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经历完生产的妈妈们,满心都是怀里软乎乎的宝宝,常常把自己的身体抛在脑后。可你知道吗?产后身体在慢慢 “归位” 的过程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反应,可能藏着需要重视的健康信号。尤其是下面这 3 个表现,别总觉得 “生完孩子都这样”,多留心才能少麻烦。
刚经历完生产的妈妈们,满心都是怀里软乎乎的宝宝,常常把自己的身体抛在脑后。可你知道吗?产后身体在慢慢 “归位” 的过程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反应,可能藏着需要重视的健康信号。尤其是下面这 3 个表现,别总觉得 “生完孩子都这样”,多留心才能少麻烦。
这3个表现,真不是“产后正常样”
产后偶尔腰酸、乏力很常见,但如果出现这 3 种情况,可别再用 “还没恢复好” 敷衍自己,最好多留意或问问医生。
肚子痛得越来越厉害,还发烧: 产后头两三天,每次给宝宝喂奶时,肚子会轻轻发紧、有点疼,这是子宫在努力缩小,一般疼一会儿就过去了,一天比一天轻。但要是疼得越来越狠,比如晚上想翻个身都得咬着牙,甚至疼到直不起腰,还突然发起烧来,那就得警惕了。
恶露突然变多,或老不干净: 产后会排出恶露,正常情况下,前几天量多一点,颜色鲜红,之后慢慢变少,颜色也会从浅红变成淡黄色,大概 4-6 周就会彻底干净。但如果出现这两种情况要注意:一是突然像来月经一样,量特别多,一小时就能把一片卫生巾湿透,甚至能看到小血块;二是都过了 6 周,恶露还没干净,或者停了几天又突然流很多。
乳房又红又肿还发烧: 产后喂奶时,乳房偶尔胀痛很常见,让宝宝多吸吸,或者用吸奶器把奶排空,一般就能缓解。但如果乳房突然变得又红又肿,摸上去还有硬疙瘩,疼得连衣服碰到都难受,还发起烧来(体温超过 38.5℃),那可能是得了乳腺炎。之前有位妈妈因为宝宝没吸空奶,第二天乳房就肿了,还烧到 39℃,以为硬扛就能好,结果疼得没法喂奶,最后还是去医院处理才缓解。其实这种情况及时处理,不仅能减轻疼痛,还能继续给宝宝喂奶。
产后别忘“42 天复查”,这些细节要注意
很多妈妈产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宝宝身上,觉得自己身体没不舒服,就把 42 天复查抛到了脑后。但其实,产后复查就像给身体做 “全面检修”,能及时发现很多自己没注意到的问题。
去复查时,除了医生会检查子宫恢复情况、伤口愈合情况(顺产侧切或剖腹产伤口)、乳房健康,还有血压、血糖等基础指标,妈妈们也可以提前把想问的问题记下来。比如喂奶时遇到的困惑,像奶量不够、宝宝总吐奶等;还有产后身体的小不适,比如偶尔漏尿、腰酸等,都可以跟医生说,医生会给出专业的建议。
另外,复查时最好让家人陪着一起去,既能帮忙照看宝宝,也能让家人一起听听医生的建议,更清楚怎么帮妈妈分担。有些妈妈觉得复查只是走个流程,其实真不是 —— 有位妈妈复查时,自己觉得子宫恢复得挺好,结果 B 超显示子宫还没缩回到正常大小,在医生指导下做了简单的恢复训练,很快就恢复正常了。所以,产后再忙,也一定要抽时间去复查。
产后情绪“小波动”别忽视,这样调节更轻松
提到产后恢复,很多人只关心肚子有没有变小、伤口好不好,却忽略了情绪的变化。其实,产后情绪好不好,不仅影响自己的心情,还会影响身体恢复。
产后因为激素变化,加上每天照顾宝宝睡不好觉,还要适应 “妈妈” 这个新身份,很多妈妈会变得特别敏感。比如有时候宝宝哭了,自己也跟着委屈想哭;或者明明想好好照顾宝宝,却总提不起精神。这时候别觉得自己 “矫情”,也别硬撑着不说。可以跟老公好好聊聊,比如让他晚上帮忙起来喂一次奶,或者周末帮忙带半天宝宝,让自己能好好睡一觉;也可以加个宝妈群,和其他妈妈聊聊带娃的日常,互相吐槽、互相打气,会发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些问题。
另外,每天给自己留一点 “专属时间” 也很重要。比如宝宝睡着后,泡一杯喜欢的茶,看一会儿轻松的短文;或者跟着视频做 10 分钟简单的拉伸运动,哪怕只是坐在沙发上发会儿呆,也能让紧绷的情绪放松下来。如果情绪低落的情况持续了两周以上,甚至影响到正常吃饭、睡觉,一定要及时跟家人说,或者去咨询医生,这不是软弱,而是对自己和宝宝负责的做法。
产后恢复是一个慢慢的过程,妈妈们不用着急,也不用对自己太苛刻。多留意身体发出的信号,按时去复查,好好调节自己的情绪,才能在照顾好宝宝的同时,也把自己照顾好。要知道,只有妈妈健康快乐,宝宝才能在爱的陪伴下更好地成长。
来源:妇科刘丹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