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国内空调行业的领军企业,格力历年来以“死磕品质”著称,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已成为大多数中国家庭中空调的代名词,面对小米这个跨界闯入者,董明珠显然失去了以往的大姐大从容姿态。
董明珠直截了当地指出,小米在空调市场的增长数据涉嫌“注水”,甚至直言这是在“玩数字游戏”。
不仅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当下空调市场的竞争,到底是较真实力,还是玩弄数字?
作为国内空调行业的领军企业,格力历年来以“死磕品质”著称,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已成为大多数中国家庭中空调的代名词,面对小米这个跨界闯入者,董明珠显然失去了以往的大姐大从容姿态。
她用格力官方的市场数据来质疑小米的空调销量报表,意图直击一个市场关键点:究竟有多少企业为了吹嘘增长速度,而在数据上作假?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董明珠的这番质疑并非空穴来风。
小米官方曾多次宣称,其空调产品销量增速遥遥领先,并赢得了年轻消费者的追捧,可是根据专业市场研究机构的分析报告,真实情况却并不那么简单,某些空调产品在线下终端门店的数据销量与企业发布的数字之间存在“异常偏差”。
这种“数字脱轨”现象,作为一个行业现状,已不仅仅是个案,而是逐渐成为了许多企业的“公开秘密”,那么,格力和小米的这场“隔空喊话”,背后到底是什么在作祟呢?打个比方,空调的市场竞争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数据就是最锋利的武器之一。
但问题来了,这把“武器”用得过了头,也许就会变成一场笑话,小米究竟在玩什么?让人回顾它的营销套路:这家新兴科技巨头一贯以“互联网黑科技”的形象示人,擅长用高性价比和“低价高质”的产品定位,抢占年轻用户的市场。
小米在公司宣传上,极力突出自身平台流量带来的独特优势,常常以“双11”“618”等电商节点的销售业绩作为其产品竞争力的佐证,诸如“秒杀空调销量冠军”这样的口号在过去屡见不鲜,可问题是,这一连串华丽报表背后,是否带了“滤镜”?
根据业内人士的分析,有些企业在电商平台上玩的,是类似“罐头式销售”,即通过压箱货、大量内部调货甚至囤积虚拟库存,将销量“冲数字”,由此带来的假繁荣,虽能在短期内赢得噱头关注,却早晚会被市场事实戳破。
无论指责如何犀利,董明珠的这番发言也同时引发了外界另一种声音:格力是否因为市场地位遭挑战,而变得越加敏感甚至急躁?毕竟,小米的入局无可否认地动摇了传统空调巨头的商业模式。
在过去,这块领地曾几乎被格力和美的平分天下,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崛起的小米,借着智能化概念和“年轻人市场”切下了一块蛋糕,使得整个行业格局变得不再安稳,央视新闻在一篇深度直播评论中提到了一个重要转折:空调市场不只是数字的对垒,更是认知与信任的较量。
消费者在选购空调时,到底会被什么打动?是一张耀眼的“发榜成绩单”,还是产品本身的质量与售后服务?或者,越来越以情感营销著称的小米,是否正在用一场“品牌时代叙事”的方式赢得拥趸,这似乎是更加需要关注的议题。
产业观察人士李先生接受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数据的“注水”,对终端市场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它能骗过短期投资人,却无法骗过大批消费者的真实体验,一个无法用实际产品站稳脚跟的企业,就相当于在建“沙滩上的城堡”,即便看似高大,到最后终究逃不过一场潮水的冲刷。
从某种程度来看,“格力炮轰小米数据造假”事件,这是中国空调市场在往高质量定位升级过渡中,注定会出现的争端,我们早已习惯了一个行业巨头的“挑衅式正名”,也对互联网企业的新锐精神充满期待,但这样的口水仗无论孰是孰非,都不过是一次市场中理性消费者信任决斗的前戏。
事情并未结束,董明珠的这番指责是否属实?小米又会如何反击?空调消费市场还将迎来更多的争夺战,这背后,或许是企业的品牌荣耀之争,也可能是传统模式与新势力间最赤裸裸的一场硬仗,在对战尚未结束时,我们能做的,或许只有拭目以待……
来源:半历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