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二季度狂买49亿股,重点布局银行电信板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3 16:26 1

摘要: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完毕,保险资金二季度投资布局清晰浮现。Wind数据显示,险资二季度大幅加仓49.24亿股,总持仓达到926.99亿股,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完毕,保险资金二季度投资布局清晰浮现。Wind数据显示,险资二季度大幅加仓49.24亿股,总持仓达到926.99亿股,创下历史新高。

2025年二季度,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已超36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投向股票的资金余额为3.07万亿元,上半年净增加额达6406亿元,占比从去年二季度末的6.74%提升至8.47%。

这一数据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险资加大对权益市场的配置,已经成为明显趋势。

01 持仓概况:银行股占主导地位

二季度末,保险公司共重仓了731只股票,相比一季度末加仓了49.24亿股。除了对中国人寿、平安银行的战略持股外,险资重仓股数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银行、通信和交通基础设施领域。

民生银行、浦发银行被保险公司重仓的总股数均超过了50亿股。中国联通、京沪高铁、浙商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金地集团、招商银行及中国电信等股票也被险资重仓,重仓总股数均超10亿股。

从行业分布看,险资重点聚焦于非银金融、银行、通信、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公用事业等板块。非银金融、银行、通信三个行业的持仓市值排名前三。

02 新进与增持:174只个股新入围

截至二季度末,有174只个股成为保险公司新重仓的个股。杭州银行、中国银行、上海医药、北京文化、苏农银行等新重仓个股被保险公司持仓的总股数均超1亿股。

杭州银行是险资新进个股中持股市值最大的,达到55.45亿元。自4月7日由于关税博弈导致的大跌以来,杭州银行股价已从低点反弹超10%。

增持方面,险资二季度集中加仓了221只个股,主要加仓中信银行、京沪高铁、华菱钢铁、中国电信、中国建筑等多只个股,单季度加仓股数均超1亿股。

03 减持动向:116只个股遭减仓

在加仓的同时,险资也对部分个股进行了减持。截至2025年8月30日,已披露中报的上市公司中,相比一季度末,二季度险资减持116只个股。

其中对6只个股减持比例超过50%,分别为瑞玛精密、华锦股份、五洲交通、地素时尚、玉禾田、中国稀土。

减持幅度最大的瑞玛精密,减持比例达-77.42%。这种调仓换股显示了险资在不断优化投资组合,撤离前期涨幅较大或基本面有所变化的个股。

04 险资偏爱高股息资产

险资近年来明显加大了对权益市场的配置,尤其青睐高股息、低波动的红利股。

这一偏好有其内在逻辑。在长端利率下行背景下,红利策略能够为险资带来稳定的股息现金流,补偿利息现金流的收益下滑压力。

从银保协同角度来说,险资投资银行股,若能向所持股银行派驻董事或监事,可将该投资以长期股权投资计量,银行股价波动不会对利润表产生影响。

此外,从新会计准则的角度而言,高股息股票计入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滑利润表的波动,符合险资稳定报表的需求。

05 政策推动险资入市

今年险资在权益市场的布局受到政策明显推动。2025年1月,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

《方案》明确了险资入市的硬指标,提出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 用于投资A股。

同时,《方案》对大型机构的经营指标设置了全新的长周期考核体系,引导国有保险公司调整投资策略,直接增强了险资入市意愿。

06 三大运营商成新宠

二季度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电信运营商成为险资布局的重点。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在内的三大运营商,全部成为险资的“座上宾”。

中国人寿二季度持有中国联通31.9亿股,持仓市值高达170.4亿元,位居险资持仓金额第四大个股。

中国人寿还在二季度大幅增持中国电信,总共加仓2.05亿股,累计持有11亿股,截至二季度末的持仓市值为85亿元。

07 千亿险资私募动向曝光

随着上市公司中报出炉,险资“长钱”投资业绩及部分持仓浮出水面。新华保险半年报披露了鸿鹄基金的部分经营情况。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鸿鹄志远(上海)私募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总资产达到571.12亿元,净资产556.84亿元,其中综合收益总额为56.84亿元。

目前鸿鹄基金一期位列伊利股份、陕西煤业、中国电信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二季度末对这3家公司的持股市值合计达120.4亿元。

08 投资者能否“抄作业”?

面对险资的大手笔布局,许多投资者关心能否“抄作业”。专家表示,险资的投资动向确实具有参考价值,但直接复制可能并不适合所有投资者。

险资作为长期机构投资者,其投资周期较长,不太在意短期波动。而个人投资者往往更关注短期收益,两者投资目标存在差异。

险资投资考虑因素包括税收优化、银保协同效应等机构特有因素,这些是个人投资者无法复制的。

个人投资者可以关注险资的投资理念和方向,如对高股息资产的配置和对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关注,但不能盲目跟风。

险资二季度的大幅加仓,既是政策引导的结果,也是市场估值吸引力的体现。

随着长期资金入市比例提升,险资将成为资本市场持续稳定的重要资金来源。个人投资者可以参考险资的配置思路,但更需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做出合理决策。

投资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理解大资金背后的逻辑,并将其转化为适合自己的策略。

综合36氪、金融界、证券时报网等

来源:广景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