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孟村回族自治县,有这样一位摄影人,他背着相机踏访京津冀的村落与街巷,他的镜头里没有名山大川,却珍藏着一个民族的珍贵记忆——9年时间,他用光影为 200多位抗战老兵“立传”,在胶片的颗粒与数码的像素里,坚守着一份与历史的郑重约定,他就是本期的主人公丁建怀。
在孟村回族自治县,有这样一位摄影人,他背着相机踏访京津冀的村落与街巷,他的镜头里没有名山大川,却珍藏着一个民族的珍贵记忆——9年时间,他用光影为 200多位抗战老兵“立传”,在胶片的颗粒与数码的像素里,坚守着一份与历史的郑重约定,他就是本期的主人公丁建怀。
丁建怀在沧县黄官屯村抗战老兵田宝生家中拍摄。殷实 摄
丁建怀的父亲和岳父都参加过战争,他几乎是听着战争故事长大的,内心一直有着强烈的军人情结。
在北京抗战英雄赵振英家中为拍摄做准备。张海兴 摄
“几十年了,老岳父一直收藏着一顶军帽。那是战争时期伴随老人出生入死的军帽,老人一直像宝贝一样珍藏着。”丁建怀回忆说,2016年,丁建怀在老岳父寿辰时拍下了平生第一张老兵照片。从此,丁建怀的相机成了老兵们信赖的“倾听者”。
丁建怀在抗战英雄徐建铭位于保定涿州的家中。刘勇 摄
为了拍到老兵清晨劳作的场景,他凌晨四点就蹲在村口等待;为了记录老兵讲述战斗故事的神情,他能陪老人坐一下午。有一次为独居的李奶奶拍照,老人翻出藏在箱底的家书,纸页早已泛黄,字迹却依旧清晰。丁建怀用镜头捕捉到她指尖划过信纸的温柔。照片洗出来那天,老人捧着相框反复摩挲:“这要是能寄给牺牲的老伴儿就好了。”
踏上拍摄之旅。殷实 摄
这样的感人瞬间,成了丁建怀坚守的动力——他知道,自己按下的每一次快门,都是在为老兵们留住与战友、与岁月的深情联结。
每次拍摄前,丁建怀都会与老兵悉心交流。殷实 摄
如今,丁建怀的相册里已经攒下200多组珍贵的影像。这些照片没有华丽的布景,却有着动人的细节:有的老兵握着当年的步枪模型,眼神如当年般锐利;有的老兵与孙辈同框,笑容里满是岁月静好;还有的老兵在老房子前伫立,身后是爬满藤蔓的院墙。他把这些照片免费送到老兵手中,更在社区、学校举办展览,让年轻人在光影中触摸那段烽火岁月。有人问他为何坚持,丁建怀总指着照片里的老兵说:“他们用青春坚守家国,我能用镜头记录他们的故事,这是我的幸运。”
来源:沧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