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规范农村牧区合同文本使用,提升农牧民群众法律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司法所聚焦群众需求,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多元举措扎实开展规范农村牧区合同文本法律服务专项行动,切实将法治保障延伸至 “最后一公里”。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牧区合同文本使用,提升农牧民群众法律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司法所聚焦群众需求,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多元举措扎实开展规范农村牧区合同文本法律服务专项行动,切实将法治保障延伸至 “最后一公里”。
融媒直播广宣传 普法覆盖近二十万
积极联动主流媒体平台,司法所长参与由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公安厅、司法厅、农牧厅及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办的《“八五”普法在乡村》融媒体直播节目。直播中,司法所长结合专项行动实际,详细介绍了辖区规范农村牧区合同文本的具体做法,围绕合同文本的核心条款、使用规范等内容进行解读。此次直播通过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新闻广播、奔腾融媒客户端,以及司法厅快手号、北疆普法视频号、内蒙古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多平台同步转播,在线收听收看人数近 20 万人次;后续推出的《法条细语润万家 法治之花绽草原》新闻条目,点击浏览量达 3.2 万次,实现普法宣传 “声屏网” 全覆盖。
敲门走访送服务 法律资源沉一线
针对农村牧区部分群众信息获取渠道有限的实际,司法所整合法治宣讲团成员、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等专业法律资源和法律志愿者、辖区志愿服务党员等人员,深入开展 “敲门行动”。工作人员逐户走访,通过 “拉家常” 的方式宣讲合同签订的重要性,重点解读草牧场、农畜产品买卖、劳务用工等高频领域的合同风险点,并现场发放标准化合同文本,手把手指导群众识别合同中的 “陷阱条款”。同时,主动收集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合同疑问,现场能解答的即时回应,复杂问题逐一记录并建立台账,后续联合专业力量跟进解决,真正让法律服务 “送上门、接地气、见实效”。截至目前实地走访523户,摸排问题合同13户。
定点咨询强保障 定期指导解民忧
为构建常态化服务机制,司法所设置农村牧区合同文本咨询服务点。服务点不仅摆放各类标准化合同文本供群众随时领取,还张贴合同文本电子下载二维码,方便群众通过手机自主获取。同时安排工作人员及时解答群众日常咨询。在此基础上,司法所建立 “月指导、季答疑” 服务制度,每月邀请律师、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开展合同填写指导与签订前风险评估服务,帮助群众规避合同签订中的法律风险;每季度组织法律顾问走进社区,通过 “面对面座谈 + 案例讲解” 的形式,针对群众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遇到的违约处理、纠纷解决等问题提供精准解答,切实提升群众运用合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行动开展以来解决合同纠纷5件,指导填写合同3份,引导诉讼一件。
案例解读释法理 律师进村化难题
司法所结合辖区实际,全面梳理近年来农村牧区常见的草牧场纠纷、农畜产品买卖合同纠纷案例,分类汇总纠纷成因、法律适用难点及典型维权路径,形成针对性案例。在 “万名律师进乡村”活动中,由法律顾问以案例为基础,开展 “以案释法”宣讲活动2场次,同时针对群众提出的个性化纠纷问题,现场提供法律咨询与解决方案,帮助群众化解合同履行中的矛盾隐患。
来源:陈巴尔虎旗司法局