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残联的精心指导下,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残疾人工作亮点频现。残疾人康复工作谱写新篇章,教就工作实现新高度,宣文工作呈现新气象,维权信访工作迈出新步伐,关爱体系建设实现普惠民,基础设施建设开创新思路,得到了市委和市政府的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残联的精心指导下,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残疾人工作亮点频现。残疾人康复工作谱写新篇章,教就工作实现新高度,宣文工作呈现新气象,维权信访工作迈出新步伐,关爱体系建设实现普惠民,基础设施建设开创新思路,得到了市委和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期间,涌现出一大批敢于逆境中奋起,勇于在奋斗中成长的“自强之星”和助残志愿者。“自强之星”们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充分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四自精神”,在顽强的拼搏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谱写了一曲曲斗志昂扬的奋进歌。助残志愿者们则以爱心为笔,以奉献为墨,勾勒出温暖的人文画卷,为残障群体争取更多资源,让他们在社会的关爱中,感受到平等与尊重,绽放自信光芒。
为此,包头市残联于近期采撷了一批“自强之星”和助残志愿者的先进事迹,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冲破阴霾,田间绽放生命之花
在固阳县起伏的田野间,有一抹身影格外动人——曾因抑郁症陷入精神困境的张宝英,正用布满老茧的双手翻动着土壤。黑小麦的麦浪在她身后起伏,西瓜地的藤蔓间藏着饱满的果实,这片土地不仅孕育了丰收,更见证了一位残疾人从阴霾中走出、在奋斗里重生的历程。
曾经的张宝英,深陷抑郁症的黑暗泥沼。那些日子,她将自己封闭在家中,对外界充满恐惧与抗拒,对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与希望。精神上的折磨如影随形,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她紧紧束缚,难以挣脱。家人虽心急如焚,却也只能默默陪伴,满心忧虑。
转折始于固阳县残联工作人员的一次上门走访。残联在日常工作中关注到张宝英的困境,多次派工作人员前往她家,耐心劝导、真诚鼓励,试图帮助她走出封闭的世界,尝试接触新事物。一次次的暖心关怀,逐渐融化了她心中的坚冰,她终于决定迈出家门,拥抱外面的世界。此后,她积极参与固阳县残联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有一次,活动结束后路过一片农田,刚翻耕的土地散发出潮湿的腥气,阳光透过云层落在新绿的苗芽上,张宝英突然停下脚步,指尖不自觉地触碰到泥土。“那一刻,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活过来了。”在那以后,她报名参加了由固阳县残联组织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学习种养殖技术。从分不清麦苗和草,到能准确说出黑小麦的生长周期;从看不懂嫁接图纸,到能熟练给西瓜苗掐尖打杈,她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笔记本上,除了密密麻麻的知识点,还画着歪歪扭扭的作物生长图,旁边写着“今天学会给西瓜授粉啦”。培训老师总说:“宝英不是学得最快的,但一定是最较真的——有次为了弄明白病虫害防治的配比,追着我问了整节课。”
带着一身本领回到田间,张宝英的种植之路正式启程。春天播种时,她严格按照培训时学到的方法,控制好黑小麦的播种深度和间距,每一个动作都力求标准。为了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她每天天不亮就到地里查看,记录下温度、湿度对发芽的影响。夏天西瓜藤蔓开始攀爬时,她按照整枝打杈的技巧,小心翼翼地修剪多余的枝条,确保养分能集中供给果实。有一次,她发现西瓜叶上出现了一些奇怪的斑点,立刻想起培训时讲过的病虫害防治知识,赶紧按照老师教的方法调配农药进行喷洒,及时遏制了病情的蔓延。历经不懈的摸索与努力,张宝英种出的黑小麦颗粒饱满、品质上乘;西瓜清甜多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2025年,全区残疾人创意大赛的消息传来时,张宝英没有犹豫就报了名。“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残疾人不是只能待在家里——我们有手有脚,有想法有干劲,能把土地种出花来。”残联的工作人员帮她整理种植数据,邀请创业导师指导她做项目展示,甚至陪她一遍遍演练答辩。站在赛场的那一刻,张宝英眼神亮得像田埂上的星,虽然在比赛中没能取得名次,但她已经很满足了。
如今的张宝英,早已摆脱抑郁症的阴霾,变得开朗、自信,脸上时常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她不仅会主动与邻里分享种植经验,还积极参与固阳县残联组织的各类残疾人帮扶活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其他残疾人勇敢面对生活,用双手创造价值。在她的带动下,村里有好几户残疾人家庭也开始尝试种植农作物,走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
张宝英的故事,是固阳县残联助力残疾人成长的一个缩影。这些年,从康复服务到技能培训,从就业扶持到权益保障,残联的工作像一张细密的网,托举起无数残疾人的希望。正如固阳县残联理事长所说:“我们要做的不是‘施舍’,而是搭建平台,让每个残疾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活得有尊严、有奔头。”如今的张宝英,依然每天泡在田里。黑小麦的麦香和西瓜的甜气里,藏着她的重生故事。而在固阳县的土地上,还有更多“张宝英”正在积极向上的生活,他们曾被阴霾笼罩,却从未放弃生长,最终在阳光里,活成了自己的光。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