要具备自动感知和避让其他航空器的能力,并为所有使用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ADS-B)的有人机让行,且不得干扰各类机场的正常运行。

3. 航空器适航

对总重量1320磅(约600千克)以下的航空器,不再采用逐一审定的传统适航认证方式,转而采用一种基于行业共识的适航认定流程,以大幅降低认证成本并加速产业发展。制造商需根据适航标准进行无人机研发和测试,并对其运行限制进行规定。

按照本规则中108部规章运行的无人机必须配备灯光系统并广播远程身份识别(Remote ID)信息(类似于我国的无人机运行识别信息)。

4. 安保措施

要求运营商控制安全风险,制定相应政策与运行流程以保护地面设施和网络数据免受入侵,并要求制造商保护航空器免受蓄意电子干扰。由国家运输安全管理局(TSA)对涉及无人机运行的关键人员进行安全威胁评估。

5. 报告与记录

建立详细的事件报告制度,报告飞行数据和失控、通信中断、安全漏洞以及出现财产损失等情况。要求运营人、制造商和自动化数据服务提供商各自保存详细的运行、审查和服务记录。

FAA的超视距运行规则为低空经济监督提供了系统化的框架,与我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在无人机种类划分、空域管理和运行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共识。该规则在无人机服务生态构建和运行责任的确定等方面也为我国完善并推进低空融合空域的管理制度提供了体系参考。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无人机适航上提出新的高效批准流程,但是引入了FAA监管的自动化数据服务提供商(ADSP)的第三方服务以加强无人机感知避让能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未来需在我国实际运行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空无人机运行与管理体系。

来源:云阳好先生做实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