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雷炳富教授领衔的“光学农业”研究团队在发光材料与植物互作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球首创太阳光充电多色发光植物。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Sunlight-powered multicolor and uniform luminescenc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雷炳富教授领衔的“光学农业”研究团队在发光材料与植物互作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球首创太阳光充电多色发光植物。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Sunlight-powered multicolor and uniform luminescence in material-engineered living plants”发表在Cell子刊Matter。
该研究工作聚焦于全球首例太阳光驱动多色发光活体植物的研发。长期以来,发光植物研究面临发光效率低、颜色单一、技术复杂等瓶颈。雷炳富教授团队另辟蹊径,从材料结构调控与植物解剖特性相结合的角度入手,巧妙利用多肉植物叶片特有的高对称、低空隙结构作为“天然高速公路”,成功实现微米级长余辉颗粒在活体植物中的快速输送与均匀分布。该技术克服了传统纳米颗粒易团聚、余辉减弱等问题,首次制备出可应用于弱光照明场景的多色发光植物。
所获得的发光植物展现出卓越性能:仅需照射自然光2分钟,即可实现长达2小时的余辉发光,并具备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由56株该类植物构建的“发光植物墙”,在黑暗环境下可提供弱光照明,其亮度跟一米开外蜡烛的亮度差不多,能够辨别人脸细节,在景观装饰、室内补光及应急照明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该研究不仅为绿色光源开发提供了全新路径,也充分表明材料、化学与植物生理学的交叉融合能够催生新的突破。
基于多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制备的多色发光植物
该论文于2025年8月27号见刊,第一作者为2022级硕士生刘舒婷,通讯作者分别为华南农业大学的雷炳富教授、张学杰副教授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邹睿副研究员。该研究成果先后被Nature、Science、The New York Times、英国BBC网站等国际媒体报道。
论文链接:
来源:豆豆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