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宜宾市长宁县电商产业园,宜宾榆小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榆坐在办公桌前,她笔尖轻描,寥寥数笔间,几个手持萝卜干、糍粑的长发姑娘形象就跃然纸上。眼下,刘榆正忙着打磨新一批特色农产品包装样式。
8月,宜宾市长宁县电商产业园,宜宾榆小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榆坐在办公桌前,她笔尖轻描,寥寥数笔间,几个手持萝卜干、糍粑的长发姑娘形象就跃然纸上。眼下,刘榆正忙着打磨新一批特色农产品包装样式。
刘榆今年29岁,是土生土长的长宁人。近年来,她带领团队通过电商直播,将萝卜干、苕皮、粉条等20余种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24年,助力宜宾地方农副产品销售总产值突破1.2亿元,带动5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
返乡转型,扎根助农新赛道
走进榆小七公司成品间,靠墙的货架不算宽敞,萝卜干、苕皮、宜宾燃面、火锅粉等农特产却码得满满当当;隔壁分拣中心里,几名工作人员正手脚麻利地打包,将封装好的货品按区域分堆。
时间拉回2016年。从小喜欢画画的刘榆,从西华大学设计专业毕业后,和许多年轻人一样选择留在成都,积累设计经验。
三年后,随着娱乐直播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刘榆和丈夫敏锐捕捉到这股热潮,在成都打造起“榆小七”品牌做娱乐直播。那段时间,他们白天研究直播脚本,晚上守在镜头前和观众互动,慢慢摸透了直播运营门道,也攒下了一笔创业资金。
直到2023年,对家乡的牵挂让刘榆动了回来的心思。“回长宁后,纠结了好一阵子——是接着做熟门熟路的娱乐直播,还是试试新方向?”她说,真正让她下定决心,是一次走亲戚的经历。
“当时看到不少农户院子里堆着不少萝卜、青菜,都是自家种的,新鲜得很,可就是没销路。”刘榆说,看着那些好东西被“浪费”,心里不是滋味。刚好丈夫之前做过水果电商直播,有相关经验,一个念头就这样冒出来:不如用直播带货,把家乡好东西卖出去。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想得太简单了,走了不少弯路。”刘榆坦言,创业初期,团队照搬娱乐直播思路卖农特产,没摸透家乡农产特色,也没找准消费者需求,销量一直上不去,一天只能卖出几十单。
“那段时间压力特别大。”但刘榆没想着放弃,她带着团队沉下心来“补课”,白天跑田间地头、走访加工车间,摸清农特产“家底”;晚上泡在直播间了解消费者需求,最终锁定了关注健康饮食、偏爱地方特产的核心客群。
改变随即发生。随后,刘榆带着团队重新设计包装、优化产品组合,还让主播在直播间讲述农特产背后的种植、加工故事,让“宜宾味道”更有温度。
如今,“榆小七”长宁基地日均发货量稳定在1.5万单。曾经“藏在深闺”的山货,借着直播东风,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
抱团发展,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
在公司办公区墙上,张贴着十几张照片,格外显眼。有刘榆蹲在种植基地的田埂上,与农户交流的场景,还有她在加工车间讨论样品的画面。
“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家乡各方力量的支持。”刘榆坦言,创业初期最头疼的就是供应链不稳,当地统战部门了解后,带着团队考察生产流程、敲定产品标准,慢慢让货源供应稳定下来。
去年4月,刘榆加入长宁县网络代表人士联谊会,当选为副会长。“身份变了,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她笑着说,以前是把自己公司干好就行,现在总想着怎么带更多人一起干。
如今,榆小七团队一方面与20多家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保障货源品质与稳定供应;另一方面与本地电商企业携手,共同梳理产品卖点、设计线上销售方案,共享1.2万名签约主播资源,助力企业拓宽市场。
长宁县对电商产业的扶持,也让他们吃下了“定心丸”。今年当地建起了电商产业园,不仅为公司提供办公场地,还引进6家物流公司,提供配套支持,“现在发货更方便,物流成本也降低了30%。”
不仅如此,刘榆团队还与当地农户、农业企业共建2000亩原料基地,种植萝卜、青菜等作物,带动农户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
“接下来还要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进来。”刘榆透露,正琢磨着培育本土电商品牌,计划搭建一个培训体系,教农户、企业员工做电商,“我们希望把当地电商产业链做得更完善,让更多山货通过直播走出去,让更多人能靠着家乡的好东西致富。”
来源:同心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