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殷殷嘱托 强国复兴有我” 沈阳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二〇二五年秋季“开学第一课”活动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2 15:07 1

摘要:9月1日,全市中小学校80余万学生回到校园,开启秋季新学期的校园学习生活。新学期,沈阳市教育局着眼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沈阳全面振兴,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牢记殷殷嘱托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开学第

9月1日,全市中小学校80余万学生回到校园,开启秋季新学期的校园学习生活。新学期,沈阳市教育局着眼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沈阳全面振兴,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牢记殷殷嘱托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

新学期开学伊始,沈阳市教育局组织全市中小学生线上观看2025年辽宁省秋季开学第一课“云”直播、《沈阳见证:从抗战起点到正义审判》主题视频课程,教育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伟大抗战精神和东北抗联精神中汲取成长养分,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增强“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使命担当。

皇姑区在珠江街第五小学金沙江校区开展“弘扬抗战精神继承先烈遗志争当合格接班人”2025秋季全区“开学第一课”活动,邀请吉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石佳坤少将主讲,通过珍贵历史影像、详实战报资料,系统解读东北抗联“冰天雪地、弹尽粮绝仍坚守信仰”的精神内核,9万余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收看。大东区望花街第一小学邀请91岁抗美援朝老战士金东辉走进校园,老人以亲历者视角,动情讲述临津江突破战、云山战役中,志愿军战士在零下20余度严寒里身着单衣、以冻土豆果腹,仍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防线的壮烈事迹,在场师生热泪盈眶,深受教育。沈北新区兴隆台锡伯族朝鲜族学校组织学生走进抗美援朝退伍老兵舒立成家中,老人手持珍藏的军功章,结合亲身经历还原战争场景,让学生读懂“爱国”二字的重量。

工业思政启智铸魂

大小课堂协同育人

9月1日,铁西区勋望小学燕塞湖分校礼堂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活动隆重举行,活动围绕“我是追梦人——工业摇篮启智思政铸魂育人”开展,通过融合工业文化基因与思政教育创新,开启新学年铸魂育人新篇章。

9月1日,勋望小学燕塞湖分校开展“我是追梦人——工业摇篮启智,思政铸魂育人”开学第一课主题活动。

沉浸展演活化城市底蕴

活动中,师生联合演绎了原创情景剧《工匠精神永流传》,以跨越时空的对话形式,生动诠释沈阳人民坚守敬业的初心与传承。现场同步首播定制短片《工业文明》,通过历史影像与当代车间实录,展现“共和国工业长子”的奋斗征程。

当天,相关市领导与新华社辽宁分社领导共同为“新华思政学堂示范校”揭牌,标志铁西区正式接入覆盖全国亿级青少年的思政教育资源平台,为“我是追梦人”系列活动注入新动能。

多元对话解码工匠精神

在“工匠精神:从车间到课堂的人生必修课”主题沙龙环节,劳模代表、工业文化专家、校长及骨干教师展开了跨界对话。全国劳动模范姜妍手持模型,讲述传承工匠精神的职业信念;东北大学李鸿儒教授通过“智能制造”新技术不断涌现,引发学生对于智能制造时代如何传承“工匠精神”的思考;校长于永辉、教师代表李林静向在场学生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并依托学校特制的“开学小锦囊”助力学生种下新学期的梦想。

工业沃土滋养思政课堂

作为新中国工业摇篮,沈阳市厚重的工业文明是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结合新华思政学堂项目的落地,沈阳市深挖“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时代内涵,积极构建社会“大课堂”与校园“小课堂”协同育人新生态。该项目是落实“新时代希望工程铸魂育人项目”的重要实践,通过主题思政课、视频赏析等载体赋能德育创新,助力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前他们是书本中‘自主创新’的榜样,现在真切感受到了,他们是用机器当武器、用车间做战场的真英雄。这样‘行走的思政课’让我明白,榜样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我们能靠近、能学习的光——现在我不管学习哪个学科,都想带着这份认真劲。”沈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三六班李牧遥说。

下一步,沈阳市将依托开学时间节点,继续推广工业文化、红色文化研学路线等特色育人项目,持续探索思政教育新模式。

92岁抗美援朝老战士

走进校园“把英雄精神代代传承”

“我叫金东辉,今年92岁了,我原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116师347团的联络员,我也是1950年10月19日第一批入朝参战的老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和我共同战斗过的战友知道名字的就有100多人牺牲了。虽然自己年纪大了,但总是会想起和他们共同战斗过的岁月……”

大东区望花街第一小学邀请92岁抗美援朝老战士金东辉走进校园。图片由校方提供

沈阳市大东区望花街第一小学以“烽火铸魂八十载薪火相传启新程”为主题举行开学典礼,特邀92岁抗美援朝老战士金东辉走进校园,让师生触摸鲜活的红色记忆。金东辉参加了第一至五次战役和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立三等功一次,获军功章一枚。离休后,金东辉一直从事抗美援朝宣传和义务讲解工作。

“我现在是抗美援朝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杨根思烈士,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孙占元烈士事迹义务宣传报告员,我热爱这份工作,因为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家卫国,保卫世界和平,我要努力做好爱国主义宣传活动,向解放军战士、青少年们宣传英雄烈士的战斗故事,使他们不断提高保卫祖国的政治觉悟。”92岁高龄的金东辉说。此前,金东辉培养出了多名优秀讲解员。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讲解员、沈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干警等都是他的“学徒”。

“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奋斗!我们能有今天强大的祖国和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继承捍卫革命先烈的意志,永远跟党走,为建设社会主义伟大祖国努力奋斗。”金东辉说。

金东辉口中的临津江寒夜、云山硝烟,与抗战岁月里“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烈一脉相承。零下二十余度的单衣、冻硬的土豆,是先辈以血肉铸防线的见证;“保家卫国”的誓言,从抗战将士到志愿军战士,始终是民族的精神脊梁。大东区望花街第一小学学校书记兼校长刘媛媛献花时那句“和平从不是理所当然”,道破了今天纪念的本质不是对苦难的回望,而是对使命的警醒。

“我把战争的故事一直讲述下去,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英雄精神永垂不朽。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需要了解历史。如今国家更富强,国防建设、军事力量空前强大,我们有信心保卫我们的祖国和家园。”金东辉说。

那一课叫历史

这一课叫未来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赵一曼奔赴东北抗日战场。她以非凡的智慧与勇气深入敌后,领导罢工、并带领一支游击队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红枪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

和平一校长白岛第一小学开学第一课主题活动现场。图片由校方提供

9月1日,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孙迪、“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优秀讲解员韩汶樾走进和平一校长白岛第一小学,为同学们带来开学第一课《铭记英雄魂少年当自强》,讲述了感人至深的烈士赵一曼英雄事迹。

在韩汶樾带来的博物馆照片中,同学们看到了监狱中戴着锁链,依然仰着头的赵一曼塑像,身后就是那张她抱着仅一岁的儿子的诀别照。同学们低头驻足,内心受到巨大震撼。魏雨潼同学红着眼眶说:“我想到自己的妈妈了,哪有妈妈舍得放下自己的孩子,而赵一曼却为了民族大义把才1岁的儿子舍下了,更让我们知道她这样的选择多么伟大!”江俊澄同学紧紧握着拳头说,“如果她的孩子宁儿长大了看到这信,一定想问问天上的妈妈,您有没有看到如今的中国多么强大?他一定还想安慰安慰妈妈:我一直记得你的话,我努力生活,努力工作,没有给你丢脸。我会把你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他们永远记住你们的牺牲。”

课堂上,孩子们凝重的神情、紧握的拳头和闪亮的泪光,正是这记忆在当代少年心中激起的回响。我们铭记这段充满血泪与抗争的岁月,不仅是为了不忘却屈辱与牺牲,更是为了从中汲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触摸历史温度

感受英雄力量

9月1日,南京一校开展以“铭记历史勇担使命”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全校师生齐聚一堂,在激昂庄重的氛围中,开启了一段回望历史展望未来的精神之旅。六年二班老师王鑫及学生们共同演绎情景剧《铭记英雄土地热爱盛世沈阳共创复兴未来》。舞台上,师生生动再现了沈阳这座英雄城市在抗战中的故事,让大家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英雄的力量,聆听家乡的脉动。

南京一校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铭记历史 勇担使命”。图片由校方提供

南京一校校外辅导员、辽宁省全民国防教育协会副会长赵树林,以抗战精神为主旋律,深情讲述英雄故事,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让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力量代代相传。同时他向学生展示国防新成就,激发了学生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

学生代表带来诗朗诵《铭记历史勇担使命》将活动推向高潮。活动最后,全体师生共同唱响《如愿》。歌声中饱含着对先辈的敬意,承载着“走你所走的长路”的坚定承诺,激励着同学们将感动转化为前行动力。

沈报全媒体记者:宋宇

摄影:安呈浩 孔德威

编辑:刘澎

责任编辑:王远

来源:沈阳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