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父亲王志远,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县汤头镇的一个农村。当时家境比较殷实,算是不错。然而,日本鬼子入侵后,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老百姓的日子没有生活,只有苦难,堪比煎熬。在父亲少有的残存的文字中,我看到父亲是这样描写的:
父亲与抗战
王勇
1955年父亲王志远授衔照
我父亲是1944年参军入伍的。虽然只赶上抗战的一点“尾巴”,但父亲对抗战的认知以及有限的经历,让他对抗战记忆深刻。
父亲与母亲年轻时照片
父亲王志远,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县汤头镇的一个农村。当时家境比较殷实,算是不错。然而,日本鬼子入侵后,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老百姓的日子没有生活,只有苦难,堪比煎熬。在父亲少有的残存的文字中,我看到父亲是这样描写的:
有一年,黄河花园口大决堤,老百姓到处逃荒要饭。我的家乡来了很多灾民,他们手里拿着打狗棍,在住户门口喊着:大爷爷,大奶奶,给点吃的吧。甚是可怜!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小日本在中国统治了14年。城乡到处是日本鬼子。他们强迫人们说日本话,横行霸道。人们敢怒不敢言。中国人受尽欺负。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并以此缅怀父亲,作者书法作品: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也正是基于对日本鬼子的无比仇恨,父亲毅然决然参加了八路军。父亲是瞒着家人偷偷地跑出来的。因为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他知道要想参加八路军阻力有多大。
在莒临边有一支部队——莒中独立营(38军112师336团前身)。父亲成为独立营三连的一名战士。当时发给他一支套筒枪,5发子弹,有一发磨秃了头;还有两枚手榴弹,一身粗布军装和两副绑腿。由于敌人封锁,与家人失去联系。这一走,就是40多年(1983年父亲离休后才重返家乡)。
1944年11月,我6团(334团前身)、13团(335团前身)、莒中独立营(336团前身)等部,向敌人战略要点之一的莒县发起进攻时真实照片
所以,父亲曾感慨的对我们说过:
要想不受外国列强欺负,必须有强大的国防;这是我上过战场的切身感受;有了祖国,才有了母亲;有了党,才有奔头。要坚定不移地跟党走。这是我的信仰!父亲抗战虽然只是赶上个尾巴,没能有机会参加一些重大的战役战斗。且父亲是个极其不爱讲话的人,一般都是沉默地存在。但这两件不经意从他嘴里走漏出来的事,还是让我们感到他也有着一些抗战的惊险与传奇。
全家合影照
记得88岁父亲住院的时候,我们陪床。也许是太需要讲话了,父亲给我们聊起了他以前的一些经历,就讲到了这两件事。
一件是惊险。那是1944年的秋季。父亲随部队进行转移。夜里,风高月黑,伸手不见五指。父亲走着走着,忽然发现不对。原来他不知不觉走进了日本人的队伍里,吓出一身冷汗。幸好没慌,他压低头,一声不吭,随着队伍走了一会儿,趁没人注意溜了出去。惊险不?这不亚于从鬼关门上走了一回。一件是高兴。1945年4月,父亲在滨海军区二科学习测绘。8月的一天,随军区机关一起参加山东军区组织召开的英模代表大会,罗荣桓政委参加了大会。会上肖华主任作形势报告。刚讲了一部分,忽然接到电报。看完电报,肖华主任兴奋地宣布: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了!现场像炸了锅似的,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父亲说,他当时高兴极了。相关史料
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1945年8月,终于迎来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
8月10日凌晨,日本内阁会议最终通过了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决议。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读的“终战诏书”录音向日本全国播放,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投降书,宣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好消息接踵而来,山东解放区呈现一派沸腾景象。
1945年8月11日,一张红色的报纸传遍了山东根据地。单张整版套红的《大众日报》号外右侧赫然一道非同寻常的大字标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8月10日早晨,中共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收到了来自延安的加急电报:“日本发出乞求投降的照会。”入夜,又收到新华社延安急电:“日本政府接受无条件投降!”
11日正是《大众日报》的出报日,新报刚刚印完,按常规,下一期报纸要到13日,可消息两天后才见报就太晚了。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把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递出去,社长陈沂当即决定增出号外。报社工作人员放弃休息连夜赶印,刻字工人张伟东用木板刻制了拳头大小的行书“号外”二字和大标题字。清晨5点半钟,陈沂阅后签了大样,上机开印。
《大众日报》红色号外格外引人注目,主题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由“毛主席发表声明:由于苏联对日宣战抗战已到最后阶段”“苏联红军攻入伪‘满’”等相关报道组成。发行员立刻将号外分送附近的机关、部队、团体、学校,群众。《大众日报》号外带着油墨的芳香,传遍了山东根据地的四面八方,根据地一片欢腾,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民尽情欢呼胜利。
得到胜利消息的山东解放区人民喜笑颜开(山东省档案馆藏)
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军区在莒南县召开庆祝抗战胜利大会(山东省档案馆藏)
1945年8月15日《大众日报》
日本帝国主义接受波茨坦条约,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一特大消息刚刚传到重庆,《新华日报》立即行动,于1945年8月10日晚上10时加班赶印新华日报号外,特大字号的标题庄严厚重、醒目耀眼。
8月10日夜,设在重庆的《新华日报》出版号外,刊发令全国人民欢呼的简讯——《接受波茨坦宣言日本无条件投降》。号外上用大号黑体字写道:“美国新闻处8月10日旧金山电:日本已接受波茨坦宣言无条件投降!”将中国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14年而取得的重大胜利喜讯及时报道给全国人民。这张号外是当年我党主办的所有报纸中,最早向全国发布日军投降消息的报纸。
父亲荣获的部分勋章、纪念章等
父亲抗战的经历虽然短暂;但是经过这一年多枪林弹雨的面对与考验,让父亲在接下来的战争以及整个戎马倥偬的岁月里,变得更加从容与坚强,始终像一名老八路、老军人那样,不畏强敌,英勇顽强;执守信仰,一生为党。
继抗日战争后,父亲又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解放战争先后参加了攻打长春战斗,四战四平,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中南战役。抗美援朝先后参加了第一、二、三、四战役和阵地守备战。1953年参加38军归国代表团随团回国。经历过数次生死,遭受过无比艰难。一生血染,终身铿锵!
作者书法作品:英灵昭日月,驱虏壮山河。
【精彩留言】
安如意:1945年8月14日(编者注:时间可能不准确)上午山东军区正在开英模大会!当时肖华政委正说道“今年打败希特勒!明年打败日本鬼子”!此时一匹马飞奔而来!通信员一封电报送到主席台!会场一片宁静!停顿很长时间!肖华政委宣布日本投降!又停顿很久!大家不敢相信自己耳朵!接着是难以描述的场面!沸腾!欢呼!抱头大哭!人们涌到街上奔走相告!此照片就是当日从会场出来!那时十六岁已有五年抗战史的妈妈和她战友跳上卡车高喊日本鬼子投降啦!老百姓欢天喜地簇拥在车上车下!那个场景老妈至今历历在目!永生难忘!(卡车上左边第三)战地记者拍下了珍贵的一幕!
作者王勇:老妈妈记忆如此深刻,情节如此清晰,让人感同身受,厉害了!向老妈妈致敬!
安如意:我妈妈在后台,车文仪部长主持大会!
季爱民:向老前辈致敬!为我们的一一二师自豪!我爱38军!
静山:资料太珍贵,感谢编者这么用心!作者王勇
安如意:当时我妈妈他们负责主席台布置,并在后台准备肖华政委讲完话后,表演抗战节目,小战士激动兴奋急切的把电报送到主持大会车文仪部长(滨海军区宣传部长)手里,我妈他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一哄而上,车部长说了句日本投降了,后台一下喧闹起来,车部长说,你们谁也不许说话,然后走向主席台,把电报送给正在讲话的肖华政委。我妈妈讲的比我具体,现在讲起来依然激动不已。
陈昭军(战军):你父亲应该是临沂地区临沭县的,汤头就是临沭县的一个镇,当时临沭叫下庄。我家是临沭蛟龙的,我父亲是临沭蛟龙的,我们父辈都是同年参军,我父亲是老四团的。
关东汉子:致敬老前辈!
护航北京:我一个战友的父亲是山东人,入朝时就是336团副团长,后任团长,师长,付军长……是战斗英雄,刺杀六名鬼子!
来源:鲁冰花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