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二A股的放量调整让不少投资者惊出冷汗——沪指跌0.45%险守3858点,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重挫2.14%、2.85%,超4000只个股下跌,成交额激增至2.91万亿。市场为何突然变脸?周三还会继续下跌吗?结合最新数据和市场逻辑,我们从三个关键信号展开分析。
周二A股的放量调整让不少投资者惊出冷汗——沪指跌0.45%险守3858点,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重挫2.14%、2.85%,超4000只个股下跌,成交额激增至2.91万亿。市场为何突然变脸?周三还会继续下跌吗?结合最新数据和市场逻辑,我们从三个关键信号展开分析。
一、杠杆资金退潮:两融余额创历史峰值后的必然调整
今日市场的剧烈波动,与杠杆资金的集中撤离密切相关。截至9月1日,A股两融余额达到22969.91亿元,超过2015年的历史峰值。这种高杠杆状态下,市场对波动的敏感度显著提升。当科技股等热门板块出现调整时,杠杆资金的止损盘蜂拥而出,形成“下跌-平仓-加速下跌”的负反馈循环。
从资金流向看,早盘主力资金净流出超1300亿,其中东方财富、新易盛等科技龙头单日资金流出均超30亿。这种抛售并非简单的获利了结,而是杠杆资金被动减仓的结果。历史数据显示,两融余额突破2.2万亿后,市场往往进入高波动区间,2023年12月、2024年7月的两次调整均验证了这一规律。
二、技术面与资金面的双重压力
(一)关键支撑位争夺白热化
沪指盘中下探3828点,距离3834点的5日均线与10日均线粘合支撑位仅一步之遥。这一位置是8月以来的多次调整低点,若有效跌破,可能引发技术派资金的系统性止损。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沪指收盘勉强守住3858点,但深成指、创业板指均已失守5日均线,双创指数更是在60分钟级别形成MACD顶背离,短期技术面压力凸显。
(二)主力资金大调仓:从“炒概念”到“挖真金”
资金流向显示,市场正在经历结构性大调仓。银行板块全天净流入34.19亿,电力、石油加工板块分别流入10.12亿、4.01亿,而科技股主力资金净流出超500亿。这种切换反映出资金从高估值题材股向低估值红利板块的迁移。例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银行股逆势上涨,其市盈率仅5.8倍,市净率0.6倍,均处于历史低位,在市场恐慌时成为资金的“避风港”。
三、外围市场与汇率波动的叠加影响
(一)美股“9月魔咒”隐现
历史数据显示,9月是美股表现最差的月份之一,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月平均跌幅达1.1% 。当前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预期升温,但非农就业数据公布前的不确定性加剧了波动。昨夜美股三大股指期货全线下跌超0.5%,欧洲股市普遍跌超1%,这种外围环境对A股形成直接压制。
(二)汇率波动扰动市场情绪
美元指数今日超跌反弹0.62%,离岸人民币汇率连续三日调整,累计贬值超250个基点。尽管当前汇率波动幅度尚在可控范围内,但外资对汇率变化的敏感度较高。数据显示,北向资金今日净流出超80亿,主要集中在科技、新能源等外资重仓板块,这种资金外流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抛压。
周三走势展望:结构性机会与风险并存
(一)短期调整或延续,但空间有限
技术面看,双创指数、深成指等已进入调整通道,周三惯性下探的概率较大。若沪指跌破3834点关键支撑,可能下探3814点附近的年线支撑。但考虑到银行、电力等权重板块的护盘力量,以及2.9万亿的成交额显示市场活跃度仍在,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低。
(二)结构性机会显现
在调整中,部分板块的投资价值开始凸显:
1. 政策受益方向:工业母机、机器人等领域获得专项政策支持,相关板块今日逆势涨停。例如,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量产预期升温,带动减速器、汽车零部件板块活跃。
2. 低估值红利板块:银行、电力等板块的高股息特性在调整中更具吸引力。以银行为例,板块平均股息率超5%,显著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资金配置。
总结:震荡是蓄力,把握主线是关键
周二的调整本质上是市场在消化高杠杆和高估值压力,并非趋势逆转。对于投资者而言,需重点关注两大信号:一是3834点的技术支撑能否有效守住,二是银行、电力等权重板块的资金流入持续性。在操作上,建议采取“调仓不销户”策略,将资金从高位科技股转向政策支持的低位板块和低估值红利资产。记住,牛市中的调整往往是布局机会,而非恐慌离场的信号。
来源:小小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