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简称“港科大(广州)”,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由广州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设立的实施学历教育的、具有独立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简称“港科大(广州)”,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由广州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设立的实施学历教育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
2018年12月21日,香港科技大学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及广州大学签订三方协议,合作建设港科大(广州);2022年9月1日,学校正式开学。 2023年,学校将开始招收本科生,首批招收3个本科专业,分别为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占地面积约1669亩,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面积约716亩,二期工程用地面积约953亩;设置4个枢纽,涵盖15个学域(硕博士专业);有学生545人,教职员工456人。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各类教师203人。
校长:倪明选
倪明选(Lionel M. Ni),1951年12月13日生,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家,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校校长。
倪明选于1973年毕业于中国台湾大学电机工程系;1977年获得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1980年获得美国普渡大学电机工程博士学位;1981年—2002年任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1998年—2001年任美国CC&T技术公司执行长;2002年任职于香港科技大学;2002年—2008年任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系系主任;2008年当选为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2010年—2014年任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院长、校长特别助理;2015年—2019年任澳门大学学术副校长;2019年5月任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系讲座教授 ;2021年6月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校校长。
倪明选长期从事高性能体系结构、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技术、高速网络、操作系统、与无线传感网络研究。
党委书记:谷忠鹏
谷忠鹏,男,白族,1967年5月生,湖南桑植人,1993年6月参加工作,199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华中师范大学法学专业),法学硕士。 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党委书记。
副校长(教学):吴景深
吴景深,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专家,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副校长(教学)。
吴景深于1983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 [2];1987年被选送到德国汉堡工业大学深造;1989年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机械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联合培养;1995年获得悉尼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2007年被任命为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副院长,并在广州南沙创立工程材料及可靠性研究中心;2013年至2015年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院长、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特别助理;2014年至2016年担任西安交大—香港科大可持续发展联合学院创始院长;2017年至2018年创办香港科技大学综合系统与设计学部,并担任署理学部主任;2019年至2020年担任南方科技大学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创始院长和讲座教授;2020年担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副校长。
吴景深致力于高分子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功能特性、相界面特性、制备工艺和应用技术的前沿研究。
副校长(行政):庞鼎全
庞鼎全(PONG Ting-chuen),中国香港教育科研工作者,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副校长(行政),曾任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教授。其研究涵盖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及电子学习领域,拥有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庞鼎全1978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欧克莱尔分校数学及物理学士学位,1981年、1984年分别于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取得硕士及博士学位。1991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前,曾任明尼苏达大学副教授。历任香港科技大学署理首席副校长(2019年)、首席副校长资深顾问(2013-2021年)、学术副校长(2002-2010年)、工学院副院长(1999-2002年),并曾主持教资会支持的HKMOOC项目,推动港科大成为亚洲首间加入Coursera和edX的大学。2021年7月出任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行政),2024年率团访问爱尔兰推动国际教育合作。现任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研究评审工作小组及质素保证局委员。
署理副校长(研究)、系统枢纽院长:李世玮
李世玮教授于1992年获得美国普渡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博士学位,目前他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智能制造学域的讲座教授,同时担任系统枢纽院长。另外,他还兼任电子封装实验室主任和佛山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李教授的研究领域聚焦于微电子/光电子封装和增材制造的技术研发,科研项目涵盖晶圆级封装和异构集成、面向微系统封装的3D打印、面向半导体照明和超越照明的LED封装、以及无铅焊接工艺和焊点可靠性。
协理副校长(研究):伍楷舜
伍楷舜,男,汉族,1985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英国工程与技术学会会士、亚太人工智能学会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通感算交叉融合泛在物联网重点实验室主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研究),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特聘教授 。
伍楷舜于2011年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13年任深圳大学特聘教授 ,10月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0];2016年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1年4月入选爱思唯尔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2022年11月当选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
伍楷舜的研究方向为物联网、无线网络、无线通信、移动计算、普适计算、大数据、智慧医疗、工业物联网。
协理副校长(知识转移):熊辉
熊辉,男,汉族,1972年5月生,江西省南昌市人,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杰出教授(终身教授)、院长讲席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师讲席教授(客座)。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知识转移)、人工智能学域主任、人工智能前沿交叉科学实验室主任 ,2025年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
熊辉教授一直致力于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商务智能、互联网证券和信息安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担任《Nature npj | AI》主编。因在大数据/数据挖掘领域的突出成就和影响力,熊辉教授在2014年当选ACM杰出科学家 , 在2020年当选IEEE Fellow 与 AAAS Fellow,在2025年当选AAAI Fellow 。
协理副校长(协调及实验室安全):关继祖
关继祖教授是一位资深行政人员、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他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取得细菌学学士学位、职业卫生硕士学位、临床微生物学硕士学位,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
在任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之前,他曾在香港科技大学任职任教30多年,于1991年学校创立的时候便加入该校,并担任健康、安全及环境处的首任处长,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及环境健康的行政职务,带领团队建立了一套标准化、屡获殊荣的的环境、健康及安全管理系统。在教学方面,他是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部、海洋科学系的兼任教授,专攻风险管理、危害控制及预防感染技术,每年都为环境、机械、海洋科学等学习系的学生教授课程;在科研方面,他还带领研究生和博士生,对传染性生物气溶胶在室内环境中的传播和危害进行跨学科研究;关教授一直发挥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专长,与不同的教授展开科研合作,研究发明了各种危害控制技术,以应对包括非典型和新冠的疫情,并在疫情期间广泛应用于香港当地的学校、老人院以及公共交通中,以确保环境安全,减低感染风险。
协理副校长(本科招录):甄勇
甄勇教授目前担任大学的协理副校长,负责本科生招生和录取工作,同时担任第二书院的署理院长,为金融科技学域实践教授。他于2005年获得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先后担任澳门大学郑裕彤书院的创院副院长,蔡继有书院院长和社会科学院经济学教授。他还是北师港浸大早期创始人之一,创建了金融数学系、财务系和应用经济学系等,并成功地领导了本科招生工作。甄教授在跨国教育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他的专业领域涵盖金融、经济学和工商管理。
功能枢纽院长:温维佳
温维佳,男,1956年出生,重庆开州区人,凝聚态物理专家,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港科大(广州)功能枢纽署理院长,重庆大学物理学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后赴香港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历任该校物理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14年起任上海大学客座教授,2021年受聘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软物质物理、纳米电(磁)流变液、微流控制及光电子功能结构材料等。
温维佳在《自然材料》《物理评论快报》等期刊发表大量SCI论文,获多项美国专利及中国专利。2003年提出巨电流变(GER)概念并在《自然材料》发表成果,其研发的聚电流变液智能材料获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24年其团队孵化的通材科技有限公司获香港科大-越秀集团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总冠军。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及“终身影响力”榜单,担任软凝聚态物理及智能材料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信息枢纽院长:陈雷
陈雷,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计算机博士,现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院长,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讲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所所长,香港科技大学教育部/ MSRA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教授的研究兴趣包括人力机器学习,众包,区块链,图形数据分析,概率和不确定数据库以及时间序列数据库。
陈教授获得2020年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5年ACM SIGMOD时间检测奖,2022 VLDB最佳研究论文奖,2014 VLDB优秀示范奖。陈教授曾担任VLDB 2019 PC联合主席。目前,陈教授是IEEE TKDE的主编,他是长江讲座教授,基金委海外杰青,IEEE Fellow,ACM杰出科学家,和VLDB基金会的执行会员。
社会枢纽院长:齐晔
齐晔教授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讲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社会枢纽院长。
齐晔教授于1994年获得纽约州立大学环境科学与林业学院和锡拉丘斯环境科学博士学位。在加入香港科技大学之前,担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大众汽车”冠名讲席教授,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1995-1996年,在康奈尔大学理论中心任研究员。2001年任教育部与李嘉诚基金会“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先后执教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环境科学、政策与管理系,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以及全球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齐晔教授是全球公认的环境科学家和政策专家,领导了中国低碳发展的研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环境政策与治理、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应用。他在环境科学、政策与管理领域发表学术论文及著作200余篇(部),并合著著作《中国环境监管体制研究》、《中国低碳发展报告》以及相关英文著作十部。
首席工程师、卓越工程中心主任、实践教授、工会主席:苏权科
苏权科,男,籍贯陕西省岐山县,1962年5月出生,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教授、首席工程师、卓越工程中心主任 、工会主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公路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央电视台“2017年度科技创新人物”。1982年毕业于宝鸡师范学院(今宝鸡文理学院),1988年9月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今长安大学)桥梁与隧道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从事公路工程(路桥、隧道、交通工程)方面的工作。
2024年5月,荣获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师奖。2025年1月22日,当选“第四届中国建造匠心年度人物”。
来源:噼哩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