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6月的一天,陕西的一个小村子的乡间小路上,有两个人正开着车闲逛,忽然,一只洁白的鸟儿闯入了他们的视线。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16年6月的一天,陕西的一个小村子的乡间小路上,有两个人正开着车闲逛,忽然,一只洁白的鸟儿闯入了他们的视线。
两人对视一眼,停下了车,竟不约而同地掏出了弹弓,瞄准了那只鸟。
就在弹弓即将发射的瞬间,附近一位村民过来大声劝阻,跟他们说那是保护动物,打不得,还说要是被举报了,可是要吃大亏的。
可这两个人却像没听到一样,把村民的好心当成了耳旁风,完全没把这些警告放在心上。
其中一个人叫冯某,他拿着弹弓,手指一扣,弹丸精准地击中了那只鸟,它瞬间失去平衡,直直掉落在草丛中。
但它还活着,拖着受伤的身体在草丛里挣扎着往前跑,一声声凄厉的鸣叫不断传来,那声音里满是痛苦,像是在求救,又像是在求冯某手下留情。
即便看到这只鸟的惨状,冯某依旧没有停手,他再次举起弹弓,朝着受伤的鸟又打出一发。
随后,他快步走上前,用身上的衣服把气息微弱的鸟裹住,随手抱起来就塞进了车里。
«——【·带编码的鸟·】——»
在回去的路上,同伙郝某下了车去跟人搭句话,车厢里只剩下冯某,还有被他裹在衣服里的鸟。
冯某闲着没事,伸手掀开裹鸟的衣服,想看看它还活没活着,这一掀却看见鸟的脚上套着个脚环,上面刻着一串清清楚楚的编码。
这一刻,他才后知后觉地感到害怕,带编码的鸟肯定不普通,万一被人查到可就糟了!
他越想越慌,趁郝某还没回来,赶紧打开车门,把那只还在挣扎的鸟扔到了路边的河里,想着这样就能销毁证据。
郝某回到车上后,才发现冯某把鸟扔了,不仅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抱怨他把鸟扔了,还算计着炖着吃了多好。
幸运的是,这只鸟没被一直留在河里,当地动保站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了它,赶紧把它从水里捞出来,带回了站内进行救治。
可让人难过的是,这只鸟身上的伤实在太严重,之前挨的弹伤加上溺水的影响,在大家的全力救治下,也没能留住它。
2017年12月,当地法院对这起案件进行了一审判决,根据两人的犯罪情节,法院分别判处他们10年和8年的刑罚,附带罚款。
然而,冯某和郝某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了上诉。
为了让更多人引以为戒,2018年6月,当地法院的副院长亲自担任审判长,把庭审设在了案发村子的村委会。
现场有100多名村民旁听,法院还进行了现场直播,让更多人通过屏幕了解到这起案件的来龙去脉。
这起案件中,被残忍杀害的鸟究竟是什么动物?为什么判的这么重?
«——【·“东方宝石”朱鹮·】——»
原来这只鸟是朱鹮,它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全球濒危鸟类之一,曾在20世纪濒临灭绝,全球数量最少时,只剩下7只。
后来经过多年的保护和人工繁育,朱鹮的数量逐渐增加,但依然十分珍贵,被称为“东方宝石”。
朱鹮的个头在鸟类中不算大也不算小,成年的朱鹮有八九十厘米。
它的羽毛是白色的,但是在阳光照射下,翅膀和颈部的羽毛会呈现出淡淡的粉红色光泽,非常漂亮。
要说朱鹮身上最显眼的部位,那一定是头部。
它的脸部没有羽毛遮挡,露出的皮肤是鲜艳的红色,一眼就能注意到。
头顶则长着一小撮细细长长的羽毛,颜色同样是红色,和脸部的红色相互映衬,让整个头部看起来既独特又醒目,很容易和其他鸟类区分开。
朱鹮的喙又细又长,还特别尖锐,最前面会朝下弯曲,整体是黑色的,只有根部有一点红色。
它的腿和脚也是鲜红色,是非常好辨认的一种鸟儿。
有趣的是,朱鹮每年的春秋两季会各换一次羽毛,换羽期间飞行能力会暂时下降。
旧羽毛脱落了,新羽毛未长齐的阶段,羽毛的完整性和保暖性都会下降,翅膀扇动时的助力也变弱,因此它们的飞行能力会减退。
这段时间里,朱鹮会格外谨慎,减少长距离飞行,更愿意在栖息地附近活动,直到新羽毛完全长好,才会重新恢复矫健的飞行姿态。
它们的性情比较温顺,通常成对或小群体活动,不喜欢与其他鸟类争抢食物或栖息地。
另外,朱鹮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极高,只在水质清澈、食物充足、人为干扰少的区域活动。
一旦栖息地被污染或破坏,就会被迫迁移,这也是它们曾濒临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
朱鹮的警惕性较高,在觅食或休息时,会有个体负责警戒,一旦发现危险,会通过叫声提醒群体成员及时逃离。
另外,它们有固定的活动范围,通常不会远距离迁徙,只有在食物极度短缺或栖息地受到严重威胁时,才会短距离移动。
朱鹮虽然是杂食性鸟类,但它们最爱吃的还水里的小鱼、泥鳅、黄鳝,还有虾蟹螺蚌这种小河鲜。
只有偶尔遇到水生昆虫时会啄食充饥,有时还会啄食岸边植物的种子或成熟果实。
朱鹮会在繁殖期提前筑巢,巢通常搭建在高大树木的顶端枝桠上,结构比较简陋,但能为卵和幼鸟提供基本保护。
雌性朱鹮每窝产卵2到4枚,卵的颜色为淡蓝色或青灰色,表面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
幼鸟生长速度较慢,大约需要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能长出飞羽,具备飞行能力。
不过之后它们还会跟随亲鸟学习觅食和躲避危险,直到3个月左右才会离开亲鸟,独立生活。
我国不仅建立了多个朱鹮保护区,还开展了人工繁育、野外放归、栖息地修复等多项保护措施。
除了日常的保护行动,科研人员也一直在对朱鹮进行持续研究,这也是保护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此外,朱鹮还成为了生态保护的“形象大使”,通过科普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到珍稀动物保护的重要性,推动全社会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如今,朱鹮的种群数量虽有恢复,但保护工作仍不能松懈,需要继续维护其生存环境,确保这一“东方宝石”能在自然界中长久生存。
参考: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铜川中院公开审理全市首例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2018-06-08
来源:牧子说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