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越来越重,可能是子宫病变的“警告”!千万别不当回事

360影视 2024-11-27 11:04 4

摘要:有的人听说这个疾病或许来自一些猎奇的故事,比如每次来月经就流鼻血/咯血/胸痛,然后发现其实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些人可能身边就有案例,比如某个女同学一直腹痛和严重痛经,最后发现肚子里有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也有的人可能是自己痛经厉害,被朋友提醒去医院看看会不会是子宫

女性朋友们,你听说过子宫内膜异位症吗?

有的人听说这个疾病或许来自一些猎奇的故事,比如每次来月经就流鼻血/咯血/胸痛,然后发现其实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些人可能身边就有案例,比如某个女同学一直腹痛和严重痛经,最后发现肚子里有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也有的人可能是自己痛经厉害,被朋友提醒去医院看看会不会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了解得越多,越能认识到这个疾病的棘手之处。子宫内膜异位症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怎么发现和治疗呢?会复发吗?有办法预防吗?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课题。本文将尝试介绍这个疾病,希望能给有需要的人提供一点帮助。

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是生长在子宫腔内壁的膜结构。就好像人体表面的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一样,子宫内膜也分为功能层和基底层。基底层就像真皮一样位于底部,用于生产功能层。功能层就像表皮覆盖在子宫腔表面,每个月生长、增厚、发育腺体,还有细密的小血管从子宫肌层一路伸展,插入其中。

如果有胚胎着床,功能层内膜中的腺体、血管就能进一步支持胚胎生长。如果没有胚胎到来,功能层就会因为失去雌孕激素的支持而萎缩、剥脱,其中的小血管也随之断裂,由此形成的内膜碎片、出血和渗液混合起来排出体外,就是我们的月经。

然而,有时候子宫内膜会长在宫腔以外的位置,也就是“异位”,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就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雌孕激素作用于全身,异位的子宫内膜也会和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同步受到影响。所以每当月经来潮时,宫腔内的内膜会剥脱出血,异位子宫内膜也会同步出血。

如果异位灶在开放部位,比如鼻腔、肚脐,就会表现为和月经同步的出血和疼痛,如果异位灶出现在封闭部位,比如卵巢、子宫直肠陷凹、子宫表面、剖宫产手术疤痕部位等,就会导致隐性出血和不断加重的疼痛。这些隐性的出血因为无法顺利排出,会在日积月累下形成老化、粘稠的血性包块,颜色、质地形似融化的巧克力,所以也称为巧克力囊肿

除了疼痛和出血以外,不同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还会导致相应的特定并发症,比如盆腹腔的异位灶可能会导致下腹在经期外仍然持续疼痛、坠胀,反复出血刺激和异常炎症反应导致盆腔粘连、不孕症等;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导致尿频、尿急、尿痛等尿道刺激症状,并在经期加重;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导致腹泻、便秘、排便困难、肠道痉挛痛等;胸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导致胸痛、咯血,严重时可以导致反复发作的血气胸……

如你所见,子宫内膜异位症远不止痛经那么简单,不仅可以侵袭周围组织和其他器官,导致复杂的症状,还容易在治疗后反复发作,直到绝经后才能缓解。这种野蛮生长、难以根治的特性,以及它带给患者的痛苦折磨,让子宫内膜异位症还有个绰号叫做“不死的癌症”。

为什么会有子宫内膜异位症?

既然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么可怕,那它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有办法预防吗?

很遗憾,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未明确。

医学界有一些理论能部分解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最流行的理论是 1927 年 Sampson 提出的种植学说。该学说认为是宫腔内的子宫内膜漂流到其他部位并种植了下来,形成了内异症的病灶。一些病例也能验证这个理论,比如剖宫产或顺产的伤口上偶然会形成异位病灶,就是内膜漂出宫腔并种植在伤口导致的。卵巢、盆腔凹陷处最容易有病灶,符合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后播散种植的特征。那些发生在肺部、鼻腔等远处的病灶,也符合异常组织经血管或淋巴管播散的特征。

以此为依据,一些医学人士建议经期不要运动,至少不要剧烈运动,看起来也很合理……吗?或许未必。

权威期刊 BMJ(英国医学期刊)的医学团队针对这个问题作出的回应是:没有证据表明运动会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或月经逆行的风险,相反,运动可以通过降低雌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芳香酶活性等途径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

美国 CDC(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女性健康官网给出的观点也是经期可以锻炼。规律锻炼可以减轻经前期不适和痛经症状,一些轻体力锻炼(如行走)几乎没有风险,还能让经期感觉更好。

一些研究也发现规律锻炼,尤其是高强度锻炼可以显著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风险,一项流行病学研究中,经常进行高强度体育锻炼的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下降了 76%。

而回到种植学说这个理论,其实围经期的腹腔镜检查发现,90% 的女性都有经血逆行的现象,但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人。这意味着除了内膜的迁移之外,或许还有其他因素参与了病灶的形成,如基因突变、免疫功能改变、内分泌信号异常等。

另外,一些女性在青春期前、还未有月经时,就因为不明原因的盆腔痛被发现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没有来过月经,自然不会是经血逆流、内膜漂移种植导致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而更有可能是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在某些条件下转化成了类似子宫内膜的组织。

所以,即便有些理论看起来很合理,也仍然无法解释很多问题,这就使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成因至今尚未明晰,自然也难以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除了前文提到的锻炼外,还有一些研究发现了饮食、体脂分布、烟酒摄入等因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联,但这些因素能否为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帮助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如何发现自己有子宫内膜异位症

如果出现了典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比如身体其他部位和月经同时出现的异常出血,比如因为痛经不断加重、下腹疼痛、性生活疼痛等症状就医时,医生查体触摸到了附件和子宫后方的痛性结节,B 超发现了典型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等,又或者因为不孕症就医,需要进行腹腔镜检查时,比较容易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

那如果没有这些典型症状,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呢?很难。

虽然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 10% 的生育期女性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但真实的数据可能会更高。世界卫生组织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专题中提到,一些地区的公众和部分医务人员缺乏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早诊断、早治疗的意识,很多人都以为痛经、盆腔痛是必须忍耐的正常过程,因此耽误了及早就医和诊疗。

另一方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确诊本身也有很大的难点。《英国医学杂志》(BMJ)上一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综述中提到:很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症状多样,并没有典型特征。对于这些患者,唯一可靠的诊断方式是在腹腔镜中观察到子宫内膜异位沉积物并进行组织学证实。然而,25% 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完全没有症状,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盆腔痛、经量增加、月经淋漓不净等症状和很多其他疾病没有明显区别。

目前既缺乏除手术外比较可靠的诊断方法,也不可能为了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就将所有出现这些症状的人都送去做腹腔镜手术检查,那将会导致大量的过度治疗,让很多人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医生可以根据病史、查体、辅助检查等手段综合判断,诊断出一些症状不够典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但必然还存在大量隐匿的患者没被发现。

而作为没有医学背景的普通人,记住痛经不要硬扛就行了。如果痛经在加重、月经出血模式异常,或者性生活疼痛、非经期也有盆腔痛、肛门坠胀等不适,或者有其它任何让你觉得不对劲的地方,及早就医。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

目前尚没有彻底治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办法,所有的治疗手段主要都是为了控制或缓解症状。

对于有生育计划的人而言,需要进行生育力评估,必要时需要通过宫腹腔镜手术恢复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如果无法正常受孕,还需要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帮助受孕。

对于有生育意愿但暂时不打算怀孕的人而言,可以考虑进行生育力保存,冻存胚胎或成熟卵母细胞备用。

对于没有生育计划的人而言,治疗的目标主要是镇痛和预防疾病进展。镇痛药物可以选择布洛芬、萘普生等常见的、安全的止痛药,也可以选择激素类避孕药物、激素类节育环、皮埋制剂等抑制病灶发展。异位囊肿较小时可暂不处理,持续观察;较大时则考虑手术治疗。

所有确诊患者均需定期复查,一方面是长期随访确保疗效稳定可靠,能持续控制疼痛、预防复发;另一方面也是需要密切观察,万一病灶发生恶性病变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

现代医学发展至今,很容易让人对它产生过高的期望。医学也确实在日新月异地进步,各种新发现、新治疗手段层出不穷。然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现状却如同当头棒喝。一个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症状复杂而痛苦的疾病至今既无法明确病因,也做不到轻易确诊,更没法彻底根治。医学的发展其实还远未到大家所期待的境界。

不过,好在还有无数医学专业人士在为之努力钻研。而在有突破性的成果出现之前,我们普通人也可以选择对身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多一些重视和关爱。

参考文献

[1] https://www.bmj.com/rapid-response/2011/11/01/exercise-and-endometriosis

[2] https://www.womenshealth.gov/getting-active/physical-activity-menstrual-cycle

[3] Dhillon PK, Holt VL. Recre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endometrioma risk. Am J Epidemiol. 2003;158(2):156-164. doi:10.1093/aje/kwg122

[4] Halme J, Hammond MG, Hulka JF, Raj SG, Talbert LM. Retrograde menstruation in healthy women and in patients with endometriosis. Obstet Gynecol. 1984;64(2):151-154.

[5] Marsh EE, Laufer MR. Endometriosis in premenarcheal girls who do not have an associated obstructive anomaly. Fertil Steril. 2005;83(3):758-760. doi:10.1016/j.fertnstert.2004.08.025

[6] Missmer SA, Chavarro JE, Malspeis S,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dietary fat consumption and endometriosis risk. Hum Reprod. 2010;25(6):1528-1535. doi:10.1093/humrep/deq044

[7] Harris HR, Eke AC, Chavarro JE, Missmer SA. Fruit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endometriosis. Hum Reprod. 2018;33(4):715-727. doi:10.1093/humrep/dey014

[8] Shah DK, Correia KF, Vitonis AF, Missmer SA. Body size and endometriosis: results from 20 years of follow-up within the Nurses' Health Study II prospective cohort. Hum Reprod. 2013;28(7):1783-1792. doi:10.1093/humrep/det120

[9]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endometriosis

[10] 孔北华,马丁,段涛编.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妇产科学 第10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06.

[11] Hickey M, Ballard K, Farquhar C. Endometriosis. BMJ. 2014;348:g1752. Published 2014 Mar 19. doi:10.1136/bmj.g1752

来源:罗庄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