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两天刷到一篇文章,说某市物业协会正在招募--"网评员"。物业行业需要网评员了?这可真是闻所未闻的"新鲜事"。利益集团控制业主的小区还不算,还要控制业主的评论区?本着不信谣不传谣的原则,立刻到这家物业协会的官网去查证。
这两天刷到一篇文章,说某市物业协会正在招募--"网评员"。物业行业需要网评员了?这可真是闻所未闻的"新鲜事"。利益集团控制业主的小区还不算,还要控制业主的评论区?本着不信谣不传谣的原则,立刻到这家物业协会的官网去查证。
白纸黑字的通知赫然在目:就在2025年7月11日,该市物业管理协会(以下简称"物协")发布了一份红头文件《关于征集XX市物业管理行业网评员的通知》(X物协[2025]30号)。
通知写得挺"高大上","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提升舆情研判水平"、"传播行业正能量"、"维护行业良好形象"........
听起来冠冕堂皇,对吧?但读完之后,心里非但没豁亮起来,疑惑反而更多了:
1. "网评员"到底是何方神圣?
通知说了:要会员单位(也就是各大物业公司)推荐人员报名,或者个人自荐(也需要公司盖章同意)。核心职责包括:
舆情监控:盯紧各大平台的物业相关言论,找"正面"和"负面"信息。评论引导:针对行业的"重大政策、热点事件、不实信息、误解误读"进行"澄清、说明和引导"。宣传推广:转发、评论、撰写"正面宣传稿件"。等等!发现问题没有?这是让谁去做这些事?--物业公司的人!
2. 球员要兼职当裁判?这是什么操作?
物业公司本身就是物业服务的提供者和争议中的一方。让它们推荐甚至派出员工去当"网评员",来负责监控和"引导"涉及本行业的舆论?
目的是"维护行业良好形象",但这"形象"是谁的"形象"?是物业服务水平的真实反映?还是某些企业想要"粉饰太平",掩盖矛盾的"形象"?当涉及物业费纠纷、服务质量低下、公共收益不透明、暴力催收等真实存在的问题被曝光、被热议时,由物业公司"培养"出的网评员,会做出怎样的"澄清"和"引导"?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还是"捂盖子"、搅浑水?
怪不得最近这两个月评论区"热闹非凡"。除了正常的讨论,多了不少"IP显示为华中某省"的留言,那叫一个"阴阳怪气":动不动人身攻击、道德绑架,要么就是一水儿的"物业辛苦"、"业主不懂事"的统一腔调,更有甚者,直接发布那些在小区里忽悠业主的"物业标准化回复话术"。以前还纳闷儿这股子"味儿"从哪儿来,现在看到这份物协的"网评员招聘令",瞬间感觉找到根儿了!这所谓"网评员",不就是披着官方马甲的"职业水军"么?专门负责在舆论场歪曲事实、混淆视听、压制批评,侵犯公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
3. "物业协会"是个什么组织?
很多业主对"物业协会"可能没啥感觉,觉得就是个虚名。
物业协会,表面上是"行业自治组织",喊着"促进自律"、"健康发展"的口号。但它的组成单位是谁?--物业公司!只要交钱就能加入的"俱乐部",这就是一群物业公司"抱团取暖"、"抱团议价"、甚至"抱团对抗"业主和业委会的平台。
想想这两年的新闻,多少"物业协会"跳出来拉偏架?在业主维权时,它们常以"行业代表"身份出现,但立场明显偏向自家会员(物业公司),发表声明试图打压业主合理诉求,甚至指导如何"搞定"难缠的业委会。你见过物业协会站出来严厉处罚其会员公司的违规行为吗?你见过他们旗帜鲜明地维护业主公共收益吗?指望这样的组织"自律",无异于与虎谋皮!
物业行业积弊已深,"经验"全都用在如何最大化利润、如何最小化成本、如何应付业主上。凡是由行业协会把持话语权、试图"内部消化"问题的行当,有几个最终能健康发展的?球迷朋友们都懂,此处无需多言。
物业改革,最先该取消的不是物业企业,是物业协会!
物业公司服务好不好,业主才是唯一且最终的裁判。阳光是最好的杀毒剂。这几年频频"冲上热搜"的物业事件,虽然让行业一时难堪,但正是这股全民监督的浪潮,才真正推动着这个行业把"阴暗处"的问题晒到阳光下,倒逼改善。
而现在,这家物协搞出的这个"网评员制度",其本质就是构建一套官方认可的"舆论控制阀系统",试图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为物业公司筑起一座“牌坊”,屏蔽批评,美化问题。
物业行业要健康发展,第一步不是取消物业公司,而是要彻底取消这种只代表企业利益、阻碍有效监督、甚至企图操控舆论的"物业协会"!让业主的声音能够自由、响亮地发出来,让服务在阳光下被检验,才能催生出真正尊重市场规律、敬畏业主权益的物业服务。
来源:一招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