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刚泛出鱼肚白,汝城县大坪镇祝岭瑶族村水塘里“嘎嘎”声此起彼伏。祝建祥竹竿一挥,今年最后一批麻鸭扑棱落田,也扑开了非遗板鸭的秋收序曲。这项列入郴州市非遗的板鸭制作技艺,如今正以“党建领航、三长护航、产业远航”的三航模式,从老手艺驶向新市场,让昔日山沟变成共富样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唐聪 黄佩豪 郴州报道
天刚泛出鱼肚白,汝城县大坪镇祝岭瑶族村水塘里“嘎嘎”声此起彼伏。祝建祥竹竿一挥,今年最后一批麻鸭扑棱落田,也扑开了非遗板鸭的秋收序曲。这项列入郴州市非遗的板鸭制作技艺,如今正以“党建领航、三长护航、产业远航”的三航模式,从老手艺驶向新市场,让昔日山沟变成共富样板。
党建领航,乡村发展有了“主心骨”
“过去喊破嗓子没人应,如今支部一挥手,全村跟着走!”祝岭把这句话变成现实:驻村第一书记挂帅,党总支、后盾单位、党员邻长结成“1+1+X”雁阵,包组联户、挂图作战;制度上墙,三会一课、党费收缴、党员发展按月亮分,自选动作里,“军规行”进红色基地整队,“内部练”让支委轮番登台晒产业思路,“外出学”每季度带着问题跑沿海、进企业,回来连夜开屋场会把新招变施工图,党建与事务一条线穿到底,支部凝聚力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推力。
祝岭把“让村集体鼓口袋、让村民鼓钱包”写进村规,也写进每一次外出取经的行程表——镇、村干部、后盾单位“三支队伍”先后五赴浙江、江西,把别人的工厂当课堂,把人家的账本当教材。学成归来,两条赛道同时起跑:一条赛道升级老味道。两座板鸭专业合作社迅速挂牌,5000㎡多功能生产基地、1500只/日烘房、3块晒场、2处集中宰杀点相继落成,传统作坊摇身变成标准化“鸭工厂”,一只鸭从宰杀到成品缩短4小时,损耗率下降一成。另一条赛道种出新订单。中国中铁100万元资金落地,7800㎡连栋大棚、17000㎡单体棚在荒坡上一字排开,青菜、辣椒、瓜果按订单排期下种,直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棚里忙一天,村民口袋多一张百元大钞。
服务同步升温。党员把课堂搬到田头、晒场、家门口:防溺水、防火、调解纠纷随叫随到;80余次就学帮扶、困难慰问,30余件“微心愿”销号,10余条产业路、加固水池通水通车——干群之间的“连心桥”越压越实。驻村第一书记吴胜子获湖南省“担当作为好书记”。
“三长”护航,基层自治有了“主力军”
祝岭把45名党员、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装进“三长”雁阵——片长管片、组长管线、邻长包户,一张“大喇叭+电话+铁脚板”的立体网把政策、诉求、邻里事一网打尽。汛期时,祝岭瑶族村二组邻长黄常飞在巡逻时发现铁炉江江堤被冲毁,旁边高压电线杆基础冲空,有倒塌风险,他先按下“一键直报”——电话打给驻村领导,再拨通供电所。十分钟不到,技术员扛着仪器到场,片长黄军发的大喇叭也喊来了十多名党员群众。扛杆的扛杆、拉线的拉线,雨里奋战三小时,电线杆稳稳落地,电线重新归位,隐患彻底解除。此后每逢“三长”培训,黄常飞就站到台前,三句话还原那晚的雨声、喊声、脚步声——这段亲身经历成了祝岭最鲜活的“安全一课”。
“三长”最大的优势是“邻居身份”。他们把医保政策、防火须知编成顺口溜,进门就递上一张“明白纸”;谁家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邻长就手把手教缴费;谁家有矛盾,片长第一时间上门劝解。今年以来,“三长”跑出了80余次“微服务”、30余件诉求“秒回应”、20余起纠纷“零上交”的成绩单,村民遇事先找“三长”已成习惯。
“党支部+三长”握指成拳。支部牵头,“三长”发动,村民筹工筹劳,向上争资100余万元,新建餐厅、居家养老中心、综合功能广场、公共停车场;又通过“屋场会”动员群众自发拆除危旧房2.3万平方米,连续两年摘得“全县乡村振兴示范村”称号。如今,祝岭的公共事务从“干部独唱”变成“全村合唱”,自治活力看得见、摸得着。
产业远航,群众致富有了“主阵地”
古法新制,链条升级。祝岭板鸭仍循“凌晨宰杀、午间腌料、傍晚入炉”的老法子,却处处是新景:湖南农大食品科学院每月派专家驻点,检测盐度、PH值、风干曲线;5000㎡基地里恒温烘房替下竹篙晒坪;“支部+合作社+协会+农户”把老匠人收徒、大学生回村捆在一起,“加工在户、管理在社、销售在会”,一只麻鸭从稻田到成品按正规化标准生产,使板鸭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消费赋能,借势破圈。依托中铁企业的渠道优势,祝岭把直播间搬进晾晒棚:省内高校学生轮番上阵,抖音、朋友圈同步开播,统一冷链、统一包装、48小时直发。一年来线上销售额75万元,板鸭年产销突破12万羽、产值超千万元,带动180余农户户均增收2.4万元,村集体经济再进账5万元,真正“一鸭难求”。
沃野兴农,绿能涌动。板鸭带火的还有1200亩连片流转土地——“稻+稻”“稻+油”轮作稳粮,生姜、玉米错峰填档,500亩高标准农田成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村集体+合作社+种植大户签下用工协议,年均新增百余人就地务工,人均增收1.5万元;屋顶变身130kW光伏电站,7万元收益全归集体。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8.4万元,板鸭、光伏、果蔬“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让乡村振兴的航船越行越稳。
红帆稳舵、蓝桨齐挥、金带缠舸——党建、自治、产业三浪汇流,正把祝岭瑶族村这条昔日山坳小舟推向组织强、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共富长卷。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