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厉害,我是她哥。”全进华自信回应,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得意。
“妹妹是世界冠军,你也厉害啊!”岳云鹏笑着说。
“她厉害,我是她哥。”全进华自信回应,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得意。
结果——下一秒,淘汰!
综艺节目现场,评委刚尝了一口他辛苦烹制的“白切鸡”,眉头一皱:“太老了。”
全进华的脸一下就变了。他不是不服气,是压根不认这“嫩鸡审美”。直接当场开怼:“在我们那边,这种鸡才是上品!你那种嫩嫩的鸡,给我我都不吃!”
一句话,把现场气氛拉满,也把自己送上了热搜。
但谁能想到,这场“鸡战风波”背后,竟牵出了一个冠军家庭的真实生活。
全红婵,一跳成名,夺得东京奥运跳水金牌,年仅14岁,赢得全国掌声无数。
但在掌声背后,小村庄的泥土地,一家人的生活也悄悄改变。
全红婵的哥哥全进华,曾是家中顶梁柱,妹妹还在学跳水时,他早早辍学打工,做过厨师,扛过水泥,也喂过鸡鸭鹅。
妹妹红了,他回了老家广东湛江迈合村,开始在自家果园里养鸡,喂杂粮,搞直播。
有人说他是“网红哥”,也有人说他是“抱妹妹大腿的代表”。
可他心里清楚:“我不是靠她,我是在守着这个家。”
这次上节目,他没想当明星,只想用一盘“180天走地鸡”告诉大家——我们广东人,是怎么吃鸡的。
但观众只看到了“他是全红婵的哥哥”,没看到他曾为这个家流过的汗。
“太老了。”
“嚼不动。”
“没有童子鸡嫩。”
评委话音刚落,全进华的脸色明显难看了。他不是不服输,是觉得被误解了。
“180天走地鸡,一点饲料没喂,都是杂粮。皮脆肉紧,这是我们家乡的味道。你说它老,是你不懂。”他说话不算客气,但也不是空喊情绪。
这盘白切鸡,承载的不只是味道,是他对家乡的坚持。
但娱乐节目不是美食纪录片,评委也不是“广东味觉推广大使”。
观众要的是综艺效果,不是地域美食科普。于是,一句“太老了”就成了全进华被淘汰的“罪状”。
他当场回怼,也拉开了一场“南北口味大战”。
微博上,“白切鸡到底要不要嫩”这个话题冲上热搜。两广网友集体出动,力挺全进华:“你不懂广东鸡,不要装行家!”
但也有网友冷静分析:“好吃是主观的,你做节目,就得接受不同声音。不能一说不合口味就炸毛。”
说到底,这不是鸡的问题,是“输不起”的问题。
就在网友炸锅的时候,全红婵的爸爸全文茂,默默拿起手机,拍了一段视频。
镜头里,是全红婵的妈妈冯玲妹。
清晨六点,蹲在水龙头下洗脸刷牙,衣服不用洗衣机,是手洗。
喂鸡、喂鸭、喂鹅,摘茄子、炒菜、煮粥,一天的农活没停过。
早饭是咸鸭蛋配稀饭,两个素菜,朴素得让人心疼。
这就是全红婵妈妈的日常。
没有金牌加持的奢华,也没有“冠军之家”的光环。
她还是那个地里刨食的农村妇女,用最朴实的方式,告诉所有人:我们没“飘”。
而正因为太真实,反倒让人觉得——哥的那点脾气,太扎眼了。
这次事件,还有一个“受害者”——岳云鹏。
他本来是来吃饭的,没想到被全网围剿。
“岳云鹏不懂广东美食!”
“他根本就不配当评委!”
“换谢霆锋来,鸡都得拿第一!”
但岳云鹏也很无辜。他虽然是相声演员,但在节目里是主要评委,表达个人感受,就是他的工作。
而且,他也没说鸡做得差,只是表示“跟我们平时吃的不太一样”。
但就是这句话,成了导火索。
娱乐圈的“评委难”,从来都不是秘密。
谢霆锋点评严厉,被骂“毒舌”。
李诞打低分,被说“情商低”。
宁静当评委,直接怼选手:“你来干嘛的?”
娱乐节目想要效果,就注定有人要承担风险。而这一次,岳云鹏成了那块“挡刀的肉”。
一个人的成功,不代表全家都无敌。
全红婵是冠军,这是事实。
但她的成功,不该成为哥哥反怼评委的“护身符”。
就像岳云鹏说的那句话:“妹妹是世界冠军,不用比就赢;但你是她哥,不行。”
这话虽然调侃,却一针见血。
娱乐圈不是“亲属优待所”。你做菜,评委就要吃味道,不是看背景。
如果今天是一个普通人做了这道白切鸡,说不定观众还觉得他是“被埋没的民间高手”。
但一旦加上“全红婵哥哥”的标签,一切都变了味。
这也是很多明星家庭的难题——光环太亮,容易被反光刺眼。
全红婵妈妈洗衣、做饭、喂鸡鸭的样子,成了这次事件中最温暖的画面。
她没有说一句话,也没有为儿子辩解。
但她用行动告诉我们:不管外面怎么吵,我活得很踏实。
真正的冠军,不只是在跳台上飞翔的那一刻,更是在回归生活、脚踏实地的每一天。
而对于全红婵的哥哥来说,也许最该学习的,不是怎么做出一道完美的白切鸡,而是学会接受不同,理解别人,尊重评委,尊重舞台。
赢了,是本事;输了,是过程。
输得起,才是真正的男人。
来源:竹影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