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曾是央视瞩目的“董卿接班人”,却在事业巅峰期悄然转身,离开国家级平台。 九个月后,当人们再次发现李七月时,她已素面朝天地出现在菜市场、田间地头,甚至偏远山区的教室中。 从光鲜亮丽的央视演播厅到沾满泥土的农田,李七月的选择引发了广泛讨论,而董卿曾经对她“不是技
她曾是央视瞩目的“董卿接班人”,却在事业巅峰期悄然转身,离开国家级平台。 九个月后,当人们再次发现李七月时,她已素面朝天地出现在菜市场、田间地头,甚至偏远山区的教室中。 从光鲜亮丽的央视演播厅到沾满泥土的农田,李七月的选择引发了广泛讨论,而董卿曾经对她“不是技巧,而是对情感的细腻把握”的评价,如今看来更是一语道破了她转型的深层意义。
李七月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一个普通家庭,没有任何背景资源。 她从小就对主持行业充满向往,通过不懈努力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2011年,24岁的李七月参加第六届央视主持人大赛,凭借出色表现获得优秀奖,并由此进入央视。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在央视早期,李七月担任《远方的家》外景记者,需要常年奔波在外,经历风吹日晒。 她跟随节目组走遍中国各个角落,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从巍峨高山到宁静海岛。 这段经历让她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也为她后来关注基层生活埋下了伏笔。
2015年,李七月开始主持《华人世界》节目,2018年加入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担任寻人团团长。 在这个充满人间温情的舞台上,她用真诚和热情帮助无数失散家庭重新团聚,感动了无数观众。 2019年,她再次站上央视主持人大赛舞台,以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讲述温暖人心的故事,获得董卿、康辉等知名主持人的高度评价,以文艺类第一名的成绩晋级,最终获得文艺组铜奖。
正是因为这次大赛上的出色表现,李七月被冠以“董卿接班人”的称号。 董卿当时评价她“符合对文艺类主持的想象”,这一度让她成为央视重点培养对象。
令人意外的是,在事业上升期,李七月却从央视综合频道调到了农业农村频道。 外界对此议论纷纷,有人猜测她得罪了领导,有人认为她遭到排挤。 但实际上,这是李七月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她认为自己已经在央视工作了十年,应该为年轻一代让路,同时对自己的人生也有了新的规划。
2023年初,李七月正式离开工作了13年的央视。 离开后,她没有签约经纪公司,也没有接商业代言,而是悄悄加入了一个公益组织,专门为偏远地区的孩子搭建“阅读角”。 她翻山越岭为孩子们送去书籍和物资,抽空给孩子们上“故事课”。
同时,李七月也开始尝试自媒体创作,创办个人视频频道,从选题到剪辑亲力亲为。 她的视频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旅行见闻、生活感悟、文化知识等,以真实、贴近生活的内容吸引大量粉丝。 在视频中,她常以素面形象出现在菜市场,分享下厨、读书等日常,与从前的光鲜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2024年4月,李七月在社交平台上发起“老物件故事征集”活动,邀请网友分享家里老物件背后的回忆。她用自己标志性的温柔声音录制音频,这些音频没有华丽的后期,就像朋友在耳边聊天,却意外收获了百万播放量。 很多观众感叹道:“七月不是在主持,她是在陪伴”。
在农业领域,李七月主持《乡土》节目,内容涵盖“三农”实事,包括农业技术推广、农民致富路子、农村电商转型等话题。 她跑到山东沂南拍摄当地村民利用山区林果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到贵州石阡采访返乡创业大学生利用短视频带货推广当地茶叶。
一次去黑龙江采访大棚抗寒技术,她在零下20度的夜里跟种粮大户聊了3个小时。 节目后段,她鼻尖通红,声音略显沙哑,但问题问得细致:“防冻膜是单层还是双层的? 土壤湿度监测靠什么原理? ”
这些节目在播出初期,收视数据远不及主流频道节目,但后台评论区却异常热闹。 许多来自三四线城市和乡村地区的观众留言说:“这才是我们真正能用得上的电视节目”。 更有网友直言:“你不是‘被贬’,你是来帮我们了”。
李七月曾表示,在央视演播厅时,她要注意每一句话的措辞,每一个动作的分寸,“不能出错,不能太情绪化,不能不漂亮”。 而农业频道不一样,她可以像邻家大姐那样咧嘴笑,可以一身土气地出镜,可以在地头蹲着听农民讲两个小时怎么给黄瓜人工授粉。 她说:“以前像玻璃花瓶,好看但脆弱,现在像个土陶罐子,能装东西、摔不烂”。
如今,李七月的名字在不少农村地区很有分量。 她主持的节目被农技站推荐播放,也成为农业高校实习教学的案例内容。 在云南楚雄,她跟拍一个苗族姑娘用视频记录自家种植的百香果,并通过小程序对接深圳、广州的市场渠道。
拍摄完成后,她还在当地多待了三天,帮对方策划首场直播。 节目播出一周后,这位姑娘的百香果卖出了13万斤,比去年同期翻了两倍。
李七月的微信签名写着:“走进田野的人,才看得清天多高、地多厚”。 她没有在任何场合解释过为何离开《等着我》,也从未在公众平台回应那些关于“是否被调岗”的质疑。 她只是一次又一次出现在田间地头的镜头中,让人们看到她还在,而且比以前更忙,更“接地气”。
有人问她是否后悔离开那个万人瞩目的平台,她说:“我没有消失,只是换了一条路。 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你站多高,而在于你能不能帮到人”。 她学会了区分农药的成分、了解土地轮作的政策、甚至能熟练地判断一棵作物的病虫害情况。 她把自己变成了“能用的主持人”。
尽管离开了央视的“大树”,她的声音照样获得了观众的喜爱。 她重新定义了自己“人生价值”的意义。 她分享的内容没有华丽的包装,却以朴素真诚的风格感染了无数网友。 她身上的“生活气”,从来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她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来源:玖玖娱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