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文登区:长山书院耕读修身促成长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2 18:23 2

摘要:“晨读千遍《大学》,夜思修身之道”——这个暑假,文登区米山镇长山书院以严格的国学修习和劳动实践,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场锤炼意志、涵养品格的成长之旅。长山书院坐落于米山镇长学山脚下,这里曾是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晚年讲学之地,相传郑玄在此注疏儒家经典时,常以“朝诵暮思”之

文化书院作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阵地,正以其独特的文化浸润力和实践育人功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晨读千遍《大学》,夜思修身之道”——这个暑假,文登区米山镇长山书院以严格的国学修习和劳动实践,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场锤炼意志、涵养品格的成长之旅。长山书院坐落于米山镇长学山脚下,这里曾是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晚年讲学之地,相传郑玄在此注疏儒家经典时,常以“朝诵暮思”之法教导弟子,奠定了后世书院“晨读夜诵”的传统。通过每日晨起锻炼、7小时经典诵读与田间劳作,孩子们不仅深化了对国学精髓的理解,更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自理的能力。

晨练修身:强健体魄磨砺坚强意志

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5点,随着清脆的哨声划破长山书院的宁静,孩子们迅速整装列队,开启一天的修身课程。晨跑、八段锦,每一项训练都严格规范。书院实行军事化管理,将内务整理纳入日常考核,培养孩子们“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良好习惯。42天的坚持,让许多原本赖床的孩子养成了生物钟,到点自然醒。“现在每天5点不锻炼,反而觉得浑身不舒服”。来自日照的小男孩付宝玉笑着说道。

经典诵读:千遍之功筑牢文化根基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早上8点,长山书院内已响起整齐的诵读声。30多个孩子身着统一服饰,手捧《大学》,开始每日必修的“读书千遍”课程。“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朗朗书声穿透晨曦,孩子们在反复吟诵中体悟经典深意。

“诵读不是简单背诵,而是通过千遍之功让圣贤之言融入血脉。”书院负责人郭锡林介绍,书院要求孩子们每日诵读《大学》7小时,确保他们不仅能熟记全文,更能理解“格物致知”“修身齐家”的深刻内涵。11岁的卢沁怡说:“刚开始觉得枯燥,但读到500遍后,自然而然就明白了‘诚意正心’的道理,现在每天不读反而不习惯。”

耕读结合:劳动实践锤炼自立品格

纸上得来终觉浅。午后,诵读暂歇,孩子们戴上草帽、拿起农具,走向书院的“知行农田”,参与翻地、除草、浇水等劳作。“跟小伙伴一起习劳,我才真正体会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以后我也要养成节约的好习惯。”9岁的杨坤帆坚定地说道。书院将“耕读传家”理念融入课程,孩子们亲手种植的蔬菜,由义工老师做成美味的餐食,从播种到餐桌,完整的劳动体验让孩子们真切体会到“自食其力”的成就感。

“孩子不仅背下了整本《大学》,更学会了专注、坚持和感恩。”活动结束当天,家长卢爸爸看着孩子写的《每日一记》,其中记录着从抗拒早起到自觉诵读的心路历程,心中满是感慨。许多家长反馈,经过42天的训练,孩子们明显增强了自律性和责任感。

从“书声”到“心声”,从“田间”到“心田”,长山书院依托郑玄讲学的历史底蕴,将经典诵读、礼仪教化、农耕体验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使得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孩子们身体力行的生活准则,也让“以文化人、以劳育德”的育人理念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培养新时代自强少年写下生动注脚。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