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上海抗战的烽火前线,虹口土地上的八字桥、山阴路、虹口公园、汇山码头、提篮桥监狱等地标,曾亲历无数浴血时刻。今日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本区发布“虹口区抗战地图”,将这些承载抗战记忆的历史地标串珠成线,引领公众回望烽火岁月、
作为上海抗战的烽火前线,虹口土地上的八字桥、山阴路、虹口公园、汇山码头、提篮桥监狱等地标,曾亲历无数浴血时刻。今日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本区发布“虹口区抗战地图”,将这些承载抗战记忆的历史地标串珠成线,引领公众回望烽火岁月、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本次虹口共推出“持久卓越的抗战之路”“超越国籍的抗战之路”“没有硝烟的抗战之路”“万众一心的抗战之路”四张抗战地图,通过挖掘16个红色地标,呈现其点位信息、背后故事及选取理由,多维度展现虹口土地上发生的抗战故事。
“持久卓越的抗战之路”首站聚焦今水电路同心路口的 “八字桥”。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此打响第一次淞沪抗战第一枪;1937年“八·一三”事变时,中国军队再次在此与日军展开激烈交火。“八字桥”完整记录了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历史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双重纪念意义。
在“超越国籍的抗战之路”上,诸多地标讲述着跨越国界的抗敌故事。其中“鲁迅公园的梅亭”因韩国义士尹奉吉的义举而载入史册。1932年4月29日,他在此投掷炸弹,炸毙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白川义则。这座小小的亭子,见证了亚洲被压迫民族联合抗敌的壮举。
“没有硝烟的抗战之路”诉说了知识分子“以笔为枪、以身报国”的双重战斗,“木刻讲习会旧址”正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20 世纪30年代,在鲁迅的大力倡导与推动下,借鉴近代西方创作版画的新兴木刻在“木刻讲习会旧址”(今长春路319号)落地生根。这种艺术形式不仅易于制作、便于传播,更能直击人心、开启民智。最终,新兴木刻以星火燎原之势从上海走向全国,成为动员民众、鼓舞抗战士气的重要力量。
“万众一心的抗战之路”诠释了全民族抗战的磅礴力量,“继光中学校史馆”承载着这段热血记忆。校史馆内存放了许多学校前身 “麦伦中学”的文献档案。麦伦中学师生自发组织救护队、宣传队,多人投笔从戎,是当时青少年投身救亡的缩影。
当人们循着地图行走于虹口,可触可感的鲜活记忆迎面而来。接下来,虹口将围绕“虹口抗战地图”开展专题宣讲等活动,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来源:上海虹口官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