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日清晨,西海新闻记者兵分四路前往西宁市城东区十里铺小学、城中区水井巷小学、城西区五四小学和城北区小桥大街小学,带着全网粉丝重回小学校园,一探学校如何花式迎新生。
西海新闻记者 莫青
彩色拱门下,一年级的“小萌新”兴奋地跑向前方,家长们在止步区挥手告别,眼神中满是期待与不舍的复杂情绪。
9月1日清晨,西海新闻记者兵分四路前往西宁市城东区十里铺小学、城中区水井巷小学、城西区五四小学和城北区小桥大街小学,带着全网粉丝重回小学校园,一探学校如何花式迎新生。
入校仪式科技感十足
“这是我们今年精心设计的科技主题的迎新仪式,学校将中国科技力量元素搬进校园。大家看,这是首款国产大飞机C919的介绍;这是我国设计研发的天眼装置;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高年级的学生拿着设计好的科技欢迎牌等候在校门口。”西宁市小桥大街小学大队辅导员张丹阳说,今年学校以科技展示的形式迎接学生的到来。
小桥大街小学作为全国科学教育示范校,处处洋溢着科学的氛围。学生进门后,就会看到校园吉祥物“科科”,“科科”将各类科学小知识卡片发给同学们。“今年,我们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历史节点,制作了展板,分为‘薪火相传 少年担当’‘强国有我 筑梦启航’‘胜利时刻 正义必胜’等模块,学生进校门便可认真阅读,了解这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张丹阳说。
开学设计最别出心裁的是一份特殊的中国版图,版图上的填充全部由一年级“小萌新”萌版形象组成,萌版形象是用黏土捏制而成,有红军形象,也有宇航员形象,头像是一年级新生的照片,这份自我介绍既可爱又意义深刻。
“我们每个人都是祖国的一员,学好科学知识以后才能建设祖国。”拿着自己的萌版形象,一年级新生小涵说。
朱砂启智开笔礼
眉间那一点鲜红的朱砂,在初秋的阳光下格外醒目,西宁市水井巷小学以传统仪式迎接新生的到来。“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古训中,承载着教师对学子们“启智明理”的期望。
水井巷小学学校门口,校长亲自为学童点朱砂启智,老师们手把手教孩子们握笔、书写简单又意义深远的“人”字。“击鼓鸣志”环节,“小萌新”敲响一面大鼓,严肃又庄重。这一仪式不仅让学生体验了传统文化魅力,还能引导他们理解做人的道理,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开学仪式中,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老师们的巧思,帮助新生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开学第一周,我们安排了不同的传统文化活动,包括书法、剪纸等,让学生全方位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我们不仅要教孩子知识,还要教他们做人。”西宁市水井巷小学大队辅导员马莉说,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诚信、孝道等价值观,对学生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毽球翻飞 健康第一
五彩的毽球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学生们专注的目光随着毽球起落,欢笑声与计数声在操场上此起彼伏。这不是游戏时间,而是一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开学典礼上,西宁市五四小学邀请青海省毽球协会的老师走进校园,为学生们带来一场精彩的毽球表演。
毽球,这项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体育运动,在校园里迎来复兴。“这学期,学校将毽球纳入体育第一课的内容。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从最基本的踢毽球动作学起,逐步掌握盘踢、磕踢、拐踢等基本技术。”西宁市五四小学教导主任李娜说,全校学生都收到了开学礼物:毽子。
选择毽球作为开学第一课,有着深层次的健康考量。李娜表示,毽球运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和耐力,同时可以保护视力。这项运动要求眼睛跟随毽球的轨迹,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用眼疲劳。
红领巾解说员的精彩一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红领巾的由来吗?”在西宁市城东区十里铺小学,迎接新生的是红领巾讲解员。
“小主人”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为“小萌新”带来新学期的第一课。在位于十里铺小学的西宁市红领巾展馆中,讲解员们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用清脆响亮的声音向新生讲述红领巾的由来和意义,介绍校园文化、讲述红色故事。这支由少先队员组成的红领巾解说团,成为开学典礼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很自豪能够作为红领巾解说员迎接新同学。”红领巾解说员、六年级学生陈顺菲说,为了这次讲解,她暑假期间做了很多准备。“这是最有意义的开学第一课。通过红领巾解说,让孩子成为校园文化的传播者。看到戴着红领巾的优秀学生,孩子自然有了学习的榜样,立志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直播间有家长留言说。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直播在嘹亮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落下帷幕。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书声琅琅中,一颗颗爱祖国、爱家乡的种子正在萌芽。
本版图片均由西海新闻记者 祁晓军 摄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