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广智夺冠了,但脱口秀不需要争出个「大王」|内容生命力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3 11:18 1

摘要:当脱口秀行业从爆炸增长进入沉淀期,话题的广度、演员多元性、内容深度等都有了全面升级,行业开始悄然完成一场彻底的进化——从追求「炸场」的吐槽段子转向对社会和个体的幽默洞察,脱口秀节目也从制造明星、决出胜者转变为搭建不同表达者展示自我独特魅力舞台。

当脱口秀行业从爆炸增长进入沉淀期,话题的广度、演员多元性、内容深度等都有了全面升级,行业开始悄然完成一场彻底的进化——从追求「炸场」的吐槽段子转向对社会和个体的幽默洞察,脱口秀节目也从制造明星、决出胜者转变为搭建不同表达者展示自我独特魅力舞台。

作者 | 安 济

监制 | 张一童

「内容生命力」是《新声Pro》开启的一个新系列。在内容行业士气普遍低落的当下,从脱口秀、说唱到短视频、直播、AIGC等更多领域,我们试图找到那些充满活力的创作者,他们孜孜不倦地持续表达正在成为整个内容行业的生命力来源。

「这个夏天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广智夺冠吧。」脱口秀演员呼兰在《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以下简称《脱友2》)总决赛采访中说的这句话,唤起了观众对过去很多个有脱口秀的夏天的回忆。

这位大专学的是「汽车改装」的95后,从山东出走上海,从剧场搬桌椅板凳到五年前第一次登上脱口秀综艺节目的舞台,在行业的起落与脱口秀「明星」的纷扰中持续创作、沉淀,成为脱口秀的「里子」,终于捧起了属于他的奖杯。

这个夏天,广智的故事不是脱口秀唯一的故事。源于自我表达,堪称野生的创作动力组成了脱口秀的多元群像。在《脱友2》的舞台上,59组选手,有59种风格,代表着59组人生样本。他们的表达可以不成熟,但却足够有风格,有区分。

比成为第一名更重要的是守住自己的表达与风格,在总决赛播出前,总导演贾思皓对新声Pro坦言,《脱友2》不是「武林大会」,不是为了选出一个最厉害的人,在这里,「有人跑得快,有人跑得慢,但每个人都在成长。」

1.野生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开口方式

「我很多段子都是走路的时候想出来的,必须来回踱步,把自己代入场景中去。」李文这个此前从未看过脱口秀教材、国外专场只偶然看过两个的「野路子」演员,靠着对生活场景的敏锐捕捉,与导师相处的轶事,一路闯入了决赛圈。

他的创作方式极其「肉身化」:在走廊里边走边写,手势比划、表情变换,仿佛舞台上那个表演型人格提前进入了创作状态。「如果我坐在电脑前,把自己束缚着一动不动的话,我有点写不出来。」这种依赖灵感的创作方式显然不稳定,有时几天就能写出一个爆款段子,有时坐一下午却一字未出。

直到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他在凌晨四点给王梓晗发消息:「要是早点看到《单口喜剧进阶指南》就好了,感觉终于开门了!」对方回他:「兄弟,你这门开得也太晚了。」脱口秀创作并不像他在实验室做实验,有了实验数据就有创作素材,李文意识到要继续往前走,还是得学习一些专业的创作技法。

这个化学系毕业的研究生,做了七年实验,最终站在了脱口秀综艺决赛的舞台。他的决赛稿源自大学时代在社团新人赛的段子——关于室友打呼、男生澡堂唱歌的校园琐事。可能五年前的他也不会想到,这些稚嫩的素材历经五年打磨,竟成为他决赛的秘密武器。

锐锐同样野生,最初走上脱口秀的舞台源自一种「疗愈需求」。他个人认为,自己因外貌、身高等原因,经常感到自卑,在观众面前讲脱口秀,得到正向反馈,能极大程度缓解这种自卑。「在舞台上,大家能忽略掉所有外在,只看你的内容。」

他对生活中「不合逻辑」的行为极度敏感,这种敏感成为创作源泉。「比如坐扶梯到头的时候,这个人他完全不考虑后边有没有人,下了扶梯他就站在那停下。」说到这里,他的语气明显激动起来:「这个行为在我看来就非常愚蠢!」当「厌蠢症」这个词出现时,他如获至宝,终于为这种情绪找到了命名。

决赛录制前,锐锐对着电脑屏幕坐到天亮,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生理性的恶心感阵阵袭来,一想到决赛稿就反酸水。最终他选择跳上大巴去看大张伟的演唱会,成为决赛圈唯一一个去看演出的选手。「那两小时如果我坐在电脑前,可能还是一无所获。但我看了人生第一场演唱会,我记住了我是最棒的阳光彩虹小白马。」

尽管是「走野路子」杀出来的演员,但观众还是对他们的故事给予了热烈的回应,用手中的票支持着他们站到了决赛的舞台。毕竟脱口秀的魅力,从来不在技巧的完美,而在真实的动人。正如李文所说:「我不想让大家思考,只想让大家快乐5分钟。」这种粗糙却鲜活的表达,恰恰构成了脱口秀与观众之间最直接的桥梁。

2.多元共生:脱口秀的活力何来?

这些表达当然是有回音的。

锐锐收到过一条很长的私信,「那位网友说,ta和父亲关系不好,在父亲生命最后的阶段一直照顾他,算是弥补了遗憾。但最近几年ta状态特别不好,甚至想要轻生。看了我讲父亲的段子,还有我爸妈坐跷跷板的视频,ta说也许ta的父母也在某个地方开心地玩着跷跷板,ta决定晚几年再去见他们。 」

这或许能诠释脱口秀生态的活力来源——演员们身份各异,经历不同,题材得以持续拓宽,表达也随之覆盖更多人群和更细小的共鸣,观众的肯定和共鸣也反哺了创作者表达欲的集体释放。

同为新人,大刀的表演风格是此前国内脱口秀行业里少有的。在登上舞台之前,她在昆明的小剧场演出,观众很少,对她的表达方式也并没有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就连导演贾思皓第一次看她演出视频的前一分半,都没有看懂。

「但之后我觉得她非常有趣、有想法。」贾思皓飞往昆明,在线下看了一场她的演出,当晚就决定邀请她。王大刀也的确给了观众耳目一新的体验,在《脱友2》的舞台上确立了一种极具个人色彩的表演范式,将「性骚扰」等通常被回避的现实议题纳入喜剧讨论,通过个人经历的真诚讲述,既制造笑料,也叩问现实,成为一种难以被归类的舞台风格,构筑了一个既混乱又迷人的表演世界。

每个观众的审美不一样,注定会诞生不同类型的脱口秀演员。「有的人喜欢孙书恒那样细腻的,需要慢慢品的,有的人喜欢毛豆那样纯好笑的,喜欢现场能炸的。」《脱友2》内容统筹树苗表示,只有在选角时保持开放,不设风格门槛,才能让不同类型的创作者都能站在喜欢他们的观众面前。

慢吞吞地碎碎念的孙书恒,将生活里的窘迫和身体里的情绪一一拆解,对着观众絮絮叨叨也被接纳了;「时代有时代的节奏,我有我的节奏」的王小利,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炸场选手」,但她的精神世界还是吸引了一批深度共鸣的观众;「咱们worker有power」、把有关中专生的一切从头讲到尾,小奇打响了中专生讲脱口秀大杀四方的胜利。

作为脱口秀行业既能被观众叫上名字,又没有那么「火」的老演员,张骏今年也完成了一次蜕变。「广智是一类老演员,张骏和江梓浩是另一类,」《脱友2》真人秀统筹宋欣然分析,「给这些好像没有那么得志的老演员信心非常重要。他们在内容质量和台风上没有问题,缺的就是一些信心。」

「父权就像核辐射,每个人都受到影响」的表演,文本结构完整,现场节奏酣畅淋漓,呈现出和往年完全不同的放松状态。「我能感受到他很信任大家,」树苗观察发现,「有几个聊得来的朋友,那个环境让他很放松。」

除了演员的丰富和变化,一直陪伴脱口秀成长的观众可以发现,今年的脱口秀内容关注点也变得更加多元。早年的脱口秀话题高度同质化,地铁、租房、职场等话题的吐槽比较多,而随着脱口秀演员群体的不断丰富壮大,中专生的就业和处境,为守护粤语文化「抨击」吴彦祖教英语,月子中心跑路、女性困境、逃离原生家庭等,脱口秀的表达维度在逐渐拓宽。

这种内容上的百花齐放,不仅标志着脱口秀作为一种喜剧形式的成熟,更折射出当下社会多元声音的真实存在。它不再只是轻松调侃生活琐事,而是逐渐成为映照现实、传递思考的一面镜子。观众在笑声中听见彼此,演员在段子里书写时代——或许,这正是脱口秀除了娱乐之外,更加珍贵的意义所在。

3.节目「接住」演员,成为表达生态的承接者和放大器

当脱口秀表达的边界不断拓宽,演员的类型与风格越来越多样,线下那些生猛的内容变成线上的综艺节目,要迎接更大范围的观众的审视,这也对综艺节目如何保护创作者的生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演员大国手在节目中讨论女性议题时遭遇网络攻击,但节目组始终支持她:「如果你坚信这是值得讲的,我们就一起把它讲好。」虽然可能会引发争议,团队还是帮她尽量规避可能会被攻击的点,「如果婚女这个词确实给很多女生造成困扰,那这件事就是可以讲出来的。」这是一个不管是节目组还是大国手本人,都不后悔做出的决定。

「节目要接住演员。」导演贾思皓表示,要让所有演员相信,TA的风格是好的。「可能有些细节处理不到位,我们只是用经验帮助TA趋近完美,而不是改变TA。」编剧团队的配置也更多元:有的擅长加梗,有的擅长理逻辑、调结构,帮助演员将个人经历升华为更具共情力的作品。

同时,今年的《脱友2》弱化了竞技性,强化交流感。从「选大王」到「展示人」的赛制重构,这一季的赛程设计为温和的主题式进阶:「我是谁」「矛与盾之战」「交个朋友」等主题环节,旨在引出演员对脱口秀的理解与个人故事——刺激的竞技性往后退了一步,人物的故事走向了前台。

「我们希望观众记住人,而不只是段子。」真人秀逻辑贯穿始终。节目增加了大量VCR和后采内容,不再聚焦赛果预测,而是深入演员的成长背景、情绪波动与价值观表达。「脱口秀就是真人秀,」贾思皓直言,「我们要做的一切就是沿着TA 5分钟的内容往下做,用一切辅助手段完成人段合一。 」这种「被看到」的安全感,也极大激发了演员们的表达欲。

剪辑与舞美也在为人的表达服务。本季的舞台设计追求干净极简,舞台更聚焦演员本身了,观众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了。在后期剪辑上也避开了观众的反应镜头,避免小屏观看时产生跳戏心理。「我们取消了所有可能干扰表演的因素,」现场统筹亚亚解释,「大屏、动效、复杂的结构——全部取消。流媒体传播主要靠cut,我们节目也要尽量保证画面干净,聚焦表演。」

这些调整的背后,是对「表达权」的尊重与保护。节目组不追求「爆梗流量」,而是希望每段表演都能承载真实的情绪与思考。正如导演所说:「好的表达,一定是真诚的。」

总决赛彩排现场,所有演员念《给王好想的一封信》。此时已过午夜,大家却精神饱满。只合了两遍台,很多人就哭了。「那一刻我觉得他们真的是一群很好的朋友,」亚亚回忆道,「没有了镜头拍摄,就像朋友聚会一样,所以他们比正式录制时更投入,演员们的状态更放松。」

真挚的、不被束缚的勇气,被鼓励、被认可的表达,组成了《脱友2》的核心,59组演员,59种人生样本,每个都能找到自己的观众,每种声音都能找到回声的山谷。

节目之后,李文选择一边上班一边讲脱口秀。「这就是我的退路,」他笑着说,「上班上得不好,我就去讲脱口秀了,也是一种底气。」锐锐也逐渐走出决赛没发挥好的阴影,更觉得能在决赛舞台感谢一直以来支持他的观众还有推荐他走到台前的何广智,就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当脱口秀的比赛不再仅仅是为了比赛,脱口秀的未来,也就不在于谁最好笑,而在于还有多少人愿意走上舞台,讲述自己的生活;还有多少观众愿意坐在台下,倾听他人的故事。表达被接住,理解会发生,改变也会随之而来。

正如一位观众在社交媒体上写道:「终于理解为什么叫『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了。」和朋友们在一起,个体不再孤独,安全感随之诞生,表达也更加旺盛、多样,脱口秀这样一个新兴的文化形式的生命力,也才刚刚崭露头角。

来源:新声Pr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