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日,上海约182万名中小学生迎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各区各校通过形式多样的“开学第一课”开展红色教育,勉励学生铭记历史,开创未来,把强国之志化为报国之行的实际行动。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任朝霞)9月1日,上海约182万名中小学生迎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各区各校通过形式多样的“开学第一课”开展红色教育,勉励学生铭记历史,开创未来,把强国之志化为报国之行的实际行动。
在静安区,以“触摸抗战记忆 点亮爱国心灯”为主题的沉浸式“开学第一课”在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举行,闸北第一中心小学教师贠栋林在课堂上借助AI技术“复原”抗战将领谢晋元的抉择瞬间,“谢团长数字人”铿锵有力的声音引领同学们沉浸式感悟英雄的家国大义与忠诚担当。
建平张江实验中学的同学们在表演甲骨文广播操。学校供图
“四行仓库的砖墙会老去,但精神永远年轻。”静安区文物保护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朱润的话深深激发着学生的爱国情怀。
虹口区立足“文化三地”独特优势,用戏剧讲好红色故事。师生同台演绎的话剧《千里江山图》为“开学第一课”写下生动注脚,开启区域德美融合、多方协同的“大思政课”,让学生从历史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演绎者”,在角色塑造中感悟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实现红色基因的深度内化与自觉践行。
“这部话剧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行走的思政课’,它以情感共鸣打破传统教育边界,让思政教育从‘课堂’走进‘生活’。”虹口区教育局副局长李琰表示。
在浦东新区,以“何以中国,守护国宝”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在建平实验张江中学举行,来自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馆、岳飞纪念馆的专家老师带着珍贵的文物走进校园,与学生共同开启一堂开放的历史课。
国宝之光,文明传承。活动现场,学生从中国历史文物名录中精心挑选的100件国宝正式揭晓。接下来,建平实验张江中学、浦东新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万科实验小学等校的同学们将化身“国宝守护人”,以实际行动守护、传承、展示中华文明优秀成果。
“这堂课不仅在于让大家认识国宝、了解历史,更希望引导青少年树立文化自信 ,肩负起守护文化根脉的时代责任。”中国文字博物馆宣传教育部刘冰冰老师说。
作者:任朝霞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