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这芋头田亩产稳定在4000斤以上,商品芋合格率达95%!”一位广东湛江的芋农满脸喜悦地说。立秋已过,霜降将至,正是芋头生长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抓好水、肥、土管理,你的芋田也能迎来大丰收!
金秋时节,芋头地里弥漫着丰收的气息,那些个大饱满、口感粉糯的芋头,可不是凭空长出来的。
“我这芋头田亩产稳定在4000斤以上,商品芋合格率达95%!”一位广东湛江的芋农满脸喜悦地说。立秋已过,霜降将至,正是芋头生长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抓好水、肥、土管理,你的芋田也能迎来大丰收!
芋头品质好,关键在三点
芋头是我国常见的粮食兼蔬菜作物,地下球茎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但种过芋头的人都知道,想要品质好、产量高,可不是随便种下就能行的。
许多种植户都反映自家芋头产量低、品相不好,经济效益不高。其实,只要掌握好水、肥、土这三个关键因素,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浇水有讲究,过多过少都不行
芋头喜湿润,但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要求不同。立秋后,芋头进入块茎膨大期,需水量大,要及时浇水,但切记不能积水。
传统垄沟泡水栽培模式下,软腐病发生率常年高达30%以上。现在推广的“芋头旱栽早熟栽培技术”采用滴灌替代漫灌,全生育期垄沟不积水,不仅能实现节水50%,还能减少病害发生。
“以前泡水栽培要天天守着排水,现在滴灌系统精准控水土,病害少了,人力成本降了一半!”一位基地负责人感慨道。
施肥要科学,时节用量是关键
芋头需肥量较大,应遵循“前期轻施、中期重施、后期补施”的原则。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复合肥。
在芋头膨大期,要猛灌高钾复合肥。科研实测数据显示,旱栽芋头单株重量较传统模式增加20%,且块茎均匀度更高。
底肥中添加生物钙肥后,芋头肉质紧实度提升,切开可见槟榔纹密布,香气物质含量增加15%,口感呈现“香、粉、糯”的复合型风味。
8月后,要停止施肥,让芋头自然成熟。在芋头膨大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膨大素和磷酸二氢钾,能促进芋头膨大,提高产量。
培土有讲究,三次培土不能少
培土是芋头种植的重要管理环节。在球茎形成期要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将土壤培在植株基部,厚度约10-15厘米,这样能促进球茎发育,防止芋头外露变绿。
有经验的芋农总结出了“三次培土法”:头茬苗出土30天,得用细土轻轻盖,护根还不压苗。到了六月膨大期,培土得加到10厘米,把养分全“锁”给母芋。八月末再补最后一次土,防着芋头晒裂皮,能多增重不少。
培土不仅能促进球茎发育,还能防止芋头外露变绿,影响品质。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芋头形状整齐、色泽一致,而有些则参差不齐的原因。
细节决定成败,这些要点要牢记
芋头种植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首先,芋头忌重茬,选择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块是基础。播前深翻40厘米以上,为芋头球茎的膨大打下坚实基础。
叶子别留太多。芋头的叶子大,很多人以为长得多就是长得好。其实叶子太多,会把养分都耗光。最后块茎长得小不说,还容易生病。块茎膨大期,要学会控叶。一般只留三四片健康叶,其他剪掉。
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芋头易发生疫病、软腐病、蚜虫等病虫害。要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叶、病株。
走进芋头田,一位老农撩开层层叠叠的芋叶,指着地下说:“看看这垄土,松软湿润,下面肯定藏着大芋头!”
他随手扒开一层土,露出拳头大小的芋头,表皮光滑,带着些许泥土的气息。“这样的芋头,蒸熟后香气扑鼻,口感粉糯,在市场上能卖个好价钱。”
金秋时节,芋头地里弥漫着丰收的气息,那些个大饱满、口感粉糯的芋头,可不是凭空长出来的。
来源:稻香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