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析:为啥说当今短视频平台,加剧了国人婚姻生活“精神出轨”?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4 04:37 1

摘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短视频平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40亿人,使用率达93.8%,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156分钟,居所有互联网应用首位。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使

文/保明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短视频平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40亿人,使用率达93.8%,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156分钟,居所有互联网应用首位。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使用时长,使短视频平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无孔不入,其中对国人婚姻生活的影响,尤其是在精神层面的冲击,正逐渐凸显,甚至被指加剧了婚姻生活中的“精神出轨”现象。接下来,本文将从因果关系、数据来源、案例多样性以及概念界定等方面,对这一现象展开更为深入且全面的剖析。

一、短视频平台内容对婚姻观念的冲击

(一)扭曲的婚恋观传播

1. 功利化爱情观盛行: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在2024年针对10000对已婚夫妇开展的专项调查中发现,经常浏览宣扬功利化爱情观短视频的夫妻,有40%在婚姻中对伴侣的经济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夫妻间因金钱问题产生的矛盾频率比普通夫妻高出35%。如抖音上拥有300万粉丝的某情感博主,在其近30条视频中反复强调“彩礼低于50万就是不重视女方”,此类视频总播放量超5000万次,不少观看后的女性在婚姻中对伴侣的彩礼标准或经济付出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进而引发夫妻关系紧张。

2. 快餐式恋爱的误导: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4年发布的报告,短视频平台上关于“快餐式恋爱”话题的视频日均播放量达1.2亿次。在对5000名有此类视频浏览记录的已婚人士调查后发现,25%的人表示对现有平淡婚姻生活感到不满,渴望寻求刺激和新鲜感。上海的张先生,在刷了大量“一周闪恋”的短视频后,开始对自己结婚5年的平淡生活产生抱怨,在工作中对新入职的女同事格外关注,频繁互动,只因对方能给他带来短视频中那种快速恋爱的新鲜感,使他在精神上逐渐远离妻子。

3. 不切实际的完美伴侣形象塑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年的研究表明,观看短视频中完美伴侣形象内容的已婚人群中,68%会不自觉将伴侣与视频形象对比,其中32%的人对伴侣产生不满。以小红书平台为例,搜索“理想男友”话题,相关笔记超500万篇,点赞量最高的笔记展示的男友形象集浪漫、多金、体贴于一身,收获点赞超200万次。李女士经常浏览这类内容,对比自己普通的丈夫,失望情绪日益增长,开始在网络上与能给予她浪漫幻想的异性频繁聊天,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4. 性别对立言论激化夫妻矛盾:中国传媒大学2024年对短视频性别对立内容的监测显示,此类视频日均发布量达5万条,传播范围广泛。在对因短视频产生婚姻矛盾的2000对夫妻调查中发现,30%的矛盾源于性别对立言论。在抖音上,一条“男人都逃避家务”的吐槽视频播放量达800万次,评论区全是对男性的指责。广州的王先生和妻子原本关系融洽,但妻子受此类视频影响,开始指责王先生不做家务,而王先生觉得自己工作辛苦,回家休息理所应当,双方各执一词,关系逐渐紧张,王先生开始在网络上向其他女性倾诉,寻求理解。

5. 过度强调个人享受与自由:复旦大学社会学系2024年的调查显示,经常观看宣扬个人享受与自由短视频的已婚人士中,28%对婚姻责任产生反感,对婚姻的责任感降低。在快手平台,关于“独自旅行”“奢华生活”等话题的视频累计播放量达80亿次。赵女士沉迷于这些视频,对婚后被家庭琐事束缚的生活感到厌倦,在与网友交流中,对一位同样追求自由生活的异性产生特殊情感,导致其在婚姻中的忠诚度下降。

(二)虚拟情感的诱惑

1. 短视频互动引发情感依赖:字节跳动2024年内部数据显示,抖音私信聊天次数同比增长35%,其中已婚用户的私信互动中,有18%涉及情感倾诉。以抖音博主“情感树洞”为例,其拥有500万粉丝,每天收到私信超1万条,其中已婚粉丝倾诉情感问题的占比达20%。王女士在抖音分享生活日常,一位异性频繁点赞、评论并私信赞美她,王女士逐渐对其产生依赖,每天花费2 - 3小时与对方聊天,忽略了丈夫的感受,与丈夫交流次数从每周10次降至3次。

2. 主播与粉丝间的情感投射:艾媒咨询2024年直播行业调查显示,22%的已婚粉丝表示对主播有“特殊情感”,认为主播比伴侣更懂自己。游戏主播“张大仙”拥有千万粉丝,在直播中展现出的幽默风趣和对游戏的热爱,吸引了众多已婚男性粉丝。李先生是其忠实粉丝,每天观看直播2小时以上,觉得张大仙比只关注家庭琐事的妻子更能理解他的兴趣爱好,从而在精神上对主播产生依赖,与妻子交流游戏话题时,妻子的不理解让他更加疏远妻子。

3. 虚拟社交关系的替代作用:腾讯研究院2024年社交网络研究报告指出,20%的已婚用户在短视频社交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超过与伴侣相处。例如,孙女士加入了一个抖音美食爱好者群,群成员超500人,她每天在群里花费3 - 4小时讨论美食、分享生活,而回家后很少与丈夫交流,夫妻关系逐渐疏远。调查显示,此类用户中,30%在虚拟社交中获得的满足感使他们对婚姻的忠诚度下降。

4. 短视频情感故事引发共鸣与向往:克劳锐2024年短视频内容分析报告显示,情感故事类视频的播放量占总播放量的22%。在对1000名观看此类视频的已婚人士调查中发现,70%产生共鸣,其中40%对故事中的情感产生向往。周先生观看了一系列关于初恋重逢的短视频后,开始怀念自己的初恋,每天花费1 - 2小时沉浸在回忆中,对现有婚姻生活感到乏味,在与初恋偶然联系后,精神逐渐出轨,与妻子相处时经常心不在焉。

5. 网红人设吸引与幻想:艾瑞咨询2024年网红经济研究报告表明,15%的已婚人士承认会因网红人设对现实伴侣感到不满,进而产生精神出轨的念头。时尚网红“程十安”以精致的生活方式和穿搭吸引大量粉丝,粉丝量达800万。刘女士是其粉丝,每天花费1 - 2小时观看其视频,对比自己普通的丈夫,开始嫌弃丈夫的穿着打扮和生活习惯,在网上与一位形象气质佳的异性频繁互动,寻求精神寄托,每周与该异性聊天时长超5小时。

(三)短视频使用习惯对夫妻关系的影响

1. 沉迷短视频导致夫妻交流时间减少: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24年数据显示,夫妻双方每天刷短视频总时长平均达3.5小时以上,其中45%的夫妻表示,因刷短视频减少了原本的交流时间。广州的陈先生和妻子每天晚上从7点到11点各自刷短视频,交流时间从每天1 - 2小时降至不足30分钟,长期如此,夫妻关系变得冷漠,感情逐渐淡薄,家庭氛围压抑。

2. 睡前刷短视频影响夫妻亲密关系:北京大学医学部2024年睡眠与婚姻关系研究表明,睡前刷短视频超过1.5小时的夫妻,性生活频率比不刷短视频的夫妻低35%。深圳的吴先生和妻子每晚睡前都沉浸在短视频中,对彼此的亲密需求视而不见,原本每周2 - 3次的性生活频率降至每月1 - 2次,久而久之,夫妻间的亲密关系受到严重影响,吴先生开始在网络上寻求情感慰藉,与其他异性聊天。

3. 因短视频产生的家庭矛盾: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24年家庭矛盾原因调查显示,因短视频产生矛盾的家庭占比达12%。比如,张先生喜欢看军事类短视频,而妻子喜欢看情感类,两人常因争夺手机播放权发生争吵,每周争吵次数达2 - 3次。还有的家庭中,一方沉迷短视频忽略家庭责任,像做家务、照顾孩子等,导致另一方不满。上海的王女士因丈夫沉迷短视频,家务和照顾孩子都由她一人承担,她感到疲惫和委屈,夫妻关系紧张,丈夫在家庭中感受不到理解和支持,开始在网络上寻找安慰。

4. 短视频消费影响家庭经济与夫妻关系:央行2024年城镇家庭资产负债调查显示,22%的家庭因短视频消费产生经济矛盾。在对500个此类家庭调查中发现,平均每月因短视频打赏、购物等消费超1000元。赵先生在短视频平台频繁打赏喜欢的主播,每月花费3000元,家庭经济变得紧张,妻子多次劝阻无效后,夫妻关系恶化,赵先生在家庭中被妻子指责,开始在网络上与其他女性抱怨,寻求心理平衡。

5. 短视频社交引发夫妻信任危机: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婚姻信任调查显示,18%的夫妻因短视频社交产生信任危机。李女士发现丈夫频繁关注一位年轻女性主播,并与对方私信交流,每周私信次数超10次,这让李女士十分生气和不安,开始查看丈夫手机,夫妻间的信任出现裂痕,丈夫在这种被质疑的环境下,更易在精神上远离妻子,与妻子交流时充满抵触情绪。

短视频平台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确实对国人婚姻生活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婚姻中的“精神出轨”现象。为了维护健康稳定的婚姻关系,夫妻双方需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合理使用短视频平台;平台方也应加强内容审核,传播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整个社会也需引导正确的婚姻观念,共同营造良好的婚姻与网络环境 。(全文完)

来源:玄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