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起源哪里,是由“会议决定”还是由“历史事实”决定呢?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2 15:14 1

摘要:这些会议没有遵循开放、透明的学术原则,反而试图通过“封闭会议室操作”重新定义黄梅戏的历史渊源,以捣浆糊、用平衡术的方式,瓜分黄梅戏历史地位和话语权。

黄梅戏起源哪里?是由“会议决定”还是由历史事实决定呢

原创 历史新览

2025年09月02日 06:1 广东

关于黄梅戏起源的学术共识正在被一些“闭门会议”所操控和扭曲,真正开放的学术讨论竟被关在了门外。

这些会议没有遵循开放、透明的学术原则,反而试图通过“封闭会议室操作”重新定义黄梅戏的历史渊源,以捣浆糊、用平衡术的方式,瓜分黄梅戏历史地位和话语权。

我们有必要阐明一些历史事实,就算被“做局”被“瓜分”也要倾诉出事实和观点。

一、黄梅戏起源黄梅的坚实证据链

关于黄梅戏的起源,民国版《宿松县志》 早已有明确记载:“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这一记载出自黄梅县的毗邻县——宿松县的县志,而非黄梅县的自说自话,其客观性和权威性不容置疑。

黄梅戏的早期形式“采茶调”在黄梅县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史料记载,在采茶季节,青年男女对唱山歌小调,形成了“黄梅采茶调”。清代乾隆年间学者别霁林在诗中生动描绘:“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采茶歌。”。

二、水患带来的文化迁徙

明末到晚清时期,黄梅戏进入“三打七唱”阶段,表演形式更加丰富。乾隆以后,由于湖北黄梅经常发大水,很多民间艺人去到了江西、安徽等地依靠卖唱为生,以小戏或者大戏的形式进行各地演出。

这一传播路径与黄梅县的地理环境和历史遭遇密切相关。黄梅县南部地区濒临长江和龙感湖,地势平缓,历史上水患频繁。据《黄梅县志》记载,自清代顺治二年(1645)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的300多年间,域内重大灾情约63起,其中水灾占六成,计38起。

黄梅戏随着逃荒的艺人流传到邻近的皖西南、赣东北、鄂东北等3省50多个县。在20世纪50年代,福建、江苏、吉林等地也成立了黄梅戏剧团,并整理出《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等36大本、72小出核心剧目,黄梅戏从此唱响全国。

三、黄梅戏超源黄梅的广泛认同

在学术研究领域,较早提出黄梅戏源自湖北看法的是安徽学者。如张紫《黄梅调的初步调查》称:“据我们初步调查研究,黄梅调是自鄂东地方发展而来的,其所以叫黄梅调,是由于它是从湖北黄梅戏演变而来之故。”

这一观点得到了后续一系列重要研究的支持。

王兆乾《黄梅戏音乐》(1957)。陆洪非《黄梅戏源流》(1985)。时白林《黄梅戏音乐概论》(1993)。王长安主编的《安徽戏剧通史》(2010)以及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编纂的《中国戏曲志·安徽卷》(1993)。《中国戏曲志·湖北卷》(1993)等均持此说。

专家研究表明,黄梅戏与赣南采茶戏在剧目形态和表演特点上存在明显差异。赣南采茶戏在1949年以前一直没有正本大戏,以两小、三小戏著称;而鄂东、皖西南的采茶戏传统剧目大小皆备,素有“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出”之说。

四、至今没有一个学者正式推翻国 家定论

近年来民间提出的“三省交界处说”和“安庆说”,都只是个人意见,并不是严肃学者以论文或专著形式,正式发表于省级以上报刊,因此它们并未构成一个新的学说,且缺乏扎实的历史文献和实物证据支持。这些理论大多建立在臆想而非证据基础上,如部分研究者认为黄梅戏来自安庆的“怀腔”,得名于黄梅季节的会演,这只是臆想而已。即使有学者实名发表论文提出新说,也要客观评估是否言之成理,如果有一定道理,也要评估是否构成一个学说。如果构成了一个学说,也要评估是否应该在国家层面作为一个边缘的参考性、补充性的学说亮出来。

黄梅季节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闷热潮湿,并非演戏的旺季。这种缺乏历史气候学依据的猜想,暴露了这些理论的随意性。

如果说黄梅戏源自安庆,那么需要解释它是如何传到湖北、江西演变成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武宁采茶戏、九江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赣东采茶戏的。这一点,迄今为止,罕有学者论及。

五、“封闭会议”多有不妥

某些“封闭式”会议,实为瓜分黄梅戏历史话语权的官僚会议,这种操作方式违背了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真正学术会议应该打开天窗说亮话,畅所欲言,而不是通过小圈子会议来操纵历史叙事。

这种操作背后反映的是文化资源争夺而非真学术关怀。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其起源地的“品牌效应”可能带来的文化资源和经济利益,驱动了一些地方和机构的历史篡改行为。

这些封闭会议的结果与开放、透明的学术研究形成的共识相矛盾。真正严谨的学者坚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而不会为了地方利益扭曲历史事实。

更大的社会负面形象不可低估,所得出的结论会难以服众,会造成社会和谐受损。

六、真正学术之道应是开放、透明,以证据为基础

关于黄梅戏起源的研究,应当回归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我们需要的是严谨的学术探讨,而不是“做局”会议的“瓜分”操作。

学术研究应该尊重历史证据和事实。黄梅戏的源头在湖北黄梅,发展壮大在安徽,这是基本的历史事实。两地应该放下争议,共享品牌,合力传承,方能让这朵艺术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得更加绚丽夺目。

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在挖掘文脉中需要的是严谨客观,在薪火相传中需要的是自信自强,在创新发展中需要的是开放借鉴。只有坚持开放透明、证据为基础的学术研究,才能让黄梅戏焕发出更加夺目的艺术光芒。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