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日清晨,海拔600米的新宅镇中心小学,113名孩子背着书包走进校园,像一串流动的星星。这一天,没有冗长仪式,没有空洞口号,只有一张《岭上护苗任务单》和十项可复制的安全机制,将“全社会共护青少年成长”的理念,化作群山深处最生动的实践。
9月1日清晨,海拔600米的新宅镇中心小学,113名孩子背着书包走进校园,像一串流动的星星。这一天,没有冗长仪式,没有空洞口号,只有一张《岭上护苗任务单》和十项可复制的安全机制,将“全社会共护青少年成长”的理念,化作群山深处最生动的实践。
“1+6”结对:把守护种进日常
“同学们,今天不是来听讲话的,是来领任务单的!”副镇长程豫举着厚沓文件的声音穿透晨雾。主席台上,6份结对协议被郑重签署,113枚红色指印如点点朱砂落在纸面。
镇党委创新“1+6”帮扶模式:1个联盟单位结对1个班级,配齐民警、医生、消防员、红领新青年、农创客、社工6人组。每月安全班会、健康义诊、心理辅导,每学期沉浸式体验“三走进”,让守护从纸面走进生活。五年级班主任李娟感叹:“过去安全课是‘讲道理’,现在是‘过日子’。”
十分钟护学圈:村口驿站长出温度
7:45,岭上文化园的“护苗驿站”LED屏亮起值勤姓名。志愿者郑晨悦套上红马甲,护送二年级廖同学上学。这个由闲置校园改造的驿站,雨具、急救包、免费电话一应俱全,墙上“成长树”板攒满手印。
廖同学踮脚按下第108枚手印时,校门口的计数器正发出“嘀”声。随着之后屏幕的数字停在113,教导主任钟梦芸笑道:“这根200元的伸缩杆,让点名快了三倍。”
安全课变形记:从说教到体验
8:50,三声温柔警笛划破晨空。民警涂超峰指挥全校完成“3分钟反恐快闪”,孩子们蹲地抱头,又齐喊暗号“岭上小兔子”。“警笛频率降了30%,紧张变笑声了。”六年级张乐乐眨着眼睛。
教学楼内,“心跳邮局”正开张。卫生院院长何小花用听诊器作邮戳,将每分钟心跳印在绿色明信片上。“××下,护苗联盟陪你守护每一次跳动。”六年级学生卢明明把明信片塞进给父母的信里,轻声说:“想让我妈听听我的心跳。”
荧光河与积分超市:让安全看得见
团委书记丁芬芳为每个书包扣上荧光反光带。“平安带”编号对应档案,30米外可见。113条绿带舞动,操场霎时化作荧光河。
中午的“安全积分超市”排起长队。五年级陈宇轩用暑假攒的120分兑换《十万为什么》,他晃着积分卡:“原来安全知识能换奖品!”首日142件奖品被兑空,全由镇财政、商会和社会捐赠保障。
100%的回执:共责书托起明天
放学前,《护苗共责书》签字回执全部收回。家长蓝美娟郑重承诺:“每周五晚准时接孩子,绝不让他单独走夜路。”这份回执将同步联盟后台,成为家庭履责的“电子契约”。
夕阳下,113个孩子背着“平安带”,沿着乡道走向群山深处。他们的脚步轻快,仿佛把整条安全带都拉进了这片土地。副镇长程豫望着远去的背影说:“最好的护苗,就是让安全长成孩子的本能。”
通讯员:丁芬芳 卢俊
本文来自【浙江广电出版】,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