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我父亲的遗愿,将这1万元‘特殊党费’交给党组织,也是他向党组织交的最后一笔党费。”近日,省人大机关离休干部、老党员崔璟璞的儿子崔伟,郑重地将一笔“特殊党费”交到省人大机关离退休干部三宿舍党支部书记刘本举手中。
三天前,他刚刚收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三天后,他走了,留下1万元“特殊党费”。
“按照我父亲的遗愿,将这1万元‘特殊党费’交给党组织,也是他向党组织交的最后一笔党费。”近日,省人大机关离休干部、老党员崔璟璞的儿子崔伟,郑重地将一笔“特殊党费”交到省人大机关离退休干部三宿舍党支部书记刘本举手中。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这笔“特殊党费”承载着崔璟璞——一位96岁抗战老同志、80年党龄老党员的信仰,完成了他最终的夙愿。
“示勇、岩、晶、伟四个儿女:我走后,不送花圈,不告知亲友,不向遗体告别,家里不设灵堂,不接受亲友吊唁;从我的离休费中,取出一万元交党费……”崔璟璞的遗嘱薄薄一张,但纸短情长,既饱含对亲人的挚爱和思念,更体现了一份至死不渝的初心。
“特殊党费”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特定历史时期或重大事件背景下,基于个人自愿原则交纳的超出常规党费标准的款项,其意义早已超越经济数字本身,它不仅是对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支持,更是党员政治忠诚的具象化表达。
一句誓言,一声承诺,一生践行。1944年,莱西南县进入抗日战争战略反攻阶段,在南海军分区的大力协助下,收复了大量日伪据点,为莱西南全部解放创造了条件。同年6月,崔璟璞参加革命工作,任中共莱西南县河套区委文书;1945年3月入党。后曾任中共莱西南县宣传部干事,新华社南海支社记者,山东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责任编辑等。
“父亲总是对自己、对子女要求极为严格,叮嘱我们做事要认真实在、多做有意义的事。”崔伟说,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和哥哥17岁时都选择了从军报国,两个姐姐也在当时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挥自己的光与热。
严格的父亲也有温情的一面。在崔伟记忆中,幼时父亲总是奔波在外、到处采访。“当时家里生活困难,有次他到寿光采访,伙食是两个窝窝头,他舍不得吃,想带回来给母亲和我们。但采访工作还有好几天,又怕窝窝头坏了,就用火烤干了、拿小手绢包起来带了回家。”直到后来,崔璟璞也依然保持着节俭朴素的生活习惯。
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崔璟璞时刻牢记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1979年他到省人大机关工作,1990年12月离休。“在信访处开展接访工作时,他总是特别热情、耐心,给老百姓倒杯水让他们坐下来慢慢说,这也成了后来接访的一个传统。”刘本举说,离休后,崔璟璞同志始终坚持学习,总结分享学习经验,是离退休干部里的“老模范”“老先进”。
在崔璟璞家中的墙上挂着一幅他创作的《西江月·八十抒怀》:“泥土草丛滚爬,枪林弹雨厮杀,历经多少艰辛路,迎来耄耋年华。更逢国泰盛世,万民齐颂中华,膝下儿孙多欢笑,莫把老夫乐煞。”这正是他忠诚、奋斗、乐观一生的写照。
“得知将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的消息,父亲说每天早上要多吃一个鸡蛋,争取好好活,一定等到看见纪念章的那天。”崔璟璞的女儿崔岩说。收到纪念章时,父亲十分激动,当时他正病重住院,眼睛已看不清东西,便伸出手一遍遍地细细抚摸。三天后,他走了,未留遗憾。
沧海横流,初心不改。这笔“特殊党费”,是崔璟璞用行动写下对党的最后誓言。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将继续激励一代又一代党员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1969年4月1日,崔璟璞(左一)在枣庄煤矿井下录音采访煤矿工人。(崔岩、崔伟供图)
记者:胡欣
编辑:王娜娜 李雅姝 孙云晓
审核:李宗彦
来源:山东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