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国家层面密集出台《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修订版)》(2023年)、《水光针等破皮类项目纳入三类医疗器械管理(2025年实施)》等政策时,如何将监管要求转化为可落地的行业实践,成为关键命题。
原创艳蕊
C2CC新传媒
8月,美团公布了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截至2025年8月,平台上今年新开医美机构近9500家,同比保持增长态势,超200家上游品牌入驻。
2024年,美团公布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医美机构的换血率高达126%——每关闭100家医美机构,就会新增126家机构。
这种“扩张与淘汰并存”的矛盾,本质是医美行业在合规化浪潮中寻求秩序重构的缩影。
当国家层面密集出台《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修订版)》(2023年)、《水光针等破皮类项目纳入三类医疗器械管理(2025年实施)》等政策时,如何将监管要求转化为可落地的行业实践,成为关键命题。
在此过程中,美团以平台为枢纽,不仅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规范化路径,更通过与上游头部企业的协同合作,验证了平台型主体在行业转型中的示范价值。
700万次验真,美团破局“正品难寻”
我国医美市场规模近年来持续增长,2024年已突破3000亿大关,但行业渗透率为10%左右,与欧美、韩日等成熟市场20%-30%的高渗透率差距较大。
这一部分原因可归结于医美行业“正品难溯源、服务不透明”等合规痛点——流通针剂正品率仅33.3%,传统“品牌→多级代理→机构→用户”的线性链路,让监管难以穿透终端。
而2025年水光针三类医疗器械新规的落地,进一步要求行业建立“全生命周期监管”能力。美团则率先将政策要求转化为技术驱动的合规体系,形成可推广的行业模板。
美团在“放心美”正品保障项目半年度大会上提出,截至2025年6月,美团“放心美”已累计为消费者提供了超700万次验真服务,遍布全国100座城市,为2000余家医美机构免费铺设了超过4000套自主研发的AIoT智能验真硬件设备。
这是美团携手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数据中心,通过药品追溯码与医疗器械UDI系统,发挥药械追溯在医美行业的落地应用,是“放心美”体系的又一次全新升级。
“放心美”是美团医美推出的正品保障服务体系,旨在通过技术手段和标准化流程解决医美消费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用户消费安全性和信任感。回顾“放心美”的升级过程:
2022年,美团正式推出“放心美”服务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正品保障机制,通过扫码验真确保药品和仪器的正品性;
2023年,该体系升级为“放心美·正品保障”,覆盖2000家医美机构,进驻超4000台智能验真设备,实现药品和仪器的全链路溯源;
2024年,持续优化验真系统,与国家药监局数据直连,确保信息权威性。推出“北极星机构榜”和“司南医师榜”,通过真实评价和医生资质公示提升信任度;
2025年,推出“放心美·无忧保障”,聚焦改善塑形需求,提供“按需足量使用”“到店不加价”“无忧医生操作”“药品不掺假”四大权益,覆盖全国122家头部机构。另外,还通过推出AIoT智能验真硬件的Pro版、Mini版及动态数据大屏实现了硬件升级。
通过这些升级,“放心美”体系从单纯的价格透明转向效果保障、医生专业价值回归,推动医美行业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而这一体系的真正实践效果,还通过医美验真地区趋势得到了充分验证。美团数据显示,2025年,非一线城市验真量同比2024年翻了4倍,本地机构店均验真量及用户主动扫码获取服务报告的比例已超过头部城市,甚至在玻尿酸等贵价产品上,呈现出比一二线城市更高的验真需求。
美团带动医美行业降本增效
医美行业的“高换血率”背后,是机构普遍面临的“获客成本高、供应链效率低、服务同质化”困境,行业也从“低价内卷”转向“效率竞争”。
2025年5月,华熙生物首款合规Ⅲ类械水光产品“润致·缇透”在美团首发,开创上游品牌直连平台新模式;6月,朗姿医美与美团达成战略合作。美团医药健康为华熙生物等品牌,构建了一个可持续的增长引擎,即“BEAUTY品牌增长模型”。
如果说美团“放心美”解决了“用户信任”的问题,那么“BEAUTY品牌增长模型”的推出则聚焦“效率端”,搭建起连接上游品牌、中游机构与下游消费者的效率中枢,帮助机构与品牌摆脱“高投入低转化”的运营困局。
1.在精准获客层面,模型打破了传统“广撒网”的营销误区。
医美产品面临“目标客群模糊”的问题——想触达关注“肤质改善”的消费者,却苦于缺乏精准渠道。
通过“BEAUTY模型”,美团医美根据各类产品的特性,在医学美容频道首页设置品牌专区,并针对搜索例如“水光针+肤质改善”等关键词的用户推送产品信息,将品牌信息精准触达高意向客群。
这种“需求—产品”的精准匹配,让华熙生物合作机构的获客转化率显著提升,机构不再需要为“无效流量”付费,获客成本自然下降。
2.用户运营层面,模型帮助构建“长效用户关系”,而非依赖“一次性低价引流”。
借助模型中的会员系统,为购买系列产品的用户设置分层权益:新用户可获得相关品牌术后护理包,老用户可兑换护肤产品,通过“医美项目+日常护理”的产品联动,提升用户复购率。
这种运营逻辑不仅让机构的用户留存率提高,更让品牌得以将医美用户转化为长期消费客群,形成“医美—护肤”的消费闭环。华东医药在推广“伊妍仕”再生型玻尿酸时,也借鉴了这一思路,通过会员专属的术后随访服务,强化用户信任,推动二次消费。
3.活动营销层面,模型通过“跨场景联动”提升转化效率。
以往机构单独做营销活动,常面临“覆盖面窄、互动性弱”的问题;而“BEAUTY模型”支持品牌与平台联合开展跨站活动——比如华熙生物曾联合美团医美发起“春季肤质焕新计划”,将医美咨询与护肤产品推荐页面联动,用户在了解“润致・缇透”项目后,可直接领取相关护肤产品优惠券,这种“种草—转化”的无缝衔接,让活动ROI大幅提升。
借助美团的流量优势,让品牌认知度在短时间内覆盖更多潜在客群,避免了传统营销“投入大、见效慢”的弊端。
与此同时,美团“找品牌”等功能的推出,进一步打破传统代理链路的信息壁垒,直联近50家上游品牌与严选机构,使得头部企业的合规产品能更高效触达市场,而中小品牌也可依托平台合规体系降低入市门槛,最终完成“头部示范、中小跟进”的格局。
美团,别被难题绊住脚了
美团医美平台在重构行业秩序的同时,其生态运转也面临多重显性挑战。
1.马太效应,造成生态资源分配失衡。
在流量与曝光层面,美团北极星医美榜、“找品牌”首页推荐等资源,高度向头部机构与上游品牌倾斜。华熙生物、爱美客等头部品牌可通过联合营销、专区置顶获得更多流量,而新兴玻尿酸品牌即便产品合规,曝光量仍赶不上头部;另外,上榜机构凭借“高评分”标签也能占据更多流量,这就导致未上榜的中小机构获客成本更高。
这种“强者愈强”的格局,还蔓延至下沉市场——区域连锁机构通过美团“卫星诊所”模式垄断当地优质资源,小机构连基础的供应链直采资格都难以获得,生存空间持续被挤压。
2.技术依赖带来的生态脆弱性。
美团沉淀了海量用户消费数据与机构运营数据。
一方面,数据隐私保护压力陡增——用户的医美需求、消费记录属于敏感信息,若因平台技术漏洞导致数据泄露,将引发信任危机。另一方面,数据依赖症加剧机构被动性。中小机构过度依赖平台提供的用户画像、需求热力图,逐渐丧失自主调研市场的能力,一旦平台算法调整或流量规则变化,机构便陷入获客停滞。
更关键的是,平台与品牌、机构间的数据互通存在壁垒,品牌虽能获取部分终端数据,但难以深度参与数据共建,影响产品研发与服务优化的精准度。
3.平台需在政策落地与生态灵活间找平衡。
随着医美合规要求趋严,从破皮类项目资质认证到产品溯源,监管部门对平台的核验责任要求更高。
美团需对近万家入驻机构的资质、超200 家上游品牌的产品合规性实时审核,但机构数量庞大且部分中小机构存在资质更新不及时、备案信息不全的问题,平台审核若有疏漏,不仅面临监管处罚,还会冲击用户信任。
同时,平台算法推荐与监管要求的适配也存矛盾——算法倾向于流量高的机构,但若该机构存在隐性违规,平台需在“用户体验”与“合规审查”间反复权衡,监管响应效率易受影响。
这些挑战本质是平台“效率优先”与“生态公平”的深层博弈,若不能找到平衡路径,不仅会削弱中小参与者的积极性,更可能影响生态长期的健康活力。
结语:美团的实践证明,平台型主体在医美行业转型中,不仅是“参与者”,更能成为“规则制定者”与“示范引领者”。未来医美行业的规范化发展,离不开更多平台借鉴这一示范模板,当平台的示范力转化为行业的集体行动力,中国医美行业才能真正摆脱“野蛮生长”的标签,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既是美团平台价值的体现,也是行业未来的必然方向
来源:许晓锐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