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得不说,如若梅根没有成为英国王妃,她绝对是“网红”操盘手,毕竟这个女人不管是手段还是心理承受力,那是相当的强悍,而且最擅长的便是,知道如何利用话题,博得流量和关注,而她在其中获得的利益,超乎了想象。不过近期的她,似乎遇到了瓶颈,为何?
不得不说,如若梅根没有成为英国王妃,她绝对是“网红”操盘手,毕竟这个女人不管是手段还是心理承受力,那是相当的强悍,而且最擅长的便是,知道如何利用话题,博得流量和关注,而她在其中获得的利益,超乎了想象。不过近期的她,似乎遇到了瓶颈,为何?
哈里孤身返英,或许会遭王室冷遇,而她的情况也不太好,节目和商业版图都出现了问题,她的话题度也是持续下降,靠着这吃饭的她,流量告急,那不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恩爱秀了、节目也播了、王室的话题也不敢随意搬上台面。
能利用的只能是两个孩子了!阿奇和莉莉贝特的颜、基因,绝对是一款爆款话题,这不她开始用红发说事了!
背影与流量,这是她一场精心设计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话题,就在当地时间9月1日,梅根·马克尔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组照片,为她的网飞节目《爱你的梅根》第二季造势。画面中,6岁的阿奇和4岁的莉莉贝特背对镜头,红发如火焰般醒目,却始终未见真容。
这种“既要展示孩子存在,又拒绝完全公开”的姿态,立刻引发舆论哗然。网友嘲讽道:“既然要靠孩子博关注,何必故作矜持?”
表面看来,梅根似乎陷入了一种自我矛盾,她既想用王室血脉换取流量,又试图营造一种“保护隐私”的假象。而这种矛盾,恰恰暴露了她如今的窘境,除了消费子女,她手中已几乎无牌可打。
但实力呢?她要的流量有了、话题有了,还有了讨论度,更重要的是她期待的是,孩子的基因话题,可以再一次让王室舆论沦陷,她又可以博得版面,成为力压凯特的存在。
因为与她而言,红发基因与血脉,这是她与王室一场隐形的博弈,借着话题她又能诉说着自己的不满。孩子们的紅发。为何如此引人注目?事实上,红发不仅是遗传学的显性特征,更是一场无声的血脉宣言。哈里王子因红发,曾深陷身世争议,而如今阿奇和莉莉贝特更鲜艳的发色,反而成了王室基因的“铁证”。
它彻底击碎了早年关于“非裔血统,可能改变发色”的猜测,却也意外揭示了,梅根对自身非裔身份的微妙态度。
梅根曾多次强调自己的非裔身份,却在形象上刻意淡化这一特征,拉直卷发、淡化肤色,甚至子女,也未能继承她的卷发基因。这种对“非裔印记”的隐性抹除,与她高调反对王室“种族歧视”的立场,形成讽刺对比,但这个女人不外乎。
更耐人寻味的是,她曾声称“不愿孩子被头衔所累”,却在查尔斯继位后,迫不及待地称子女为“王子”“公主”。头衔于她,早已从“束缚”变成了“筹码”。
现在的梅根,可以说是无路可走?她的困境在于,试图脱离王室,却始终依赖王室光环,声称追求独立,却无法摆脱流量游戏的规则。网飞节目请不到一线明星,话题度被泰勒·斯威夫特的订婚新闻轻易碾压,唯有祭出“王室后代”这张牌,才能短暂唤醒公众的好奇心。
不过这种策略的可持续性,正急剧衰减。公众已厌倦了她反复横跳的故事,一边控诉王室压迫,一边利用王室身份。一边强调隐私尊严,一边主动曝光子女。她的故事逐渐从“反抗者传奇”,演变为“流量焦虑的荒诞剧”。
而红发孩童的背影,更像是一种隐喻,梅根与王室的关系,始终是一场极力的拉扯,她试图背对过去,却不得不依靠过去的影子换取未来。
孩子们每一个恰到好处的背影秀,都是梅根精心策划的结果,不过她或许忘记了,话题炒作得太多,终究还是被反噬,毕竟所有人都厌倦了她的虚伪和作妖,比起循规蹈矩、又知进退的凯特,她是真的让人人喜欢不起来。
打着王室的话题,控诉她的种种不公,并不是为了要一个结果,而是想着如何让自己成为话题“新秀”,这样的目的,如何会让王室重新接纳她呢?
其实梅根的困境,或许映射了更广泛的名人文化悖论,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即便是公爵夫人,也不得不将私人生活变为公共商品。而当她将孩子推向镜头前时,她真正贩卖的已不仅是王室秘辛,更是一种对自我身份的迷茫。
究竟是非裔代表、独立女性,还是王室的反叛者?或许,连她自己也无法回答。
来源:聊聊王室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