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宜昌市政协多年来通过 提案督办、遗址保护、老兵关爱、文史编纂等多维度的持续履职,系统推动抗战历史挖掘与精神传承,让宜昌抗战记忆从史料中走来,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2025年
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作为抗战时期
拱卫陪都重庆的战略门户
宜昌这片英雄的土地上
曾发生过 石牌保卫战、
宜昌大撤退等影响战局的
重大历史事件
八十载春秋流转
硝烟散尽,山河重光
宜昌市政协多年来通过 提案督办、遗址保护、老兵关爱、文史编纂等多维度的持续履职,系统推动抗战历史挖掘与精神传承,让宜昌抗战记忆从史料中走来,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提案推动
从历史遗存到精神地标
8月25日,兴山县古夫镇咸水村二组黄家台,村民赵松细致地擦拭着谈锡恩的墓碑,“一身正气敢碰硬,两袖清风不染尘”的挽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作为兴山县文旅部门指派的专职保护员,赵松几乎每天都会到此转转,确保墓地和瞻仰小广场的整洁,并对文物本体进行安全巡查。
今年1月,在政协兴山县十一届五次会议期间,县政协委员张文兆等提出 《关于加强谈锡恩遗迹保护和开发的建议》。谈锡恩是抗战时期湖北省图书馆馆长,1938年组织馆藏珍本西迁恩施,途中曾将部分文献藏于兴山岩洞。
委员建议, 保护修缮谈锡恩墓园,开发建设名人文化广场,挖掘利用谈锡恩馆藏,加强文化传播。今年5月,兴山县文旅局答复,明确将对谈锡恩墓进行修缮、挂牌保护,并建设纪念广场。6月,瞻仰小广场完工;8月,谈锡恩墓文物本体保护加固修缮完工验收。
这一提案的办理
是市、县两级政协持续推动
抗战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缩影
宜昌大撤退纪念园。图源 央视新闻
早在2002年,在市政协建议下,推动建成了张自忠将军题词碑廊和纪念设施,如今每年接待众多瞻仰者。2005年,市政协和市工商联联名提案推动建设的“宜昌大撤退纪念园”,如今已是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2015年,民革宜昌市委会提出为高志航建立纪念设施的提案,同年8月,高志航雕像在市中心人民医院老医专校区落成,成为我市重要的抗战纪念设施之一。
2016年4月,肇翀(高志航外甥,左三)瞻仰高志航纪念雕像。市政协 供图
近年来,市政协不仅以提案推动抗战纪念设施的修缮和保护,还多次组织委员开展抗战遗址专项调研,通过协商、监督等方式推动抗战纪念设施活化利用,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关爱老兵
与时间赛跑的温情使命
“杨爷爷,最近身体还好吧?天气有点热,要多注意。”8月27日下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政协委员田龙山提着慰问物资来到该县干休所,看望抗战老兵杨发兴。“天气这么热,你们辛苦了!”老人精神矍铄,一把握住田龙山的手说。出生于1928年的杨发兴是长阳资丘曲溪人,1944年入伍参加抗日战争。
8月27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政协委员田龙山慰问抗战老兵杨发兴(中)。 田杨子芮 摄
“寻找抗战老兵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公益活动,我们尽可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寻找到老兵送去关爱。”田龙山告诉记者,2013年,他在跟妻子的爷爷聊天时听老人说“打过日本人”,便四处寻找资料帮老人佐证身份。通过与关爱抗战老兵网等平台联系,帮老人找回了抗战老兵的身份。
长阳作为抗战老兵较为集中的地区,老兵们生活得怎么样?晚年生活是否得到保障?田龙山萌生了找到这些老兵的想法。同年,长阳在线网联合关爱抗战老兵网等发起 “寻访抗战老兵 献上心中敬意”大型活动,启动对抗战老兵的常规资助,并保持跟进。
12年来,在当地政协、志愿者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寻访并帮十多位抗战老兵认证身份,开展了系统性、持续性的关爱工作。他们中有人曾参加抗战,身上至今留有弹片;有人曾冒着生命危险工作在情报战线;有人亲历宜昌保卫战,见证壮烈与光荣。
“老兵在风中,我们在路上。”这是田龙山常说的话,也是全市两级政协关爱抗战老兵的写照。曾凡茂、向大禄、李子仪、黄衍华等老兵的故事,通过政协和志愿者的记录传播,逐渐为公众所知。政协通过提案推动优抚政策落实,联合公益组织提供生活补助、医疗援助、慰问等,让这些抗战老兵在晚年感受到尊崇与温暖。
文史存证
纸上春秋传承民族记忆
“这里面,记载了很多宜昌的抗战故事。”8月26日,记者在市政协采访时,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陈华洲打开他珍藏多年的史料,向记者讲述那些泛黄的书页中所承载的民族记忆。
市政协多次组织专家赴各地采集史料,走访老兵后代,整理碑刻拓片。 《宜昌抗战史料汇编》《石牌保卫战亲历记》《民生公司与宜昌大撤退》等专题史料,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研究基础,也为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本土教材。
宜昌抗战史料汇编
据了解,宜昌市政协历届领导高度重视史料编纂工作,自1982年出版第一辑文史资料以来,目前已累计编辑出版文史资料50辑,2000余万字,其中涉及抗战的内容占据重要篇幅。这些资料不仅包括战役记录、人物传记、遗址考证,还涵盖了口述史、档案整理、照片图集等,构成了一套系统、权威、生动的地方抗战历史文库。
当然
历史不能仅仅停留在纸上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