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清醒回应,其背后蕴含的战略意义、历史价值与时代使命,注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留下深刻印记。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如约而至。邓州市刘集镇中心校组织全体成员集中观看阅兵盛况。
这场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清醒回应,其背后蕴含的战略意义、历史价值与时代使命,注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留下深刻印记。
历史回响:以国家仪式铭记民族苦难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炮火,拉开了中国人民14年浴血奋战的序幕;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投降,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以中国军民伤亡超3500万人、经济损失达6000亿美元的惨痛代价,换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最终胜利。80年后的今天,当11个徒步方队、27个装备方队、10个空中梯队共1.2万名官兵迈着铿锵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时,历史与现实在此刻交汇——三军仪仗队女兵方队平均身高1.78米,平均年龄20岁,她们以整齐划一的步伐诠释着新时代军人的风采;抗战老兵乘车方队中,平均年龄90岁的老战士们用国宾摩托车护卫的礼遇,接受全国人民的致敬。这些画面不仅是对3500万同胞牺牲的告慰,更是对“东亚病夫”标签的彻底撕碎。
日本对二战历史的认知偏差,为此次阅兵增添了特殊的历史紧迫性。从1945年战败后回避“侵略”定义,到1995年村山富市首相首次承认“殖民统治和侵略”,再到2025年首相石破茂因国内压力被迫搁置正式道歉谈话,日本右翼势力对历史的扭曲态度,与中方坚持的历史叙事形成鲜明对比。正如《联合早报》报道,日本曾试图阻止多国领导人出席中国纪念活动,这种“害怕”恰恰印证了中方纪念的历史必要性——唯有通过国家仪式强化历史记忆,才能防止军国主义复活的企图得逞。
实力彰显:以“大国重器”守护和平
此次阅兵中,84%的装备为首次公开展示,从陆上作战群的新型主战坦克,到防空反导群的反高超音速武器系统,再到火箭军展示的具备多弹头分导能力的战略导弹,这些“国之重器”的亮相,标志着中国国防体系已构建起覆盖陆、海、空、天、网的多领域立体防御能力。空中梯队中,歼-20隐形战机以5机楔形队列领衔制空梯队,轰-6N战略轰炸机压轴出场,预警-2000与空警-500组成双指挥中枢编队,这些明星装备的模块化、体系化编组,充分展示了我军空中作战力量的跨越式发展。
在南海、台海等热点地区,中国面临的外部压力与日俱增。菲律宾在仁爱礁非法“坐滩”,越南、印度在边境挑起争议,美国纠集域外国家开展联合军演,这些挑衅行为背后,无不闪现着“印太战略”的影子。而阅兵场上展示的装备,不仅是技术实力的象征,更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底气。正如国防部发言人吴谦所言:“阅兵是强国强军的生动体现”,这种实力背书,让任何试图以武力或威慑手段逼迫中国让步的行为,都将面临不可承受的后果。
精神传承:以抗战基因凝聚民族力量
徒步方队中,“一老一新”的特色编排颇具深意。“老”的是抗战老部队,受阅人员主要从前身为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的单位抽组,他们承载着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荣耀;“新”的是军事力量结构新布局,包括“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系,体现着人民军队从传统作战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的成果。战旗方队中,遴选自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部队的功勋荣誉旗帜,由所在单位官兵擎旗受阅,寓意着伟大的抗战精神接续传承。
这种精神传承,在阅兵场的细节中处处可见。千余名官兵组成的联合军乐团,演奏着《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等抗战经典曲目,当《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时,现场观众自发合唱的画面,通过直播传遍全球。这种跨越地域、年龄、职业的共鸣,正是民族向心力的生动体现。从科技创新前沿到平凡工作岗位,从经济建设主战场到文化传承领域,阅兵激发的爱国热情,正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
全球视野:以和平担当映照时代
此次阅兵邀请了11个国家派方队参加、6个国家派代表队参加、31个国家派遣军事观摩团,这种外交主场优势的利用,既是对“一带一路”伙伴的团结,也是对“中国威胁论”的有力回应。当白俄罗斯、古巴、埃及等国的方队与中方受阅部队同场亮相时,世界看到的是一个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大国形象。正如中方反复强调的“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是猎枪”,这种善意与实力的平衡,正是中国作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生动写照。
从历史到现实,从国内到国际,九三大阅兵的意义早已超越一场军事展示。它是一场铭记历史的仪式,让3500万同胞的牺牲不被遗忘;它是一次展示实力的宣言,让14亿人民的和平诉求有了底气;它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承诺,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有了实践的支点。当最后一架战机飞过天安门广场,当最后一面战旗消失在视线中,这场阅兵留下的,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精神上的洗礼——它让世界看到一个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勇于担当的中国,也让全体国人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步履铿锵。
来源:邓州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