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末,一则重磅政策搅动全国楼市——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2 02:31 2

摘要:首次明确“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这场由政府主导转向“居民自治+市场参与”的城市更新革命,正以浙江、上海、广州等地的实践为样本,重塑22万个老旧小区、超1亿居民的居住命运。

首次明确“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这场由政府主导转向“居民自治+市场参与”的城市更新革命,正以浙江、上海、广州等地的实践为样本,重塑22万个老旧小区、超1亿居民的居住命运。

从“推倒重建”到“自己动手”:政策转向背后的民生逻辑

过去三十年,“大拆大建”模式催生了无数暴富神话,却也埋下隐患:政府财政承压、房价虚高、社区关系撕裂。如今,城镇化率突破67%,人口增量放缓,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普遍进入“危房期”,传统棚改因资金压力与推高房价等问题被叫停。新政策直指核心矛盾——让居民成为改造主体,通过“自主决策、自主组织、自主出资、自主分配”实现居住品质升级。

以杭州浙工新村为例,这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548户居民自筹4.7亿元,将13幢危旧房改造成7幢11层电梯小高层,新增9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绿化率提升至25%。更关键的是,改造后房屋市值从3.5万元/平方米跃升至6万元/平方米,资产增值超80%。这种“自己花钱改自己房子”的模式,正在全国多点开花:广州花都区25户居民自筹800万元,9个月完成D级危房重建;厦门允许老旧小区增容20%,其中10%用于加装电梯和公共服务设施。

居民的算盘与政府的平衡术:增容争议下的实践突围

政策落地面临现实拷问:若不允许增容,居民缺乏改造动力;若允许增容,又易引发周边小区抗议。常州斜桥巷小区的“三原模式”(原址、原面积、原高度)虽保留了城市文脉,却因未提升容积率导致居住品质改善有限;而杭州、厦门等地允许适度增容的案例,则通过“10%公共服务+10%按套扩面”的分配规则,在改善民生与维护楼市稳定间找到平衡点。

资金筹措是另一大难题。浙工新村居民需按原面积每平方米1350元出资,扩面部分按市场价3.45万元/平方米购买,这对普通家庭而言压力不小。为此,多地探索创新方案:浙江对D级危房改造提供最高80%财政补贴,苏州允许提取公积金支付扩建费用,广州试点国企垫资、居民分期偿还。但核心仍在于调动居民积极性——北京某项目因1户拒签停滞2年,深圳则通过“95%签约+政府征收”破局。

老破小的逆袭:万亿市场下的居住革命

据住建部数据,2025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万个,1-7月已开工1.98万个。这场改造潮不仅关乎居住品质,更催生万亿级市场:电梯制造、适老化改造、装配式建筑等行业迎来风口,北京桦皮厂胡同采用装配式技术3个月完成改造的案例,已成为全国样板。

当推土机的轰鸣声渐远,居民手中的设计图纸正描绘着新的可能。从“等拆迁”到“自己改”,这场静悄悄的居住革命,正在让老破小重获新生。政策已铺路,实践在突破,剩下的,就看千万户家庭能否抓住这轮改善居住的黄金窗口期。

来源:房子的梦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