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德国的科学家利用“基因剪刀”CRISPR-Cas9技术, 让蜘蛛吐出了红色荧光蛛丝! 这波操作可不只是为了好看,还能刷新你对“超级材料”的认知!
蜘蛛能吐出红色荧光蛛丝,这事儿你敢信吗?
图源:pinterest 改制
最近,德国的科学家 利用“基因剪刀”CRISPR-Cas9技术 , 让蜘蛛吐出了红色荧光蛛丝! 这波操作可不只是为了好看,还能刷新你对“超级材料”的认知!
能吐红色荧光蛛丝的转基因蜘蛛 (温室希蛛) | 图源:德国拜罗伊特大学
科学家为啥盯上蜘蛛丝来“动刀子”呢?因为它——实在太强了!
自然界的“生物钢丝”,
能有多强?
别看挂在墙角的蜘蛛丝比头发丝还细、一扫就断,其实它是材料界低调的“王者”。
细细的蜘蛛丝被放置在人类头发上 | 图源:medium
如果把蛛丝纺成和其他常见材料一样粗细,那它在 强度 、 韧性 和 弹性 这三大性能上几乎可以吊打一众材料。
蛛丝的单位重量抗拉强度大约是 1.4 GPa,跟高级合金钢 (0.45-2 GPa) 差不多,虽然比不上凯夫拉纤维 (3 GPa,能用来做防弹衣的那种) ,但它有着钢铁和凯夫拉纤维都无法媲美的韧性和弹性。
蛛网能承托远超自身重量的水滴 | 图源:pinterest
数据显示:蜘蛛丝的 断裂能 (断裂需要的能量) 高达160 MJ/m³,是凯夫拉纤维 (约50 MJ/m³) 的三倍以上!不仅能 拉伸到原长的 1.4 倍 不断裂,遇水还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
难怪蛛网能把高速飞行的小虫子拦截——因为它就像一张“生物弹簧床”。
图源:jamesriverpestsolutions
蛛丝可以 被自然降解 ,具有 对人体友好的生物相容性 。 众多的优点,让科学家们盯上了它,想通过基因编辑把它打造成未来的超级纤维,用在纺织、医用和军用等多个领域。
基因剪刀如何
在蛛丝DNA中动刀?
德国科学家团队使用的 CRISPR-Cas9 技术,堪称 纳米级别的“分子手术刀” ,如今已经成为分子细胞生物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基因编辑工具之一。
它能在蜘蛛的DNA里精准“动刀”,通过改造特定基因,赋予蛛丝人类想要的新特性。
要让这把“剪刀”精准命中目标,得靠另一位“队友”——引导 RNA 来指路。在这套系统中, 引导RNA 就像一支“勘探小分队”,能精准识别目标基因的位置。
Cas9 蛋白相当于“爆破队”,能在定位处精准切割靶标基因。
而细胞自带的同源重组机制就像是“施工队”,会把被插入的新基因修补进缺口,从而完成整个基因编辑过程。
在断口处,贴上正确的基因 | 图源:pansci
研究团队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将 水母绿色荧光蛋白 (GFP)或 珊瑚红色荧光蛋白 (DsRed)基因精准嵌入到了大腹园蛛拖丝蛋白基因2(MaSp2)中的特定序列处,培育出 世界首批表达红色荧光蛛丝蛋白的转基因蜘蛛 ,这也是人类首次成功将 CRISPR-Cas9 基因编辑工具应用于蜘蛛。
“基因剪刀”不仅让蜘蛛吐出彩色丝,还 赋予蛛丝更多“超能力” ,有望在材料、医疗和军工等领域引发革命。
基因改造除了变色
还赋予蛛丝哪些可能性?
医疗领域
利用蛛丝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经改造的蛛丝可以作为手术缝合线使用,不仅高强度 (承重是传统羊肠线的5倍) 、可降解,还具备抗菌特性,能降低术后感染率。 加入对湿度敏感的蛋白,还能遇水自动收缩,变身“智能缝合线” 。
图源:Allexxandar/Shutterstock.com
也可作为 神经再生导管 引导神经细胞定向生长 (已有动物实验成功修复3厘米的神经缺损) 。如果再增加“导电性能”,还能传递电刺激,促进 神经元修复 。
材料领域
利用蛛丝可降解的特点,可以将蛛丝制备成海洋友好型渔网,不仅强度超越尼龙网,还能在被遗弃后6个月内完全降解。 加上荧光标记后,这种渔网还能实现 精准追踪 ,方便回收 。
废弃渔网常常成为海洋生物的“死亡陷阱” | 图源:蓝湾生态环境公益服务中心
凭借蛛丝“弹性好”和“遇水恢复形状”的特点,还可以制成机械弹簧和智能形状记忆元件。比如, 通过编辑弹性蛋白序列,就能造出拉一下能弹回原状的超弹“生物橡皮筋” (回弹率超过95%) 。
军工领域
蛛丝比钢强、比羽轻,非常适合做 超轻隐形防 弹 衣 。同等防护级别下,重量比凯夫拉防弹衣减轻40%。 通过插入蚕丝蛋白模块,还能让蛛丝强度提升40% 。
一件由马达加斯加金球蛛丝制成的披风,在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特博物馆展出 | 图源:sofrep
从实验室走向现实,
蛛丝的未来还有多远?
蜘蛛丝虽然集各种优点于一身,产量却让人头疼。
蜘蛛不像蚕那么好管理 (可以密集化养殖,乖乖吐丝) ,它们是出了名的 “独居动物” ,具有极强的领地意识。一旦聚集密度太高,就容易“内卷”——不是打架就是吃掉同伴,因此 无法通过规模化养殖获取蛛丝 。
雄蜘蛛为避免被吃,将一只情敌裹起来送给雌蛛 | 图源: Conall McCaughey
尽管蛛丝研究前景广阔,但要实现量产,还需突破量产瓶颈、 结构难以复刻 、 伦理规范 等问题。
目前科研团队正尝试组合基因剪辑和合成生物学技术—— 将编辑后的蛛丝基因转入光合细菌,利用太阳能规模化生产,同时探索3D生物打印复杂丝蛋白结构 。
期待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让蛛丝在材料、工业、军事等领域大放异彩。
来源:金钱猎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