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动物咬伤孩子,我们怎么办?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3 20:44 1

摘要:​近日,11岁男孩东东在外出丢垃圾时被家犬咬伤臀部、双侧大腿后部、腘窝、伴头痛而入住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普儿二科,被确诊为多发性动物(犬)咬伤。经过普儿二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护理6天后,东东无头痛,破损处皮肤基本结痂,顺利出院。医务人员提醒,儿童防范意外伤害意

​近日,11岁男孩东东在外出丢垃圾时被家犬咬伤臀部、双侧大腿后部、腘窝、伴头痛而入住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普儿二科,被确诊为多发性动物(犬)咬伤。经过普儿二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护理6天后,东东无头痛,破损处皮肤基本结痂,顺利出院。医务人员提醒,儿童防范意外伤害意识较弱,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伤害出现时自救能力差,家长应了解意外伤害出现后的处理方法。

儿童被动物咬伤后,应急措施有哪些?

猫、狗、鼠是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动物,也是最容易咬伤儿童的动物,儿童被咬伤后,建议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进行伤口处理:使用大量的肥皂水或流动的清水反复、彻底地冲洗伤口,去除表面的污物和细菌,条件允许的时候,可以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但应避免使用酒精、过氧化氢等可能刺激伤口的物质;

2.伤口止血:如果伤口出血,可以使用干净的纱布或者绷带轻轻按压伤口,直到止血;

3.消毒伤口:使用碘伏或者酒精,轻轻擦拭伤口,但不宜直接倒洒消毒剂在伤口上;

4.及时前往医院就诊,由医生对伤口进行专业处理,并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疫苗。

那什么是狂犬病呢?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病因就是狂犬病病毒,这种病毒是通过唾液传播,通常是病毒感染的野生动物,如犬、蝙蝠、狐狸及黄鼠狼等咬伤、抓伤、舔伤皮肤黏膜后传播给人类,少数人可以在宰杀病犬过程中被感染,蝙蝠群居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经呼吸道传播,另外,器官移植也可传播狂犬病,但是一般情况下,狂犬病在人与人之间不发生传染。

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

1.狂犬病潜伏期:指被狂犬病毒感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其长短与宿主免疫功能状态、侵入的病毒数量、伤口深浅、以及病毒由接触部位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经过的距离等因素有关,此期长短不一,大部分人在三个月内发病,但有些人的潜伏期可以长达十年以上。此时的患者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也无传染性,该时期目前也没有可靠的诊断方法,所以发生高风险的暴露后,立即开展暴露后处置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手段。

2.在临床上分为三期,第一个是前驱期,常常出现低热、头疼、恶心、失眠,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第二个是兴奋期,表现为高度的兴奋、惊恐不安、恐水、恐风等等。第三个是麻痹期,当狂犬病的兴奋期过去,肌肉痉挛停止,患者进入全身迟缓性瘫痪,由安静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肌瘫痪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如何预防儿童动物咬伤?

1.加强日常养宠物的卫生管理:定期给宠物进行驱虫、接种疫苗,避免宠物携带病原体,剪去爪甲;

2.教育孩子正确与宠物相处:了解动物的身体语言和喜好,不要过度干扰其正常活动,可以降低动物的紧张和防御;不要故意挑逗或激怒动物,以免引发攻击行为;受伤或生病的动物更容易因为疼痛或恐惧而攻击人,因此应避免接触这类动物,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3.避免接触陌生动物,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教育视频或参加培训课程来提高对动物行为的认识,并保持距离。

目前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病死率几乎是100%,患者一般于3-6日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故应加强预防措施。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减少儿童被动物伤害的风险。同时,家长也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确保他们在与宠物互动时的安全。

来源:怀化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