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湖新语】从“爱国三问”到时代答卷:开学第一课如何唤醒青少年的爱国基因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3 11:13 1

摘要:“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1935年,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提出了这三个振聋发聩的问题。这著名的“爱国三问”穿透历史时空,从一个教育家的灵魂拷问,发展成为跨越时代的永恒之问,点燃了一代又一代师生的爱国斗志。

90年前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爱国三问”,正通过新时代的“开学第一课”,在无数青少年心中种下自强不息的种子。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1935年,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提出了这三个振聋发聩的问题。这著名的“爱国三问”穿透历史时空,从一个教育家的灵魂拷问,发展成为跨越时代的永恒之问,点燃了一代又一代师生的爱国斗志。

在2025年秋季邹平市台子镇中心小学的开学第一课上,孩子们用清脆而坚定的声音回应着这段历史:“是!”“爱!”“愿意!愿祖国繁荣富强!”

“爱国三问”提出于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却直指教育内核,穿越历史和时间,需要一代代人作答。张伯苓校长当年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的提问,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犹如一盏明灯,为迷茫的青年指明了方向。

在和平年代,“爱国三问”仍然是一个根本问题。如今的青少年“没有体验过民族生死存亡的苦难,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没有参加过艰难困苦的奋斗,人生阅历很有限”,更需要从开学第一课开始,让爱国主义扎根。

​​中国心是站稳中国立场、立志奉献国家,是坚持祖国和人民至上,把“人生小我”融进“国家大我”。全球著名计算机视觉专家朱松纯在2024年“开学第一课”中表示:“中国有机会成为世界科技的引领者,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机遇,希望同学们能够抓住这次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近年来,全国各地学校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看—说—做—行”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开展“接地气”的爱国主义教育。2024年9月,邹平市台子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开展了思想政治辅导员红色教育宣讲进校园活动。红色宣讲员走进台子镇初级中学及中心小学,为在校学生宣讲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等十大英模英雄事迹,为在校学生触摸历史记忆打开了一扇学习大门,鼓励青少年树立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

邹平市台子镇中心小学在2025年工作计划中明确表示,将紧紧围绕“黄河文化”创造性开展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提高其学习能力。学校计划利用校本教材,弘扬传承黄河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几千年的心血结晶,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深沉的民族智慧和无可限量的创造才能。

台子镇中心小学还将重视常态德育,提升学生文明素养。通过开展公德教育活动,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持续渗透并抓好国防、法制、禁毒、反邪、防诈、反欺凌教育等,使学生从小树立公德意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堂生动的“开学第一课”,能够在青少年内心深处播撒爱国的种子,在未来生根、发芽,成长为参天大树。但爱国主义教育不应仅限于开学第一课,而应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当孩子们在开学第一课上为英雄事迹动容、为国旗升起敬礼时,我们便见证了精神基因的苏醒——这既是告慰历史的方式,更是播种未来的行动。

来源:滨州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