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00G光模块开始吃肉,剑桥科技正在暴产能:谁在抢钱,谁在掉队?
800G光模块开始吃肉,剑桥科技正在暴产能:谁在抢钱,谁在掉队?
剑桥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收20.35亿,净利润1.21亿,扣非利润暴涨84%。
这不是简单的财报数字,这是800G光模块市场第一次大规模“吃肉”的现场直播。
谁在吃肉?
谁在喝汤?
谁在啃骨头?
答案藏在产能、客户、技术三条线里。
产能:200万台年化目标,不是吹牛,是抢客户
上海、嘉善、马来西亚三地同时扩产,目标直指200万台年化产能。
这个数字不是拍脑袋定的,是微软、思科这些大客户提前锁定的订单量。
800G光模块不是普通商品,是AI算力军备竞赛的“弹药”。
谁先扩出来,谁就能吃下明年的订单。
剑桥科技把马来西亚工厂产量干到97%增长,嘉善新工厂直接通过客户认证,这是在告诉竞争对手:别等了,等你们建好厂,肉早吃完了。
技术:1.6T样机已出,3nm DSP+硅光引擎,卡位下一代
800G还没完全普及,1.6T已经上路。
剑桥科技在2025 OFC现场演示的1.6T DR8模块,用的是3nm DSP芯片,功耗比上一代低30%。
更狠的是CPO(共封装光学)技术,直接把光引擎和芯片封装在一起,省掉传统光模块的PCB和连接器,成本砍半。
这不是技术炫技,是在告诉客户:下一代算力芯片一出,我的光模块已经准备好了。
现在不绑定,明年就被甩。
客户:微软思科订单翻倍,北美产能利用率拉满
微软、思科这些云巨头,2025年800G光模块订单量直接翻倍。
剑桥科技北美产能利用率100%,这不是巧合,是提前布局的结果。
云厂商的采购逻辑很简单:谁能稳定供货,谁就能进核心供应链。
剑桥科技把马来西亚工厂当“备份”,嘉善工厂当“主仓”,北美工厂当“前线”,三层保险直接把客户锁死。
其他厂商还在谈价格,剑桥科技已经谈交付周期了。
风险:客户集中+芯片卡脖子,肉香也带刺
微软思科订单占比超过60%,一旦砍单,利润直接腰斩。
更危险的是芯片,3nm DSP目前只有台积电能量产,剑桥科技没有自研能力,一旦被卡脖子,200万台产能就是200万台库存。
现在吃肉有多香,未来被卡脖子就有多疼。
对比:中际旭创还在扩100G,新易盛刚量产400G
当剑桥科技200万台800G产能落地时,中际旭创还在扩100G老产线,新易盛400G刚量产。
技术代差已经形成,客户订单已经锁定。
这不是简单的产能竞赛,是生死时速。
晚半年,就是晚一代。
结尾:200万台产能是护城河还是围城?读者觉得呢?
来源:洞里开心探神秘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