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可有些病,真不能等。”老张头一边翻着药盒子,一边念叨。他退休三年,原以为终于能安享晚年,谁知道老毛病又犯了——慢性肾病,像个老赖账的债主,说好不来了,却又偷偷摸摸回来找场子。
“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可有些病,真不能等。”老张头一边翻着药盒子,一边念叨。他退休三年,原以为终于能安享晚年,谁知道老毛病又犯了——慢性肾病,像个老赖账的债主,说好不来了,却又偷偷摸摸回来找场子。
医生说了,这病不能拖,有些药,得早用、得巧用、得稳用,就像田地里撒种,错过了时节,收成就难了。
肾病,就像是屋顶漏水,开始时只是一点点湿,等你肉眼能看到“渗水”,那漏点已经扩大成了窟窿。这时候再想补,费时费力还不一定补得住。
今天,就让我们从生活的角度,来聊聊肾病这点事儿,以及那些“早用早好”的药物和方法。
一、肾病不是“病来如山倒”,而是“水滴石穿”
很多人以为肾病是突如其来的,其实不然。慢性肾病,更像是悄悄潜伏在身体里的“温水煮青蛙”:血压慢慢升高了,尿里悄悄有了蛋白,脸色也渐渐变得“菜色”,可你日子照过,饭照吃,觉照睡,直到有一天,医生一拍桌子:“你这肾功能已经掉到三成了!”
你知道吗?我国成年人慢性肾病患病率高达10.8%,也就是说,每10个人里就有1个肾脏正在悄悄“闹罢工”,而其中90%的人,连自己得病都不知道!
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这些“老三样”就像是肾脏的“死对头”,天长日久地折磨它。而熬夜、乱吃保健品、暴饮暴食这些生活习惯,就像是往火上泼油。
二、药不是“灵丹妙药”,但有些药,真得提前用
“药不能乱吃”,这话没错。但“药也不能等着病重了再吃”,这句话更对。
在肾病的治疗中,有几类药物,用得早,能保住肾;用得晚,效果就大打折扣。
1. 会“护肾”的降压药:ACEI/ARB类
这两类药,很多人听都没听过,但一说“普利”“沙坦”类的降压药”,不少高血压患者恍然大悟。
这类药不仅能降压,还能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
意想不到的是:很多慢性肾病患者血压其实不高,但医生还是给他们开了这些药。这不是“胡乱用药”,而是“以退为进”——用降压药来“护肾”,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智慧。
2. 控制蛋白尿的“减压阀”:免疫抑制剂
像激素、环孢素、他克莫司这些名字,看起来“吓人”,但在某些类型的肾炎(比如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里,它们就是救命稻草。
越早用,越能控制病情,避免肾功能持续损害。
可惜的是,不少人因为“怕副作用”拖着不吃,结果病情反复,一拖再拖,最后肾穿刺都不敢做了。
三、生活里那些“偷偷伤肾”的习惯,你中了几个?
咱们不说大道理,就说生活——你是不是有这些习惯?
每天睡不到6小时,还说“睡觉是浪费生命”?一顿饭不吃咸的就没味儿,重口味成了标配?腰子、海参、鹿茸……补得比谁都猛?朋友送了点“偏方神药”,也不问出处就吃了?这些都是“慢性杀肾”行为。
你知道吗?《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我国居民平均盐摄入量为10.5克/天,远超世卫组织推荐的5克/天。长期高盐饮食,是导致高血压和肾病的“幕后黑手”。
四、不止是吃药:营养、心理、社会环境,都是“肾脏合伙人”
营养学的视角:吃对了,肾才不累
肾病患者就像是“负重前行”的人,吃多了,负担重;吃错了,雪上加霜。
低盐、低蛋白、优质蛋白(如鸡蛋清、牛奶、鱼)是关键。不要盲目吃素,也不能暴饮暴食。补钙、补铁、补维生素D,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你知道吗?蛋白质摄入过高,会导致代谢产物堆积,加重肾脏负担;但吃太少,又容易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下降。
心理学的视角:情绪一上头,肾脏也“上火”
人在压力大、焦虑、抑郁时,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肾血流减少,这些都会加速肾功能恶化。
建议每天至少30分钟的散步或冥想;多与亲朋沟通,不要独自承受病痛;寻求心理咨询不是“矫情”,是对自己负责。社会学的视角:文化、习俗、环境也会“左右肾命运”
在一些地区,“补肾”成了中年男人的“必修课”,什么鹿茸泡酒、海马炖汤,吃得比饭都精致。可肾脏不是“越补越好”,而是“补对才行”。
此外,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肾病知晓率、早诊率、早治率普遍偏低。这牵涉到信息传播、医疗可及性、健康教育等多方面。
五、真实案例:一个“咸鱼翻身”和一个“后悔莫及”的故事
案例一:老冯的“咸鱼翻身”
老冯,56岁,工厂退休职工,五年前被查出肾病三期。刚开始,他嫌“天天吃药太麻烦”,瞒着家人停药。半年后,病情迅速恶化,尿蛋白++++,肌酐飙升。
医生紧急调整方案,早早用上了ACEI和免疫抑制剂,配合低盐饮食和规律运动。
两年后复查,肾功能稳定,尿蛋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他笑着说:“现在我比没生病之前还规律,谁说老年人不能咸鱼翻身?”
案例二:小王的“后悔莫及”
小王,35岁,IT精英,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去年体检发现蛋白尿++,医生建议肾穿刺、早期干预。
他嫌麻烦,拖了半年才去医院。结果,已经发展到肾病五期,得靠透析维持。
他说:“我以为年轻能扛,没想到肾病不看年纪。现在想吃个烧烤,都得看血钾。”
六、“肾”活从来不是等出来的,是管出来的
很多人对肾病的误解,归根结底是对健康的“忽视式乐观”——总觉得自己还能扛,总觉得“等病来了再说”。但肾病不等人,它不是快刀斩乱麻,而是蚕食鲸吞、步步紧逼。
“有些药,就像雨伞,宁可晴天背着,也别等下雨了再买。”
“有些检查,就像体检报告单上的小红点,别等它变成大红叉才后悔。”
七、结语:你若护肾,肾定不负你
回头看看,肾病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拖、等、忍”。别让肾脏成为你健康的“最后一块短板”。
它,不声不响地工作;它,不求回报地过滤毒素;它,也会在你忽略它的时候,悄悄“罢工”。所以,请记住——有些药真的应该提前用,有些病真的不能等到加重再治。
下一次体检前,不妨问问自己:肾还好吗?
来源:全科医师阿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