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金子就会发光,做公益、助农的李七月,赢得了董卿认可与尊重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2 15:40 1

摘要: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 周岚编辑| 赵巷初审| 孙丽

文| 周岚

编辑| 赵巷

初审| 孙丽

娱乐圈里总有那么些人,明明有机会站在最亮的舞台上,却偏偏选择了一条看起来不那么"光鲜"的路。

李七月就是这样一个人,从央视热门部门到农村公益,从万众瞩目的主持台到默默无闻的田间地头,她的选择让很多人都看不懂。

董卿曾经说她是理想的文艺类主持人,康辉也对她赞不绝口,可她为什么要放弃这些光环呢?

李七月的故事要从14年前说起,那时候她才24岁,刚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没多久。

来自东北一个普通打工家庭的她,从小就知道什么叫生活不易。

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家里条件算不上富裕,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李七月反而更加珍惜每一个机会。

2011年,第六届央视主持人大赛开始报名,李七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比赛。

那时候的她虽然专业过硬,但经验明显不足,面对那些来自各大电视台的老手,压力可想而知。

比赛现场,她的声音有些颤抖,手心里全是汗,但她硬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评委们被她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头感动了。

虽然技巧上还有很多需要打磨的地方,但李七月的真诚和执着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最终,她成功被央视选中,成为了一名记者。

那一刻,李七月激动得差点哭出来,这个东北姑娘终于在北京站稳了脚跟。

当了两年记者,李七月的工作表现一直很不错,但她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2013年,一个意外的机会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等着我》节目组正在寻找一个新的寻人团团长,需要有人能够在镜头前与嘉宾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

节目组的导演看中了李七月身上那种特别的亲和力,邀请她来试试。

刚开始,李七月心里也没底,毕竟从记者转到主持人,这个跨度不小。

她私下里偷偷练习了无数遍,对着镜子一遍遍地模拟各种场景,甚至把自己想象成那些寻找亲人的人,体验他们的心情。

第一次正式录制的时候,李七月遇到了一个寻找失散多年女儿的母亲。

这位母亲在镜头前泣不成声,李七月看着她,心里也跟着难受。

她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词汇去安慰,就是很简单地握住了这位母亲的手,用最朴实的话语给她温暖。

那一刻,现场所有人都被感动了,包括摄像师的眼睛都红了。

从那以后,李七月在《等着我》的表现越来越好,观众们都说她有一种特别的魔力,能够让人敞开心扉。

她不像其他主持人那样追求华丽的表达,反而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去触动人心。

这种风格让她在央视内部逐渐小有名气,大家都开始关注这个来自东北的姑娘。

2019年,李七月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她要再次参加央视主持人大赛。

这个决定让很多人都不理解,毕竟她在《等着我》已经干得很不错了,为什么还要去折腾?

李七月自己心里明白,她需要证明自己,也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这次比赛,李七月的表现完全不同于8年前的那个青涩女孩。

她的台风更加稳重,声音更加有感染力,最重要的是,她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情感去驾驭节目。

在文艺类主持人的比拼中,李七月的表现可以说是惊艳全场。

康辉在点评时说她进步非常明显,朱迅也对她的表现赞不绝口,但最让李七月激动的还是董卿的评价。

董卿说李七月就是她心目中理想的文艺类主持人形象,强调她的优势在于对情感的细腻把握,而不是单纯的技巧堆砌。

这句话对李七月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董卿一直是她的偶像和学习目标。

最终,李七月以第一名的成绩晋级,这个结果让所有人都为她感到高兴。

那一刻,李七月觉得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她在央视的地位也因此更加稳固。

很多人都说她是"董卿接班人",前途一片光明。

就在大家都以为李七月会继续在热门部门发光发热的时候,她又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

2024年12月,也就是9个月前,李七月主动申请从央视的热门部门调到了农村部门,开始专注做公益事业。

这个消息传出来,圈内圈外的人都炸了。

很多同事不理解,她好不容易在热门部门站稳了脚跟,为什么要主动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朋友们劝她三思而后行,觉得她这是在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李七月心里其实也挣扎过,毕竟放弃现有的成就去做一个不确定的事情,需要很大的勇气。

但她想起了自己在《等着我》那些年的经历,想起了那些寻找亲人的人们,想起了自己初心。

她觉得做节目固然重要,但如果能够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那不是更有意义吗?

调到农村部门后,李七月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

她需要深入到各个农村地区,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帮助推广农产品,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

这些工作看起来没有主持节目那么光鲜,但李七月做得很认真,每一个项目她都亲自参与,从不马虎。

2025年5月,也就是4个月前,李七月在社交平台上推出了一个叫"老物件故事会"的项目。

这个想法很简单,就是网友们把自己珍藏的老物件照片发给她,她根据这些物件背后的故事录制音频,用声音把这些温暖的回忆传递给更多人。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不太理解这个项目有什么意义。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音频发布,大家开始被这些朴实的故事感动了。

有人发来了奶奶留下的老式收音机,李七月用温暖的声音讲述了那个年代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渴望;有人发来了父亲用过的工具箱,她讲述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坚韧与执着。

这些音频在网上传播得很快,很多人听了之后都被感动得落泪。

李七月用她那种特有的方式,把这些平凡的故事变成了温暖人心的力量。

网友们说听她的声音就像是在听一个老朋友聊天,特别亲切,特别温暖。

通过这个项目,李七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她发现自己不需要站在最亮的舞台上,也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更多的人。

这种影响可能不如做热门节目那么直接,但却更加深入人心,更加持久。

2025年8月23日,李七月发布了一个短视频,视频里的她看起来状态很好,笑容依然那么温暖。

她在视频里分享了自己最近的工作状态,介绍了几个正在进行的公益项目,语气平静而坚定。

很多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说她变了,也有人说她没变。

李七月自己觉得,她只是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路。

在热门部门的时候,她确实很光鲜,但总觉得缺少了什么;现在做公益,虽然没有那么多掌声和关注,但她觉得自己的心更加踏实了。

现年38岁的李七月,已经不再是14年前那个

紧张兴奋的小姑娘了。

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一些痕迹,但也让她的笑容变得更加从容。

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所有人,成功不是只有一种定义,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勇敢的选择。

董卿当年说她是理想的文艺类主持人,这个评价到现在依然成立。

只不过现在的李七月把这种理想延伸到了更广阔的领域,她用自己的方式

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文艺工作者。

她不再局限于舞台上的表演,而是把整个生活都当成了自己的舞台。

结语

李七月的故事让人想起一句老话,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

她从央视热门部门到农村公益,看似是一种"降级",实际上却是人格的升华。

董卿的认可不只是对她主持技巧的肯定,更是对她人品和选择的尊重。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够坚持初心,用行动去温暖他人的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人。

李七月用自己的选择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不是站在多高的位置,而是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来源:以苒Zran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