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塘:美团危矣:零售的革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2 17:16 2

摘要:美团的模式,一般是商家上线美团,并且把自己的库存也上传到系统里。客户在搜索产品的时候,按照距离列出来之后,大家自己选。然后系统匹配相应的外卖小哥,进行配送,一般是30分钟左右配送到客户手里。这是非常成熟的模式,并且商家数据和算法被认为是美团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市

最近这段时间,#外卖大战 进行的如火如荼的,JD出局应该是没啥太大的意外,但是美团能不能顶住阿里的进攻呢?这里面会有什么大的变局呢?

结论:美团如果不经历深刻的供应链改造,失败是早晚的事情。这是一场零售业的革命。

我们后面也会就这次零售革命,写一个系列文章,主要入手的角度是供应链的效率问题。

1.美团的模式

美团的小象超市是对的,但是美团历史上沉淀下来的商户,可能现在是一个大问题......

美团的模式,一般是商家上线美团,并且把自己的库存也上传到系统里。客户在搜索产品的时候,按照距离列出来之后,大家自己选。然后系统匹配相应的外卖小哥,进行配送,一般是30分钟左右配送到客户手里。这是非常成熟的模式,并且商家数据和算法被认为是美团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市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壁垒.........

后来美团开发出来买菜业务,但是现在来看买菜变成了大家熟知的小象超市——也就是现在的互联网超市。

互联网超市的出现,改变了零售业的形态。

首先大部分人用小象超市,但是好像平时逛街看不到小象超市,很简单,这些超市都是选了一些特殊的物业,这些物业在传统的零售业中只能做仓库的。但是因为客户不需要到现场采购,所以就没有要选择高成本,形象好的物业了。这样的模式导致坪效非常高——里面的货物堆积的非常高,而且密度极高,最后如果看传统零售业的一个关键指标——坪效,那是非常高的。

但是,这实际上是对在美团平台上的其它商家非常不友好。以前的模式下,无非是美团把流量导给谁的问题,现在的情况可以猜测,未来流量会越来越多的向小象超市倾斜。必然会和平台上现有的商户,产生冲突——尤其是大部分商户的物业成本是偏高的情况下。

美团从商业逻辑的角度来说,小象超市和传统商户之间是有利益冲突的。

2.零售业很难赚钱的原因

传统零售业不赚钱的原因主要是两个:

一个是坪效提升难度很大,一个是长尾需求导致的库存。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能把零售做好。

这两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就是管理都做到了极致,不考虑企业经营不善的情况。

坪效为什么难以提升?美国有一个超市,乔氏超市,在互联网的大潮下不但没有退步,没有掉队,反而活成了“坪效之王”。根据美国零售杂志《Progressive Grocer》的数据,Trader Joe's 2024年单店年销售额已超过1800万美元,每平方英尺(1平方英尺=0.0929平方米)创收近2100美元,是沃尔玛的3倍、塔吉特的2倍。没有线上流量,没有外卖补贴,没有大数据选品,乔氏到底凭什么?

其实我们考虑坪效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

如果假设GMV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能否缩减非陈列面积?包括结账的排队区,客户走动的区域?TJ显然没有从这方面入手,但是互联网超市的确完成了这一点,与其说是互联网超市,线下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仓库,这样坪效必然高了。

其次就是加速周转,一个货物摆上货架,1天卖完和10天卖完,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坪效数值啊。TJ的入手点主要是从缩减SKU,减少长尾商品对货架的占用上入手的!如果你把一个超市几千个SKU缩减到小几百个,毕竟高频商品的SKU可能占比只有20-30%,但是销售额可能超过90%,甚至95%。只做高频SKU,是超市能做好的一个关键因素。

当你只提供高频SKU的时候,人效和坪效大幅提升,那么结果就是商品的价格会有非常大幅度的下降。因为极高的性价比,极高的坪效,那么你说这个超市怎么可能不赚钱呢?

还有一个就是长尾商品不仅仅影响坪效,更影响库存的周转效率。TJ可以选择只做高频SKU,其它超市本质上是用高频SKU赚的钱,隐性补贴了低频的SKU,TJ只做高频,但是如果大家都只做高频SKU,那面对长尾需求的时候就力不从心了——其中一部分传统的模式是转向了电商

从我们对电商的观察来说,电商解决了长尾商品的购买问题,但是并未实质性的提升长尾商品的供应链效率问题。

现在的闪购模式可能会非常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3.长尾商品库存的逻辑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产给库存的管理问题。

传统电商解决了长尾问题,但是没有解决供应链效率问题。比如广州的一个企业生产力产品A,现在淘宝上的商家,一个深圳的商家备了10个A,一个北京的商家备了50个A,现在一个深圳的客户想买商品A。

正常逻辑应该是从深圳的商家下单,这样A从企业到深圳的商家,再到消费者手里,这个物流链路是最好的。

但是现实中,北京的商家可能进货太多,降价销售,最后你选择了北京的商家。这样,深圳的客户想买一个广州企业生产的产品A,这个产品先从广州运输到北京的仓库,然后再从北京的仓库发往深圳.........直线距离不到100km的两个地方,很可能商品运输距离超过3000KM,而且这其中从生产出来到消费者手里,可能需要1-2个月才能完成这笔交易。

在美团的框架下,这个商品从广州直接运输到深圳的两个商家,x和y,他们每个人都进了10个产品A,你在外卖平台下单之后,直送客户,这样的物流效率是不是高了很多呢?周转快了,运输距离短了,是一个不错的模式吧?

但是深圳的商家x可能卖的快,库存没了,但是y可能还有闲置.........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我们没有办法把y的闲置库存,转移到x的店面。如果y离得近也就罢了,如果x在南山,y在龙岗,你很难直接下一个外卖单从龙岗送到南山,成本太高了。也就是说,美团现在的线上商家的库存无法实现动态调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库存周转率的提升。小象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对美团现有的商家冲击很大。

淘宝现在也在做这个,淘宝的闪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但是淘宝的好处是,全国这么多的商家,其实只要把他们的库存上线淘宝的系统,那么这部分库存,既可以通过传统电商渠道异地售卖,也可以通过外卖通道,闪送售卖。

未来的理想模式下,零售业应该是这样的:

深圳这种地方,按照2000万人计算,可能需要大约500w平米的仓储就可以满足这2000万人的购物需求了。在深圳布局几千个前置仓,高频SKU直接闪送没有任何问题,长尾的部分根据大数据先做销售预测,然后出现了问题之后,在同城进行短途区域调配——目标只有一个,进最大可能降低库存规模,提升周转率。

这么做的成本,比电商的成本差距不会很大,弄不好可以进一步的降低。更重要的是效率,从下单到交付,周期从天到分钟,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美团的小象超市,其实已经开始侵入JD和淘宝的传统优势领域了,从而引起了巨头的反扑。美团做的没错,但是历史包袱太重了——传统引以为傲的商家和算法壁垒,现在可能是限制美团转型的包袱了。

新零售这种模式,模糊了电商和本地零售,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这是一场零售的革命,改变了商品物流的拓扑结构,这不是简单的管理效率提升,而是从本质上重构了零售业。

4.流量霸权的瓦解

做过传统电商的小伙伴,都知道流量费用非常贵。

传统的淘宝,流量被平台几乎全部垄断,大家智能购买,淘宝和百度本质上就是流量生意。

抖音这些出现了之后,流量实际上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平台购买的流量,一类是达人的自有流量.........但是商家也要出钱。

但是如果回归到本地闪送模式呢?由于你搜索的商品,匹配本地的前置仓,这样订单到底到谁家,取决于前置仓所在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流量的垄断威力大幅下降了。

比如我在福田,附近2km就有一个前置仓,正好有我需要的东西,但是这个时候你不能把我的订单给南山的前置仓吧?毕竟配送的费用和时效都在那里........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平台对流量的垄断,很可能被瓦解

互联网在中国发展了30年之后,已经形成了一种信仰,流量就是王者.......但是这个世界上没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流量也会作恶........比如淘宝搜索一个商品,很可能推荐给你的,在全社会整体效率上不是最好的那个商家,但是人家买了流量了.......

如果回归这种前置仓模式,那么物流的拓扑结构就是决定效率的根本,而不是算法。其实我们可以看看滴滴的财务报表,就知道这里面的问题了。

滴滴在2024年收入2000亿,但是盈利比较可怜,而且波动大—这还是建立在几乎垄断了中国出行市场的情况下。相比于阿里巴巴,腾讯这些,盈利能力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其实很简单,滴滴无法垄断流量入口,也无法在流量上获取更高的收益

比如客户在哪里打车,这事儿滴滴决定不了,也无法决定车辆的供给。司机们也基本不会投流,花钱买订单也不会。而且就算是有花钱投流的模式,你也不可能说把一个单子派给一个5km之外的司机。算法之恶被服务半径给限制了........客户如果附近只有两台车,算法其实派给谁,平台赚的都是一样多的。

但是这事儿在淘宝那里就不一样了。在GMV基本停滞的情况下,谁投流多,谁的商品就可以排在前面........如果对商品A的总消费就是那么大,但是淘宝可以决定把订单给谁的时候,很有可能匹配的不是性价比最高的订单,而是给平台金额最大的订单——这会极大的降低社会效率,商品流通增加的成本,变成了淘宝的利润——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淘宝税”

在前几年,我们看到taobao的垄断,感觉近乎无解........现在看来,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牺牲全社会效率的模式,肯定是不可持久的。

现在转向前置仓模式的电商,流量可调节的空间就没有那么大了.........流量的神话,可能趋于终结,回归本源。

5.总结

聊阿里,美团的人多,但是没有人问一个根本性问题:为什么淘宝京东要杀入美团的外卖市场?这么多年了,大家都不进来,这个时候进来?还能再退回去吗?

如果你认为这是商业竞争,那退回去没问题,但是很有可能这是一场革命——是一场零售业的革命。

这场零售业的革命是美团发起的(小象超市),但是未必它能主导,而且就算是阿里主导了,也未必能赚到那么多钱.......但是的确,市场容量空间够大。

一年10万亿美金数量级的GMV,谁看了不眼馋呢?

所以,退是退不了了,这也不是什么内卷啊之类的事情,这本质上是一场颠覆零售业的革命。中国独有的一种模式......

后面还有几篇文章,如果这场零售业的革命按照上述逻辑发展到一定深度,那么必然会深刻的改变商业物业的价值,物流的价值(现在的干线物流企业可能面临生存危机),当然这里面也面临着机会........重构前置仓模式。

来源:对对趣味财经分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