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9日,长沙学院2025年秋季开学工作会议上,党委书记杨小云的讲话释放关键信号:全校将以“升大升博”为核心任务,全力推动“升大更名”取得决定性进展。这场会议明确了新学期三大重点——补齐办学短板、强化特色学科、引育高端人才,同时将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十五
新学期会议定调:长沙学院“升大更名”进入冲刺阶段
8月29日,长沙学院2025年秋季开学工作会议上,党委书记杨小云的讲话释放关键信号:全校将以“升大升博”为核心任务,全力推动“升大更名”取得决定性进展。这场会议明确了新学期三大重点——补齐办学短板、强化特色学科、引育高端人才,同时将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十五五”规划编制等工作纳入“升大”保障体系,目标直指“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值得注意的是,会议召开次日(8月30日),学校随即启动硕士研究生导师研修班,从师资建设层面为“升博”铺路,形成政策与执行的快速联动。
从专科到本科再到“大学”:五十年办学的跨越式成长
回溯长沙学院的发展轨迹,其办学源头可追溯至1970年的长沙市革委会师训班,历经长沙基础大学、长沙大学(专科)等阶段,2004年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并定名长沙学院。经过二十余年积淀,学校已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2025年招生数据显示,该校43个本科专业录取4490人,其中93.1%的生源超过所在省份特控线,生源质量的提升为“升大”奠定了生源基础。校长陈赤平在2024年曾强调,要通过第二批硕士学位点建设和特色学科强化,为“升大”筑牢学科根基。
19.6亿投资加持:“长沙文化科技大学”蓝图渐清晰
“升大更名”的具体方向在近期逐渐明朗。2025年1月,长沙市教育局首次提出“积极推动长沙文化科技大学建设”;8月27日,湖南省发改委公示的19.6亿元“校园整体提质升级项目”,直接将目标锁定为“长沙学院升格长沙文化科技大学”。有趣的是,这一规划与2020年长沙市“2025年前申请更名长沙大学”的文件形成呼应,显示“文化科技融合”已成为共识性特色。同日公布的科研成果更添底气:学校2025年获批1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76%,712万元资助金额创历史新高,从科研实力维度满足“升大”硬指标。
文化科技融合成核心标签:从实验室到学科体系的全面布局
“文化+科技”的特色定位贯穿学校近年发展。2025年4月,湖南省城市形象数字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落户该校,聚焦数字文化传播前沿领域;此前更有“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等项目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专项,2个项目获湖南省文旅资金支持,形成从科研到应用的完整链条。在硬件方面,学校已建成智能制造工程实训系统等10个教学实验室,东区宿舍项目新增5000个床位,加上19.6亿元升级计划,将全面弥补生均教学用房等历史短板。
按照《长沙学院“十四五”规划》,2025年该校将实现全日制在校生16500人(含硕士300人)的规模目标,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大学”设置要求。从政策推动到资金到位,从学科建设到校园升级,这场筹备多年的“升大”攻坚战,正迎来冲刺时刻。
来源:安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