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特朗普爆猛料:以色列曾完全控制美国国会!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3 15:23 2

摘要:这位以口无遮拦著称的前总统并非首次发表类似观点,早在 2021 年他就曾哀叹美国犹太人 “不够爱以色列”,并暗示以色列对国会的影响力正在减弱。

以色列曾有着我见过的最强大的游说集团,甚至一度完全控制着美国国会。

2025 年 8 月 29 日,特朗普在接受专访时的这番言论像一颗炸弹投入美国政坛,瞬间引发轩然大波。

这位以口无遮拦著称的前总统并非首次发表类似观点,早在 2021 年他就曾哀叹美国犹太人 “不够爱以色列”,并暗示以色列对国会的影响力正在减弱。

而就在他发表此番言论的三天前,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刚刚公布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自 2023 年 10 月新一轮冲突爆发以来,以军的军事行动已导致 63557 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包括因饥饿和营养不良离世的 348 人,仅 9 月 1 日当天就有 9 名平民死于饥荒,其中 3 名是儿童。

当政治人物的惊人言论遇上加沙街头流淌的鲜血,美以之间那种被称为 “特殊关系” 的纽带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与审视。

01

要理解特朗普这番争议言论背后的复杂逻辑,我们需要回溯美以关系的历史经纬。

自 1967 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逐渐从美苏之间的 “两面下注” 转向对美国的 “一边倒” 政策,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 “战略桥头堡”。

这种特殊关系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数十年的军事合作、经济联系和意识形态共鸣之上。

数据显示,以色列是美国对外援助的最大受益国,仅特朗普执政时期就宣布在十年内向以色列提供约 380 亿美元的援助。

美国在以色列境内设有五处军事基地,储存着价值 5 亿美元的军火,内盖夫沙漠中的导弹预警雷达站更是成为美国监控从红海到地中海战略走廊的关键节点。

美以两国定期举行 “杜松眼镜蛇” 联合军演,美国不仅向以色列提供 F-35 战机和无人机技术,还帮助其研发了 “铁穹”“大卫投石器” 和 “箭” 式反导系统,构建起三层 “防火墙”。

这种深度绑定让以色列获得了军事上的绝对优势,也让美国得以通过这个 “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维护其在中东的霸权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游说集团的作用确实不容小觑。美国最大的亲以游说组织 AIPAC 虽然 2016 年的游说支出 360.2 万美元在华盛顿游说团体中仅排第 134 位,但其影响力却远超数字所显示的规模。

《时代》杂志曾报道,AIPAC 成员阿瑟科夫一人就负责对 14 名参议员和 65 名众议员进行游说工作。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犹太人的人口数量估计在 570 万到 1000 万之间,他们通过选举政治等方式对两党外交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斯海默和哈佛大学教授沃尔特在《以色列院外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中直言:美国的中东政策几乎完全由国内政治决定,特别是犹太院外集团的影响

这种影响力在国会投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2021 年 9 月,尽管有 11 名议员反对或弃权,众议院仍以 420 票赞成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为以色列 “铁穹” 系统追加 10 亿美元援助的法案。

02

特朗普所谓的 “控制” 或许言过其实,但游说集团对美国中东政策的深度影响确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2025 年的美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正在动摇美以关系的民意基础。马里兰大学 7 月 29 日至 8 月 7 日进行的民调显示,41% 的美国人认为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构成 “种族灭绝” 或 “类似种族灭绝的行为”,这一比例在民主党人中高达 67%。

更值得关注的是,仅有 22% 的受访者认为以色列的行动属于 “自卫权范围内的正当行动”,而持这一观点的民主党人仅占 7%。

民调还揭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趋势:同情巴勒斯坦人的美国民众 (28%) 首次超过了同情以色列者 (22%),在 18 至 34 岁的年轻群体中,这一差距更为悬殊 ——37% 同情巴勒斯坦,仅有 11% 倾向以色列。

即便是在传统上更支持以色列的共和党阵营内部,分歧也日益明显:52% 的年长共和党人更同情以色列,但年轻共和党人中持相同立场的仅占 24%。

这种代际差异和党派裂痕表明,美国社会对以色列政策的看法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加沙战争的惨烈现状无疑加剧了这种民意转向。

2025 年 8 月底,以色列对加沙南部一家医院的袭击造成 20 人死亡,其中包括 5 名记者,使得过去 22 个月中遇害的巴勒斯坦记者总数升至 189 人。而更令人痛心的是,饥荒正成为加沙平民的新威胁,截至 9 月初,已有 348 人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其中 127 名是儿童。

面对如此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美国的态度显得尤为关

数据显示,超过六成 (61%) 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经济和外交支持助长了该国的军事行动,这一观点跨越了党派界限 ——72% 的民主党人、57% 的共和党人和 63% 的独立派人士都表示认同。

年轻共和党人中,认为美国政策主要促进以色列利益的比例 (26%) 甚至超过了认为促进美国利益的比例 (24%)。

这种民意氛围下,特朗普关于 “以色列控制国会” 的言论虽然极端,却精准触碰了美国民众对政策被特殊利益集团操控的担忧。

03

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的言论与其实际政策主张之间存在明显矛盾。

就在他发表 “以色列曾控制国会” 言论的半年前,即 2025 年 2 月,他还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共同宣布,希望美国 “接管” 加沙地带并行使 “长期所有权”,甚至提议将加沙居民迁移到其他国家(详参:突发!多国集体"退群"!)。

这一提议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直言这等同于 “种族清洗”。沙特、埃及、土耳其等阿拉伯国家纷纷表态反对,美国民主党众议员塔利布更是直指这是 “公开呼吁实施种族清洗”。

"I can't believe we have to say this, but Palestinian people are not disposable."

这种看似矛盾的表现背后,或许正隐藏着特朗普的政治算计 —— 一方面通过夸张的 “控制” 论迎合对现状不满的选民,另一方面继续向以色列示好以争取保守派支持。

正如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分析的那样,特朗普的表态 “还是为了给以色列送一个‘安全礼包’”,目的是 “防止哈马斯卷土重来,配合以色列彻底剿灭哈马斯的目标”。

04

特朗普的这种双面策略折射出美以关系当前面临的深层困境。

虽然 2021 年 “铁穹” 援助法案仍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但 11 名议员的反对或弃权已经发出了明确信号。正如特朗普所言,“直到大约十年前,以色列实际上拥有美国国会,而如今几乎是相反的”,这种转变虽然被他夸大,但确实反映了美国政治中亲以阵营面临的松动。

回望历史,美以关系从来不是单向的 “控制” 与被 “控制”,而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复杂互动。美国通过支持以色列获得了战略支点和意识形态盟友,以色列则通过美国的援助和政治支持确保了安全和发展空间。

但加沙战争的持续升级和美国国内民意的转变,正在给这种关系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当 41% 的美国人认为以色列的行动接近 “种族灭绝”,当超过六成民众认为美国的支持助长了冲突,当年轻一代无论党派都更同情巴勒斯坦,美以关系的 “特殊” 性恐怕难以再维系过去那种模式。

未来的美以关系会走向何方?是特朗普承诺的更紧密绑定,还是顺应民意的政策调整?以色列对加沙的军事行动还能得到美国多少支持?这些问题不仅关乎两国的战略布局,更关乎加沙地带数十万平民的生死存亡。

当我们看到加沙每死亡 1000 人就有 16 名儿童死于饥饿的数据,当我们听到特朗普那句 “以色列曾控制国会” 的惊人之语,或许更应该思考的是:

在 21 世纪的今天,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究竟应该服务于少数集团的利益,还是大多数民众的良知?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文末留言探讨。

来源:Mike外贸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