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夜的朋友圈。23岁的林夏发了张照片。青瓷杯里盛着半杯琥珀色液体。“今天加班到崩溃,需要一点‘清醒的微醺’”。评论区炸了。“你居然喝白酒?”
杯中革命 年轻微醺 白酒新生
深夜的朋友圈。23岁的林夏发了张照片。青瓷杯里盛着半杯琥珀色液体。“今天加班到崩溃,需要一点‘清醒的微醺’”。评论区炸了。“你居然喝白酒?”
几年前还被Z世代集体抵触的白酒。正以“微醺”姿态潜入年轻人的夜生活。这不是妥协。是一场跨越代际的对话。
一、年轻人为何转身?
传统白酒遭遇的是一场全方位的代际鸿沟。
口感首当其冲。83%的年轻人更倾向选择酒精度低于20%的低度酒或果味酒。传统白酒的辛辣口感与年轻人追求的“微醺”“清爽”体验形成冲突。第一次喝白酒像喝了口酒精兑的水。辣得眼泪直接出来。
场景错位更是致命伤。白酒长期与商务宴请、长辈社交绑定。部门聚餐。领导举着二锅头说“感情深一口闷”。喝到胃抽筋还得笑着说“再来一杯”。这种酒喝的是人情世故不是快乐。
价值认知彻底断层。传统白酒广告强调“历史传承”“高端稀缺”。青年人更关注“社交货币”“个性化表达”。当年轻人穿着汉服逛展、用国潮元素妆点生活时白酒的文化标签却显得有些“老派”。
数据显示。白酒在年轻人喜爱的酒饮品类中仅占19%。远低于啤酒(52%)及洋酒、果酒类(29%)。
二、低度化:不只是降度
一场静默的革命正在发生。
8月26日。五粮液重磅推出29°低度白酒新品“一见倾心”。定价399元/瓶。同步官宣歌手邓紫棋为产品全球代言人。不仅是五粮液。古井贡酒推出了26度的古井贡酒·年份原浆轻度古20。舍得酒业推出29度“舍得自在”。泸州老窖宣布28度“国窖1573”已经研发成功。
低度酒绝非简单“兑水”。需解决降度后风味流失、酯水解导致酒体浑浊等难题。五粮液早在1978年就用冷冻法降度成功。1985年研制的29度酒体斩获国家“银樽奖”。
技术壁垒成为头部酒企的护城河。五粮液“梯度降度技术”。泸州老窖“冰饮工艺”。这些技术确保酒体降度不失光、口感不寡淡。
三、场景重构:从应酬到情绪
年轻人的饮酒场景正在迁移。
从“应酬场”到“情绪场”。Z世代的白酒消费更多发生在“小而美”的私密场景:深夜加班后的独处、闺蜜聚会的微醺、露营时的氛围感搭子。美团闪购数据显示。2023年Z世代购买白酒的场景中“自饮”占比达58%。“朋友小聚”占32%。“商务宴请”仅占10%。
五粮液·一见倾心瞄准两大核心场景:一是“独处时刻”的自我犒赏。二是“轻社交”的品质聚会。恰到好处的酒精度有助于饮者达到微醺愉悦的舒适区。不影响次日的生活节奏。
汾酒通过“桂花泡酒”短视频在抖音引发3.4亿次播放量。成功将白酒融入年轻生活方式。
四、情感共鸣:超越口感的价值
年轻人喝的不是酒是情绪。
为情绪价值和兴趣买单已经成为年轻人消费的重要理由占比超过40%。在青年消费者心目中“心价比”“情价比”常常超越“性价比”。
五粮液选择邓紫棋作为代言人。在电商平台首发。上线1天多个平台的预定量均超过1000单。江小白的“表达瓶”用“愿十年后我还给你倒酒愿十年后我们还是老友”的文案击中年轻人的情感共鸣。
甚至与故宫联名的限定款。瓶身印上《千里江山图》。喝的不再是酒而是“把文化喝进肚子里”的仪式感。
五、产品主义:回归本质
噱头营销潮水退去后产品本身才是根本。
年轻人可能因为联名噱头认知一个品牌却未必愿意为主线产品消费。最终年轻人能否成为忠实消费者取决于酒的口感、品质和饮酒体验。
行业正回归“产品主义”以更适口的酒体、更轻松的体验面向未来市场。中国酒业协会预测2025年低度酒市场规模将突破7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
酒企需要耐心和远见。通过真正优质的产品和符合年轻人价值观的品牌传播逐步建立与年轻群体的情感连接。这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
六、未来已来
白酒年轻化是一场从产品、营销到文化的系统性变革。
三大趋势已然明朗:产品健康化——低度酒、无糖酒、植物基白酒将成为主流。体验科技化——AI品控、区块链溯源提升产品透明度。品牌全球化——借势“中国风”热潮白酒企业加速出海。
2024年茅台海外营收同比增长58%。东南亚市场通过“茶酒融合”策略打开缺口。
年轻人端起的酒杯里盛放的不仅是酒液。是一种新生活态度的宣言。五分微醺十分开心。
传统与潮流在杯中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叮——
来源:萌宠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